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活动总结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2 08:49:22   浏览次数:

摘 要:物理教师总是忽视物理学科的特征,仅仅将其作为应试工具而已。这就导致了教师授课时往往局限于教材,未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入生活化情景,多利用实验创设物理生活情境,多开设课外实践活动,将物理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情景;实验;生活实践

在教学中,不少物理教师发现,很多学生不是畏惧物理,而是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甚至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如果是非智力因素导致学生物理成绩难以提高的话,教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是不是因为大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反感,是不是教师的授课较为枯燥等等。物理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很多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都有着实际运用。

因此,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从生活中取材。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可以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是最直接有效的课程资源,以简单易懂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规律很有帮助。比如讲《超重与失重》时,可以用学生坐电梯的经验、坐过山车的感觉来类比;讲“惯性”时,可以用学生平时坐车的经验来体会;讲《动量定理》时,可以用学生跳远屈膝的经验来感觉等等。比如讲《受迫振动》时,可用生活中荡秋千时被人推拉的过程,以及两人抬水时水桶里的水越荡越厉害的经验来反映“受迫振动”的特点。比如讲《向心力》时,可以用纯净水瓶除去上半截用下半截做“水流星”的演示,也可拿家里的漏斗和乒乓球做“球沿漏斗内沿做圆周运动”的实验,这些都可以从身边取材,发动学生自己制作。生活中实例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实现了物理概念与生活的零距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不再那么遥远,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就对物理知识和规律消化和吸收的很详尽。

一、物理课堂生活化情景的引入

想要将物理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好的掌握理解运用的能力 ,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良好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要更注重在课堂上更多的结合生活的元素,把物理的理性推理转变为解决生活的问题 ,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课程和生活科学化的联系到一起,增加物理科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高中的课程一般多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比如举例分享个人实例与物理息息相关的,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阐述其原理;实验时,亲手操作一些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解决方法并让学生一起研究从而更好的巩固物理知识;学生可举例一些物理现象,找出解决的途径并阐述其原理等等….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更好的选择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物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提高,从而让学生对于物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二、利用实验创设物理生活情境

实验就是物理的建筑基础,有坚实的实验结论作为基础,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理解掌握运用才能更加的运筹帷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小实验生活化的情景,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更加的深刻。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将小实验渗透在“乐教”“乐学”的教育系统中,符合调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同时以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为科学依据,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使物理教学系统运行优化,信息传递高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实验就是物理学科的敲门砖,在研究实验时,能够让学生围绕某个实验专心的观察,思考及给予结论。在教学“浮力”时,未来说明沉浮条件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鸡蛋在清水里下沉,在盐水中能浮起来。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学生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总结了沉浮的条件:鸡蛋的沉浮和液体的密度有关,鸡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就会下沉,相反在盐水中就会浮起来。

其次实验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理解、掌握物理的意义及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精神。如“人造雪景”实验,在一透明玻璃杯内放少许樟脑球粉末,在贝内放小树枝和小石子,将杯口盖严后在缓慢加热,直到樟脑粉末完全消失,最后冷却就形成了“人造雪景”。这个实验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兴趣,情绪高昂,并且积极的探索物理的知识和规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兴趣点,把生活中不理解的物理知识搬到课堂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在实验的操作、观察的过程中,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精髓,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物理理解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将物理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实际生活中的小实验的另一种形式,是将物理教学生活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本身就是整个活动的主导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因此其参与性和主动学习意识很强。如在学习重力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影像展示月球上的宇航员的活动和地球上的人的活动,比较差异并进行解释等等。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愉悦的体验感悟,久而久之的积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增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学生并未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实验的参与和调研,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即物理课外生活实践,就成为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如在电的学习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点亮“七彩灯”装点实验室等等活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对于物理理论知识不仅可以牢固的掌握,而且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及沟通交际能力都有相应程度的提高,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总之,物理知识规律源于生活的总结,物理知识又运用于生活中,为生活服务;生活现象物理化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让学生借助生活现象的观察,体会物理知识的运用。物理知识规律和生活现象完美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推荐访问:生活 中去 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