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活动总结

语文教学贵在一个“活”字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8 08:40:07   浏览次数:

新时代呼唤语文教学应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认为,要真正落实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在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的基础上,应还原语文课的特色和本质,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用一个“活”字来概括。

一、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理念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的广度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的一大优势。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站在较高的角度来审视、思考语文,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大课程观的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跳出语文看语文。像《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就涉及到社会、环境、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社会课上所介绍的地球知识,甚至其他相关的天文知识;学习到人类不加节制地破坏和开采地球上的资源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环境课上所了解的知识;学习到人类目前不可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时,可引导学生了解目前人类科学技术现状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来证明人类不可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将课文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且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广泛阅读,学好其他学科,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联想的妙用,感染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多种教学手段应对时代挑战

当今,信息传播的速度日趋迅捷,手段日益先进,这为我们的教育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语文教学在继承好的传统手段的同时,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要做到多种手段的灵活运用。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尤为紧要。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大前提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它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体验和研究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进而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有机融合

语文即生活。应该说,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他们学习语文最生动最鲜活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引导他们不断地广泛而深入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拓宽知识的视野,使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还应该深刻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改革必须大胆突破课程三中心(教材、教师和课堂)的束缚,构建和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资源,即让学生的生活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再现和融合。如笔者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妙在何处时,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春风是春回大地的使者,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时会发生哪些变化。尽管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许多的答案都会和绿色有关系。学生自然也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绿”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动态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学生自然也就明白:“绿”比“吹”、“过”、“暖”、“入”、“满”、“到”等都要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当学生学习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时,自然很快就会明白“闹”字的精妙之所在。

四、语文作业应灵活而具有创造性

作业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真要把这些变成语文课程的资源,光靠教师的开发、利用和引导学生去关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在实际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和实践。那么,布置合适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就非常必要。笔者认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布置一些有创造性的、操作性强的作业,作业涉及的内容要有综合性,不要只是将作业局限在狭小的“语文”天地中。这样的作业往往能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笔者所在的学校后面有一条小河:河水很脏,河床在变浅,河面在变窄。于是,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以《小河的变迁史》为题,对这条小河作纵向(历史)和横向(和其它河流作比较)的调查了解,写一篇调查分析报告。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作业的兴趣远远超出了笔者的想象。学生对这条小河的现状做了考查:河水的颜色、气味,河水中有哪些垃圾以及垃圾的来源,水中是否有鱼类生存;自发地去询问住在小河附近的老人:了解以前的小河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这样;并自发地组成小组对附近的河流进行调查研究,与所研究的小河作比较;最后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环境知识对所了解到的材料进行分析(不明白的地方还知道通过上网等多种方法查找资料),写出了较为成功的调查报告,提出了治理小河的办法。类似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听、思考、分析、表达、交流、写作、上网等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还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呢?

总之,语文课程的改革应求新,求美,求活,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大语文教学观,即语文教学贵在一个“活”字上下功夫。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