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分析和思考

作者:   时间:2022-09-20 15:30:1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分析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分析和思考

对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美国的教育制度比较分散,给予州政府的权利,决定教育制度,教育经费的来源,联邦政府占3%—6%,州政府占40%,镇(市)占55%左右。每名学生都有权利受教育,不论学习能力如何,都与普通学生一样受到同等条件的教育,建立在一个人人平等的基础上。

美国中小学校的特点:

(1)教室非常小,也是教师的办公室,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有20人左右,一般是6—26不等。与中国不同,美国的老师在教室内等学生上课,而不是学生在教室内等着老师来上课。控制班级规模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一般有3分钟的换教室的时间。美国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生的行为可以自由地表达。

(3)教育委员会提供校车(全国一样,是免费的),中学与小学的上课时间不一样,高中7:30到校,初中8:00到校,小学8:30到校,这样可以合理使用校车。住在半英里外的学生不准走路上学,要坐校车。

(4)美国是强调个人主义的国家,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成为自学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想学习。鼓励学生保留自己的特色,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服,可以充分展示自

己的个性。

(5)始终强调学习时间的重要性,没有午休时间,换课比较快(3—5分钟)。在课堂里,5分钟内没事做是浪费时间的表现,保证在学校的时间内都用在学习上,学生把时间看得比较重。

(6)必修课与大量选修课相结合,培养专业精、知识面广、全面发展的学生

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学、外语等主科外,大量的选修课,如音乐、美术、表演、摄影、服装设计、电脑应用、乐器、汽车修理、军事、烹调艺术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虽然选修课不记学分,但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其视野、发展其特长、因材施教极其重要。同时,对那些高智商的精英学生来说,又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广泛选择一些课程学习,做到有课可学,有事可做,从而保持了必要的学习压力和动力。此外,体育课是考查课,不计学分,但每学期学生必须考查及格,否则不允许毕业,以保证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分阶段测试、全面考核、综合评估

每学期学生成绩考试分3个阶段,即每学期的期初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学生的期末最后成绩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出勤等综合测算得出的。另外学生还要参加州的高中统一会考,并且每

科都要及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

在美国,小学和初中的积分方式为四分制。一、二、三、四分别代表着差、中、良、优。到了高中,学校采用百分制,所有学生的成绩都被量化成具体的分数。学生高中期间各科成绩的总平均分值,即平均积分(Grade Point Average)非常重要。谁的平均积分高,谁就自然在学术上排在了前面。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中平均积分最高的两位同学有机会与校长同台在典礼大会上发言,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荣誉。虽然在大学录取高中毕业生时,有学生学术能力测验(SAT)作参考,但有的大学更看重学生高中所在的学校及该学生各科的平均积分。

此外,每学期每门课的期初、期中和期末考试,教师更注重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8)课外活动丰富多彩,鼓励学生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每天放学后学生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参加学校各种俱乐部的学生可以留在学校继续参加活动。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有各学科的文化活动俱乐部,还有各种体育运动俱乐部。另外,学校鼓励学生作义工,深入到社区的医院、老人院、图书馆等开展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的服务工作证书,丰富他们服务社会的经历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准予毕业的要求之一。

(9)广泛开设大学先修课,为学生提供挑战性强的大学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age Board)统一组织、由其会员校(大学和中学)实施并任课的大学学分课程。其命题和考试由大学理事会统一组织实施。在经过大学理事会的论证批准后,如考试通过,便可提前获得大学学分。谁修的大学选修课多,谁竞争进入名校的机会就会更大。

(10)教师压力比较大,八小时内要充分利用。每天必须上3—5节课,并且是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课堂模式是上课前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目标,提出涉及本节课内容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先假设后验证,课后作业大都是论文、研究课题的形式。教师批改作业的难度也比较大。

二、美国的道德教育

1、美国人根据自己的主体价值观孕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任何政党或政府都是变换的、暂存的,只有美国能够长久存在。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无论是议会大厦、司法行政机关,还是学校、公司、宾馆、商场,几乎没有不挂国旗的。美国儿童上幼儿园就学画美国国旗,中小学每周还要举行升降国旗、唱国歌、向国旗宣誓的仪式。每年6月14日为国旗日,各州都要举行各种纪念仪式,并在公共场所悬挂国旗。每年国庆节,美国举国

成了星条旗的海洋。国旗在美国受尊重的程度,以及围绕国旗大肆宣扬民族精神的做法,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少见的。

美国中小学教室内、学校门口、公共场合都悬挂着国旗,学校举行的集体活动开始前都对着国旗唱国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成了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和主要实现形式。

2、美国的社区志愿服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法律的保障,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美国国民性格的一个主要特征。美国中小学长期以来一直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中学生不但不能毕业,而且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因此此类学校在审查申请人简历时,比较注重其是否品学兼优,要求其为人正派、富有奉献精神,高中学校明文规定,如果学生没有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的记录,就不能如期毕业。

我们在木森中学看到有三位头型特异的同学,染成红发,拿着一个箱子到班级、办公室转,为学生捐款,特异发型主要是引起老师、学生的注意。在观摩美国市长、议员选举时,发现主持选举活动的人员,大部分是志愿服务的学生。

3、美国的各种博物馆和纪念场馆所发挥的教育功能也是巨大的。美国博物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陈列展出手段先进,突出教育和研究功能。

美国首都华盛顿拥有众多的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如

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美国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档案馆、国家画廊等,均免费对公众开放。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其日益表现出第二教育系统的趋势。人们在对博物馆展览的欣赏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开始重新思考工业文明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重新感悟人生意义、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对美好未来进行追求。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度,那些成就突出、贡献巨大的人,社会会以多种形式彰显其功德,用以激励世人,引导青少年。在美国,用杰出人物命名城市、街道、林地、公墓、公司、机场、学校以及各种场馆的现象非常普遍。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但其并不因自己文字记载和文物留存意义上的短暂而放弃历史的教育作用,相反,美国特别注重历史,致力于保护历史,颂扬英雄,在有限的历史中发掘出尽可能多的英雄,以增强美国的历史底蕴,用为数不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进而增强了美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华盛顿,有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杰斐逊纪念堂和罗斯福纪念堂以及2004年5月揭幕的二战纪念碑,还有肯尼迪艺术中心等,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开国元勋、杰出人物的思想及其对国家的贡献永久性地陈列其中,供人参观、学习。

三、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确保中小学生具有相应的阅读和数学水平,美国2002年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该法案的核心内容是建立阅读和数学统考制度,学生家长参与制度,关心弱势群体,注重校园安全等。

1、学生的考试成绩正在提高。给部分优秀学生座谈、了解到,学生对阅读和数学这两门高考学科非常重视,用的时间较多,甚至牺牲了部分不考试的学科,其中最多影响的学科是社会课。麦克肯理小学对阅读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教学质量。

2、学校更重视课程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分析考试成绩更接近实际。课程和教学评估结果相结合,运用考试数据分析结果指导和改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运用研究结果制定目标,提高教师的资质和调整数量,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3、学校不仅有责任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也重视贫困家庭或少数族裔的学生、正在补习英语的学生或者弱智、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学生。我们听课,有时发现教室里除讲课的教师外,还有1—2名教师,事实上这些教师不是在下面辅导,而是照顾个别弱智、残疾学生上课,这些学生由老师一对一的全天跟踪照顾学习和生活。

四、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强调阅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创新能力。

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都是很开放的,没有固定的座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近,班级规模很小,十分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在小学阶段,学校对学生的最主要要求不是要学多少基础知识,而是让那个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1—3年级没有固定教材,没有课本,教室里摆放着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老师已按简易程度编写了字母)、可供孩子们阅读的各种书籍,孩子们每天根据年龄和阅读能力选择不同程度的书籍阅读。老师每天会让孩子带书回家阅读,并要求他们用简单的字母、单词、句子写读后感。在教室里,孩子们可以随意席地而坐,老师与孩子们一样也坐在小凳子上或坐在地上,给孩子们讲书中故事和进行人物解说。

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即使在一个年级种中不同班级里也会有不同的作业,不同的教学内容,很少有教条、呆板,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教师们在课堂上也会尽力表现其幽默风趣,他们的神态仪表都非常有个性,教学方式也丰富多彩。

美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们十分注重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因为他们认为师生间的问与答是创新教育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学生们听到最多的是鼓励,而学校

的管理人员,上至校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对孩子们表现出非常热情的态度。

课堂教学提倡并采用启发式,主要发挥辅导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学内容,一般采用四人一小组、两人一对子的形式,或是圆圈式,或者学生利用手头的教学资料进行自学。教师讲解大约5分钟,小组活动30分钟,留下5分钟做总结,教学不主张死记硬背,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到博物馆、公司、公园、科研院所等参观、开展实地考察并要求学生写出报告等。考试也不限于闭卷形式,调查报告、读书报告、考题总结等都是教师考核学生的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美国高中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在一节化学课上,教师在讲授气体的占空间、可压缩、易扩散性质时,都通过演示试验帮学生理解,并指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勇于冲破现成的思维定势。二是注重知识发生过程。在一节物理课上,教师讲解物体平抛运动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台上操作,验证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测量物体的初速度、描绘其运动轨迹、分析测

量数据得出物体的轨迹方程。数据的采集是实时的,数据的分析处理更强调方法,整个课堂给学生创设了较宽松的探究氛围。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发生的全过程,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是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美国高中重视提高课堂效率,不搞加班加点,让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不仅强调课内学习,也强调课外多渠道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交流,强调接触自然,参与实践,锻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重视帮助学生了解创造发明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或规律,逐步具备初步的创造能力。

五、注重综合素质评价,激励拓宽视野全面发展

大学录取标准比较全面、

教育考试与评价对高中课程实施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美国大学的录取行为对高中课程改革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在美国的高校中,多数采取宽口径录取,但也有大学通过全面衡量申请人的素质决定录取与否。一看标准考分,高考测试(SAT)成绩应在全体考生中比较靠前。二看高中成绩,首先要考虑学生在高中的选课质量特别是英语、社会研究、数学、科学和外语成绩,其次要了解高中阶段的平均分数(GPA),再次是学生在班级中的排名情况。三看论文写作,不但须文字优美,还要风格鲜明,内容独到,努力体现

出热情、智力、创造性和写作水平。四看推荐信函,教师或辅导员的推荐信需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做出准确评价,对其在团体中的重要角色进行定位,写出与众不同之处。五看面试情况,或由招生人员亲自面谈,或委托外地校友代为面试,了解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六看体艺特长,在许多申请者都符合智力条件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显得非常重要,许多院校偏爱有体育、音乐或戏剧专长的学生。七看社会实践,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了多少小时,希望从中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责任心、同情心,是否具有领导才能。八看先修课程,学习了几门大学先修课程,考试结果如何。正式因为大学录取衡量标准比较全面,才有力的引导着高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办出以人为本的高中教育

此外,学校的考试与教材并无直接关系,大多数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中美基础教育比较和借鉴的几个方面

各国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该模式是否适合本国国情。谁能有机地吸收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避免别国已经走过的弯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进行有效的尝试,从而办出自己的特色,谁就能在国际人才竞争的大背景下使本

国的教育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1、教育的发展需要找到合适的参照系

中美两国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正携手步入互惠双赢的历史新阶段。一方面,两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实力、社会结构、文化传承、价值观念、人口负担、就业竞争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两国的基础教育肯定也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在基础教育总体取得阶段性发展之后,也正在反思并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发展道路。所以,两国之间就包括教育在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相互学习不仅仅是巧合,而是现实需要。

于此同时,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参照美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做法,对我国教育的评价标准进行制度性变革,似乎也应该成为重要课题。

2、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发展模式,只有更接近于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模式

美国十分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培养,而中国更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学生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培养。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

所以,中国要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一代人以考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继续大力推行课程改革,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模式的融通绝非易事,关键是对度的把握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在其个人本位的前提上追求学生最大化的社会协调性,而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在社会本位的大前提上追求学生最大化的个性发展。如果把中美两国基础教育优势加在一起就是接近完美的基础教育了。其实这只是美好的梦想,两国历史、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种种不同就决定了两国基础教育体制上注定要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这两种教育体制谁都不可能完全吸收对方体制优势所带来的所有长处,只能最大化的吸取对方的长处。

有人认为,美国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既然人家还要向我们学习,那么我们就应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没有必要改进。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

国的情况却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以抓创新来补足。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美国基础教育经验教训。

总之,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都应该客观、科学地研究和判断对社会共性和学生个性、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公平和社会差异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政策导向和把握尺度。

推荐访问:中小学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中 对美 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