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活动总结

关于高职生数学观的现状分析和改善对策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8 08:40:48   浏览次数:

[摘要] 高职生数学学习的关键目标是高职生的数学观。目前多数高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高职生的数学观存在偏差,数学教学必须对其加以矫正。影响高职生形成正确数学观的因素:数学学习经验、数学语言的掌握、数学教材的缺陷、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和数学观;在教学中改善高职生数学观的对策:注重学生对数学实质的学习、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高职生 数学观 数学活动 情境

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主力作用。发展高职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及其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能力,不可忽视数学教育,也就有必要研究高职生数学学习的状况。高职生数学学习的关键目标是高职生的数学观,高职数学教师应该研究高职生的数学观,科学指导高职生发展和改善数学观,以促进其数学素质的发展,发展其整体综合素质。

我国高职生中大部分,都是数学学习困难者,他们的数学成绩低下,没有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除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不扎实之外,就是常规思维的欠缺。他们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信心及适当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学十分艰难,数学教师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促进数学教学目标达成,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重要前题是如何使高职学生建立正确完善的数学观。本文经过研究相关文献,结合教学实际,将探讨高职生数学观的发展现状、形成因素和在数学教学中改善高职生数学观的对策。

一、高职生数学观的现状分析

1.当前高职生的数学观现状。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数学思想及数学与周围世界联系的根本看法和认识。它是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着他对数学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重视和培养高职生的数学观,是高职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目前多数高职生认为“学数学没有用”“数学就是解题,求出正确答案”“自己学不好数学”“数学学习与社会环境联系不大”,体会不到数学的社会价值。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对数学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数学学习过程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及认知参与不平衡。都反映高职生的数学观存在偏差,数学教学必须对其加以矫正。在数学学习中切实改善学生的参与(特别是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的参与涉及“学生做数学、会做数学、爱做数学”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需要学生改善现有的数学观,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平衡。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是一种观点、信念和态度的形成过程,数学精神、数学思维的启发、锻炼、体验对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职业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据研究,学生的数学观与其内在动力、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以及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高职生建立正确完善的数学观,对高职生在教学中主动的行为参与、合理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对合理建构高职生的数学学习系统更加关键。

2.高职生应具备的数学观。

关于“数学是什么?”的回答,有:“数学是数和形的科学”;“数学是一门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思维的体操,是生活的需要。”等,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人们回答这个问题都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及社会文化特点,所以数学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 数学观的形成是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和数学视野的扩展逐步完善。

本人认为高职生应具有以下的数学观:数学与客观世界密切联系;数学以广义的数和形的形式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共同工具;数学对象是思维对象,是人类的创造发明;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学会它的人将终生受益;数学理论是在数学活动中,从已有的数学对象和关系中产生,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可能有错的数学活动;数学学习是自己组织概念情境的活动的过程,是生理和心理对数学知识的纳入。

二、影响高职生形成正确数学观的因素

1.数学学习经验影响数学观。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使数学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高职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多是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大量的解题训练中产生,数学知识获得多靠同化、记忆,缺少顺应和整合的过程。学生很少自主、合作、探究性的体验数学活动,感受的数学是静止的、封闭的、绝对正确的,学生的数学思想缺乏、数学思维僵化,因而学生数学观出现偏差。

2.数学语言的掌握影响数学观。

数学符号是特殊的语言,它是学生数学思维必要的物质载体。数学表达式的意义完全在于语言之中,而数学学习无非是指如何掌握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数学对象是学生不同地理解,数学认识活动特别要靠掌握数学语言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理解数学语言,数学课上所使用的语言(数学学习中的语言)往往可被认为集中地反映了教师和学生所持有的数学观和教学观。高职学生的数学理解多数处于最低层次“能用语言表述”,学生不能“实际操作和具体应用”,不可否认学生的数学观有待积极完善。

3.数学教材的缺陷影响数学观。

当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数学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概念的呈现平淡、论证中重演绎轻归纳,例题和习题偏重纯数学的形式训练。教材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整合,没有体现数学的生动性、创造性及实际问题解决。数学的呈现形式和过程缺少亲和力,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兴趣,对数学学习没有自我调节,对数学的价值持否定态度,导致学生数学观严重偏离。

4.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和数学观影响学生数学观。

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和数学观时刻体现在教学中,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数学观。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体现数学教师的教学观,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和应用科学的数学观,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教学观,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本质和数学能力,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三、在教学中改善高职生数学观的对策

1.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数学实质的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讲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体验数学知识创造发展的过程,没有参与数学活动,只是观看教师的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就是解题,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缺乏主体意识,对于数学的本质不能认识。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以学生的常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创设情境性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类似数学家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的猜想、合情的推理、探究、检验等),不断重组常识或经验,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出发点,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建构个人知识,通过数学交流发展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质,使学生对数学实质建立个人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导者、帮助者。教师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联系学生所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师改进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欣赏学生的成绩。这是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为出发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稳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这是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实质。数学教学只有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发挥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改善学生的数学观。

参考文献:

[1] 杨世明.中学数学思维方法丛书:原则与策略[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2] 孙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 刘儒德.大学生的学习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http:///yld/web/Article/Index.asp.

[4] 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4,(3).

[5] 杨孝斌,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4).

推荐访问:对策 改善 现状分析 数学 高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