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河南省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38:09   浏览次数:

zoޛ)j首工作是当前及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政府治理工作和农民环保意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面源污染;农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村面源污染特别是农村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成为水污染的最重要来源,是目前发达国家实现水质控制目标的难点和关键。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污水乱排、秸秆乱烧,农村环保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城市工业污染、点源污染不断向农村转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态功能退化等状况依然存在,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和环保工作的“短板”。

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逐渐成农村长远发展的障碍,影响和危及农村生态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村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涵义及特征

面源污染又叫非点源污染(NPS),美国《清洁水法》(The Clean WaterAct,CWA)修正案(Lee.S.L,1979)将其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一般是指污染物经过降雨(特别是暴雨)或融雪的径流,经由冲刷和自然携带等过程,最终沉积到河流、湖泊、湿地、滨岸和地下水中所形成的污染。和点源污染的集中定点排放相比,面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和多样的区域,地理边界与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因而对其鉴别、防治、管理很困难。

农业面源污染是由分散的污染源造成,其污染物质来自大面积或大范围,不能用常规处理方法改善的污染排放源与点源污染相比较,农业面源污染具有不确定时间、不确定方式、不确定数量、多种污染复合排放的特征(贺缠生,1999;李怀恩,1996;崔健等,2006),其特点具体体现如下:

(1)分散性和隐蔽性

与点源污染的集中性相反,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的特征,它随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的不易识别。

(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从农业面源污染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来看,其与降雨过程,降雨时间!降雨强度密切相关。此外,面源污染的形成还与其它许多因素,如汇水面性质!地貌形状!地理位置,气候等也都密切相关。由于降雨的随机性和其它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3)广泛性和难监测性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给定的区域内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

(4)滞后性和风险性

农业污染物质对环境的产生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如各类重金属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因而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决定了其危害表现具有滞后性;农业面源污染物质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强破坏作用,其滞后性使各种物质的生态风险性很大。

二、河南省农村面源污染存在问题

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既是粮食生产大省,又是养殖业大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供给总量的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方面农户在农业生产上大量的使用施化肥、农药和地膜等,造成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的污染。另一方面用扩张规模化畜禽养殖等现代农业手段来提高耕地单产、畜禽肉蛋产量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而后果就是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农业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与工业企业的点源污染相比,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控制难度大,是当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2],因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对保护农村环境资源,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治理农村面源污染迫在眉睫[3]。

1.化肥污染基本情况

据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化肥施用量高达696万吨,总耕地面积为815.676万公顷,随着农业产值的增加,河南省化肥施用量也不断增加,从2010年到2012年持续增加,虽然近两年河南省对绿色、有机食品的持续推广,这种持续增加的趋势有所好转,但农户对化肥施用量仍不是很低(见表3-1)。

2.农药污染基本情况

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它对农业的增产和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然而,农户大量的使用农药和不对症是引起河南省农村面源污染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据统计显示,河南省农药使用量不断地持续增长,从2008年到2011年我省的农药使用量增长幅度大,但从2012年到2013年稳步,农户对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村环境(如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均受到很大的污染,据统计2013年出现的雾霾天气喝着又很大的关系,农户过度的喷洒,使得过剩的农药流入地下从而进入水体中污染水体,同时对空气造成很大的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残留在植物上的农药会随着饲料和实物进入畜禽和人类口中,造成农药公害问题。

3.畜禽排泄污染基本情况

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畜禽业不断地发展,畜禽养殖力度不断增加,截止到2013年,我省的养牛数达到540.19万头,养羊书2020.82万头近年来出于稳步状态,肉猪数量由2008年的4927.51万头增长到6224.67头,增长了 26%,处于不断增长阶段。

随着畜禽数量的不断增长,排泄物也不断的增加,据《畜禽养两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统计可知河南省牛、猪、羊以每天排放粪便约为25kg/头,3.5kg/头,2kg/只,0.1kg/只。而农户对畜禽产生的粪便,基本不经任何技术处理而随意堆放,导致畜禽排泄物中的大量含养氧物质及细菌随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及周围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户直接用粪便作为农家化肥,这回增加土壤中重金属使得含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进入农作物体系进入人们口中,危害身体健康。

4.农作物秸秆污染基本情况

2010年河南省共生产各类秸秆资源8537.62万吨,从秸秆资源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区,其中南阳市和周口市最为丰富,秸秆产量大1000万吨以上,占全省的12%以上;从秸秆类型上来看,类型多样其中以小麦、玉米为主,分别占总产量的44.7%和255.9%,其次是花生、水稻。(本文主要数据是以2010年分析为主)

5.农用塑料薄膜污染基本情况

河南省传统农业规模小、产量地、利润小,在现在农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民选择采用先进的技术,农膜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如进行反季节蔬菜,西瓜、黄瓜等都需要农膜。河南省近六年年均农膜使用量为14.49万吨,即使按农膜回收率90%来计算,河南省年均农膜残留量也约有1449吨。河南省农膜的使用量在急剧上升阶段,到2013年高达28.68万吨。目前,农户使用的农膜普遍都是不易分解的,回收困难,除部分天膜外,留在土壤中不易腐烂,从而导致农膜残片积留在耕地中,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正常灌溉和土壤结构等,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板结,作物减产。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农户作为经济主体,是一个理性人,他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农户会尽可能购买那些低价农膜,从而近一步造成污染,所以,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6.农村生活废水垃圾基本情况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中也略显突出,像塑料袋、玻璃瓶、石棉瓦等不可降解成分,并且出现乱扔乱放现象,由于农村的输入水平有限,并没有像城市一样又专门的垃圾存放地或处理厂,有的是放在空闲地带,甚至又大部分地方都仍在河边,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也扰乱了农村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农村生活垃圾得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不仅影响到村容村貌,还严重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垃圾长期存放于村舍旁边,病菌滋生,影响村民身体健康;垃圾堆在水渠里、田间地头,不仅影响生产,还污染环境,会进一步加剧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也扰乱了农村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

同时农村生活用水也是农村污染的原因之一,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洗漱排水及其他排水等。污水水质随污水来源、有无水冲厕所、时段特征等变化幅度较大。目前农村并没有很完善的排水系统,生活用水存在乱排乱放现象,根据《华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9月),农村生活污水排水系数为0.33~0.39,远低于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水系数。(见表3-2)其原因是村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如一部分用过后仍然比较清洁的水被直接再利用,没有排入下水道。

四.河南省农村面源污染对策思考

1.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引导农民改进施肥技术,加大农业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种类,改进施肥方式和耕作形式,掌握适宜的施肥期。实施合理施肥、科学施肥,尽可能的限制化肥的使用量,加大农家肥的使用,实行合理用地,有秩序的养地,做到用地和养地合理结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实施作物专用肥、复合肥和有机肥的平衡使用,优化化肥投入结构,平衡肥力。

2.鼓励农户综合利用生物资源

目前大多数农户对焚烧秸秆、畜禽排泄物的大量堆放倒置的现象,利用“新兴农业生物技术来引导农户的生产行为,并实现生物资源再利,同时,积极推进粘秆饲料、秘秆建材、粘秆发屯、秸种沼气、粘秆肥料、粘秆食用菌等多渠道综合利粘秆试点示范,在引导农户生产行为的同时,提高对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从而减轻环境压力。

3.推行农膜回收

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提高农膜回收的价格,采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农民回收农膜,实现残留物的有效利用,防止农业生产残留物流失并对土壤和水体造成的污染,实行可降低农膜的使用和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防治农村的“白的污染”。

4.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庄河沟池塘整治、农村卫生改厕等。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系统,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状况,要重视河道水面的垃圾和保洁工作,各个村庄都应建立垃圾收集点;每个乡镇也应建立垃圾中转站,建立条件相对好是废品回收站并对废品回收进行规范,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机制,回收利用价值高的废品,建立全市的废品回收点,实现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效率。同时,建议在市区附近选址好的地方建立垃圾分选中心,主要对全市大件垃圾的收集处理。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对各个乡镇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考核,做到防治和治理相结合。

要因地制宜的实施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规划,把污水治理作为主要任务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遵循以下几点:

(1)把能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排污管网,建设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收集后由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放;

(2)到不到条件的经济发达的乡镇和村庄,应单独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其他村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技术进行生活污水处理;

(4)水源保护区特别是环境敏感的地区,要把脱氮除磷作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的基本条件,积极鼓励采用有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建设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结合各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环境新型治理对策,根据不同村落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治理方式,大力推广技术。

5.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调查得知,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浅薄,教育处于薄弱环节,政府几乎没有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因此,建议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媒体如广播、电视等现代宣传工具进行多种形式、各个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思想认识,主要从教育农民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入手,减少化肥喝农药的使用量,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民约、村规等政策,增强卫生意识,鼓励开展农业生态和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扩大有机食品的种植,速进生态畜牧业的建设。

6.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力度

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实行错时执法、交叉执法、随机执法等灵活的执法形式,加大环境创新力度,面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为此建议:

(1)建立领导联系重点污染制度,督促不符合要求排放的污染做好限期的改善,引导转型升级。

(2)建立乡镇街道环境保护管理团队,每个乡镇街道确定一名 成员分管环保,确定几名专职人员进行具体实施环保工作,配备环境工作力量,推进各项环保工作有秩序的进行。

(3)深入推进环境违法行为的奖惩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及时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让群众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

(4)积极推进环境监察网络化和秩序化的工作,积极执行环境监管手段,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5)深化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犯罪行为。

(6)建立环保巡查监查制度,采取“及时行动”由环保局带动每日对环境保护重点监查,做好每天巡查记录,消除执法盲点。

参考文献:

[1] 张维理、徐爱国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式估计及控制对策[J]2004,37(7):1008-1017.

[2] 徐晓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绿色补贴效应[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O7,4(90):69~73

[3] 陈红.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主体利益博弈分析[J].学术交流,2005,(10).

推荐访问:河南省 污染治理 农村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