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你为什么变得如此快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5 08:40:42   浏览次数:

编前:从2010年的第一期开始,本刊将为各位考生和家长推出由本刊编辑2009年在某省录取场搜集的典型志愿填报案例,同时,针对这些案例,我们将为各位考生和家长做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志愿点拨,敬请关注!

高考志愿,是考生面对大学、专业的决定,很大程度也是兴趣甚至未来志向的选择。因此,考生的志愿是反映考生志向的意愿,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从笔者在2009年录取场工作中接触到的考生案例看,在每个批次的征集志愿中,有部分考生“移情别恋”的速度不仅快,而且所“恋”对象与第一次相比,反差太大。这是为什么呢?欲知详情,且看下文案例分解——

“惟一”不通,转向全面开花

案例:某省一理科考生,男生,高考成绩为573分,高出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75分,是一个不错的分数。该考生第一次的志愿填报如下:提前批的志愿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惟一,惟一一所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惟一一个专业——8年制的临床医学(全军高级临床医师)。该生所报谊校的该专业在考生所在省理科只招1人,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本科一批志愿填报了四川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专业都是临床医学,与提前批一样,也不服从专业调剂。

录取投档时,第三军医大学理科在考生所在省男生的调档线为532分,考生档案顺利投到该校。但实际录取中,8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最后录取分数为579分,考生以6分之差无缘该专业。最后考生档案固“专业满,不服从专业调剂”被退回,等待提前批的征集志愿。

在征集志愿中,考生所在省军事院校理科就只有解放军理工大学未完成招生计划。考生将作何选择?没有意外,考生征集志愿填报了解放军理工大学,但与第一次专业选择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专业志愿把该校征集的三个专业全部纳入其中,分别是军事气象学(炮兵初级指挥军官)、道路桥梁与渡河濒海工程、地雷爆破与破障工程(工程兵初级指挥军官),并且在是否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一栏中,选择了“愿意”。考生最后被录取到军事气象学专业。

对比

对比考生提前批前后两次志愿,笔者至少可以梳理出三点不同:一是专业选择数量,原来就填报了一个专业,征集志愿填报的专业是三个;二是前后专业范围扩大了,第一次填报的是医学类专业,第二次填报非医学类专业;三是是否愿意服从调剂,第一次不服从调剂,第二次服从调剂。

分析

与第一次志愿相比,考生征集志愿中的态度来了个180°的大转弯。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从考生第一次填报的提前批和本科一批志愿分析,考生所填报的专业为清一色的临床医学,并不服从专业调剂。从其报考的专业来看,考生好像非临床医学专业不读,此时笔者几乎可以肯定考生的兴趣只在医学方面。但这样的判断很快就被征集志愿否定了,因为该生所填报征集志愿的三个专业,不管是军事气象学、道路桥梁与渡河濒海工程专业,还是地雷爆破与破障工程专业。都不属于医学类专业,与医学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是考生兴趣广泛还是考生兴趣转移了?

考生被录取后,笔者在与考生的沟通中了解到,一开始,考生确实只想读临床医学专业,但得知自己提前批第一轮落选后,就很后悔,本科一批志愿中也不服从专业调剂,要是再录取不到怎么办?此时,考生再也不敢坚持,最后动摇了,有句解释的话笔者一直记得很清楚,“这是上军校的惟一机会了,再不敢赌了。有书读要紧,输不起呀”。

哦,正是有了这“惟一机会”“输不起”的心态,所以才有了征集志愿有机会就不放过,有多少专业填报多少专业,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并且还要服从专业调剂,这样自然也符合“有书读要紧”的想法。

高处不成,无奈低就

案例:某省一文科考生,538分,以2分之差无缘考生所在省的本科一批院校,但超过所在省本科二批控制线58分。在二本批次的院校志愿中,应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考生所在省的本科二批录取方式未实行完全平行志愿模式。考生在本科二批志愿学校填报了三所学校:第一志愿为南京审计学院;第二志愿为上海海关学院;第三志愿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专业本案例不涉及,故略。

录取中,三所学校的录取分数分别为549,548,537分,考生没上第一志愿调档线,无缘南京审计学院,虽然成绩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调档线,由于考生所在省本科二批未实行完全平行志愿、该校第一志愿就满额,所以正常录取阶段,考生档案一直没投出,只有等待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时,考生填报了省内两所院校,XX师范学院和XX文理学院。最后被第一所师范院校录取。

对比

把考生前后两次所填报的学校加以比较,单从学校名称上讲,笔者很难找到不同,如果再加入一些数据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第一次所报学校堪称本科二批录取中分数较高的“佼佼者”,征集志愿所报学校是近年来通常要通过征集志愿才能录取满额的学校。

分析

为什么第一次的高校都是“佼佼者”,而征集志愿却只选择“兜底”的学校?层次差距怎么如此之大?是征集志愿没有录取分数稍高点、办学水平更好点的学校了吗?

查看考生所在省文科征集志愿学校名单,也有一些办学实力较强的学校,如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而这些学校征集志愿中实际录取分数也未超过考生成绩,如果征集志愿考生填报这些学校也有可能被录取。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当笔者联系到考生本人时,从与其交流中,笔者可以感觉到考生对自己录取的大学并不满意,虽然考生不愿意再去回忆志愿填报时的境况,但从一些话语中还是能听出征集志愿时考生的担心:害怕再失败,所以在选择大学的态度上就降低了要求。

三言两语话征集

征集志愿,是上了某批次线但未被录取的考生再次与该批次高校牵手的机会,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几率,当然是好事。但我们也看到,征集志愿也有一些让人更为紧张的理由:可供考生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少了很多。就拿案例一来说,理科提前批的军校中,只有一所学校参与征集;其次是征集志愿的计划少了,有的学校就1个或几个;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征集志愿再因选择不当落选,也就意味着考生在某一批次落选。

那么,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两点,一是既然征集志愿更让人紧张,能不能在正常填报志愿时就争取成功,尽量避免再次接受压力的考验;二是如果不幸落到征集志愿,考生也应积极面对。对此,笔者有两点建议供考生参考。

一、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征集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很多考生是可以避免落入征集志愿之列的,至少从本文两位考生的志愿看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先回头看看第一位考生第一次志愿的相关信息,第三军医大学在考生所

在省理科招生的专业中,招收男生的专业就有8个,临床医学就有3个专业方向:一个是8年制的临床医学(全军高级临床医师),另两个是5年制的临床医学(方向分别为:高原,全军高原地区临床通科医师;通科,全军临床医疗通科医师)。考生选择了竞争最大的8年制专业(这个专业在考生所在省录取分数最高),且仅选了一个。而从录取结果看,有且只有8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超过了考生成绩,整个学校录取分数最低为530多分,比考生成绩低了近加分。

看到这里,我们是否会有这样的假设:如果第一次的志愿也像征集志愿时那样把其他两个临床专业一并填报,或者填报其他几个专业,也服从专业调剂,是不是在第一次就会被顺利录取了?这种假设完全成立,因为该校最后录取最低分比考生实际成绩低了近40分。

而第二位考生填报的几所大学都是本科二批中近年来在考生所在省录取分数很高的学校,考生第一志愿可以冲一冲,但冲的前提是后续志愿要有“兜底”的学校。所以,在第一次填报志愿时就要多思量,把志愿填报得合理点、科学点,争取一次成功,而不要把自己逼到征集志愿才甘心。

二、正确面对机会带来的压力

考生如果真的落入征集志愿,是否就到了无奈的地步?“再不敢赌了”“害怕再失败”,从这些无奈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征集志愿给考生带来的心理压力,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从两个案例中考生在征集志愿时的心态看,都比较“低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兴趣和当初的理想。谁愿意放弃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呢?谁又敢再去挑三拣四呢?因此,很多考生就像本文案例中两名考生一样,采取保守的方法,不再坚持当初的专业志向和兴趣了,对院校也降低了要求。所幸的是,两位考生最后都录取了,从有大学可上的角度看,考生对征集志愿的小心、谨慎的态度并没什么不好,但从志愿本身来说,笔者还是有话要说。

为什么很多考生到了征集志愿就感到压力很大,胆量也小了很多?原因很简单,觉得是惟一一次机会了,参加征集的院校和招生计划与第一次相比少多了。什么是“惟一”?提前批没录取还有本科一批;本科一批落选,还有本科二批;本科二批结束后还有本科三批……所以我们的“惟一”只是建立在某一个批次上的,而并非真正的“惟一”。是的,看起来征集的院校和计划是少了,我们为什么就不反过来想想,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与第一次相比,肯定也少了很多。与第一次相比,有可能征集志愿的竞争还会小些呢!这样一来,压力还会很大吗?只有这样。你才能摆正心态,不至于给自己增添压力;才会在选择时保持理性,明白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该选择什么;才能应用好技巧,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能去一搏的还是要搏。

推荐访问:变得


[你为什么变得如此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