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飞越人间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6 08:44:54   浏览次数:

令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工程,对于常人来说,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它的背后,有着无数惊人内幕和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准备点火到安全返回,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成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每临发射,上动中央领导,下系普通工作人员,牵一发而动全身,悬念不断,步步惊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以大量翔实珍贵的材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和航天人的生动足迹,其中披露的大量内幕,必将带给您新鲜的阅读体验,让您叹为观止!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航天时代。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向太空,人类首次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而自上世纪50年代末起,中国航天人也开始做起了飞天梦。然而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曙光号”历经17年生死折腾,最终沉没于“文革”的标语口号之中。1992年,中央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于是中国航天人历经九年卧薪尝胆,终于在千古洪荒的大戈壁,连续五次发射了“神舟号”飞船,最终圆了一个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第一章飞船开膛破肚

1999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

但形势不容乐观。

5月8日,美军用三枚导弹偷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导致使馆毁坏,人员伤亡。中国人的尊严再次遭到重创!消息传出,中国人愤怒了,纷纷上街声讨美军的暴行!正在埋头苦干的航天人也愤怒了,不少科技人员一大早便赶到工厂,参加声讨大会。某研究所一位书记还带着一班人马,将本研究所生产的软质防弹背心送到《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国际部,托付他们一定送给正在南斯拉夫采访的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而在驻南使馆被炸身亡的朱颖的父亲,也来到航天工业总公司,流着眼泪对航天人说,在你们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国家的力量,一种民族的力量!我只想拜托你们,再加把劲儿,再快一点,让我们的国防再强大一些!

十天后,即5月1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召开首次飞行任务工作会议,七大系统老总聚首北京。会上,总指挥曹刚川神情凝重。他说,当前国际形势严峻,但载人航天工程必须继续往前推进!五十周年大庆、澳门回归、飞船首飞,是今年中央提名的三件国家大事。所以,“神舟一号”首次发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接着,副总指挥长沈荣骏宣布:1999年11月8日至12日,在酒泉发射场择机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

会后,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7月23日,载着“神舟一号”飞船的专列从北京悄然出发。三天后,专列顺利抵达酒泉发射基地。千古荒原第一次出现飞船,发射场的官兵们感到非常新鲜,围着飞船看个没完。8月1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出厂,三天后同样顺利抵达酒泉发射基地。

酒泉发射基地位于西北大戈壁。这里史称“死亡地带”。早在新石器时期,东西方文化就在这里交汇。从西汉至明朝,历朝历代均在此建立过城池。可惜明朝之后,此处五百余年与世隔绝,无人问津。1958年,新中国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导弹发射场,组建了共和国第一支导弹发射部队。现在,中国第一艘飞船又将从这里起飞。只是,这一天发射场的官兵们等得太久了!

7月的戈壁滩酷暑难熬。飞船、火箭运抵基地后,各系统迅速展开工作。10月2日,火箭、飞船与地面设备大合练。合练中,火箭系统一路过关。但飞船系统在第二轮测试中,却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定向陀螺仪被卡在了里面,原因不详。控制器属于环控生命保障系统,事关航天员的安全。而陀螺仪则是飞船的“眼睛”,它为飞船提供定位的基准信号。如果陀螺仪出现故障,飞船上天后就不能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更无法正常返回。

问题一出,发射场顿时炸了锅!因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打开飞船的防热大底,对里面的设备进行一一检测,待排除故障后再把飞船大底重新合拢,重新密封。但业内人士都清楚,打开飞船大底,非同小可!飞船大底在合拢、密封之前,里面的每台仪器、每根导线、每颗螺丝钉、每个焊点,都是经过无数道严格程序检测过的。现在要打开飞船大底,就意味着里面已经安装好的火工品要重新装配,七十多根电缆线要重新拔出,对陀螺仪的精度要重新测量。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碰坏一个焊点,接错一根导线,发生一点纰漏,便有毁掉整艘飞船的可能。据有关部门计算,打开大底再重新复原,新的损害概率是96.3%!于是,飞船的大底是拆开还是不拆,成为首次发射飞船争论的焦点。

一种意见认为,飞船上有备份,这个坏了,可以用备份顶替,还是不开大底为好。因为“神舟一号”飞船本来就是用电性测试船改装的,经不住折腾,万一大底开坏了,就会废了整艘飞船,首次发射也就前功尽弃!另外,离发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若要打开大底,势必拖延发射日期。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打开大底确有风险,但不带问题上天,是发射场几十年来一条铁的法则。只有打开大底,排除了隐患,飞船才能上天。虽有备份,但备份是留给飞船天上用的,如果飞船还在地面上就用了备份,上天后万一出现问题怎么办?

最着急、最难受的,是飞船系统总师戚发轫和总指挥袁家军。因为无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很为难:不开大底,飞船会带着隐患上天,有风险;若打开大底,稍有不慎,出现纰漏,也有风险!从内心来说,他们很不愿开大底,因为这艘飞船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再到完全合拢,凝聚了飞船系统三万科技人员七年的心血!如果真要给飞船“开膛破肚”,他们实在于心不忍!何况开大底风险非常大,搞不好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袁家军说,拆开大底有14个风险,这些风险中又有四个风险是致命的。在拆开大底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电器,还可以测量。如果碰到火工品或打包锁和非电传爆产品,就没法测量。一旦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爆炸,人员和飞船都不安全,大家七年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但若不开大底,万一上天后再出现问题,这个责任谁承担得起啊!结果,折腾了一天,飞船大底是拆开还是不拆,谁也定不了。不仅飞船总师戚发轫定不了,大总师王永志也定不了。

事情很快惊动了北京。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曹刚川等当即乘专机赶到了发射场。是夜,工程指挥部召开七大系统“两总”紧急会议(即总指挥和总师会议)。会上,对于开不开大底争议仍然很大。争吵到最后,大家不说话了,都看着总指挥曹刚川。曹刚川到发射场后,只听汇报,不表态。不是不表态,而是很难表态!但现在他必须表态了。他说,我知道,你们都等着我表态。不拆开飞船大底,就不会捅出新娄子,就能保证发射的进度。如果备份在天上听话,还能保证试验飞船的正常飞行。这样的话,上下全好交代。不错,“争八保九”,我喊得最厉害。用电性测试船改装试验船,最后也是我拍的板。现在飞船肚子痛,难道我们要让它到天上去拉稀吗?大家盼着我来,我知道,有盼着我说一个字的,也有盼着我说两个字的。我现在就说一个字:开!而且谁开谁得立军令状,绝对不能开出问题来!

会议结束后,全部压力都压在了飞船系统上。由于压力太大,航天专家张宏显走出会议室,眼泪都流出来了。

拆开飞船大底这天,测试大厅气氛异常紧张。上至副总指挥,下到技术员,全围在了飞船的身边。

返回舱的起吊,是拆开飞船大底的关键。如果返回舱吊起来不晃动,就算成功了一半。要是返回舱左右晃动,火工品就容易爆炸。所以起吊之前,大总师王永志缓缓走到飞船返回舱跟前,亲手把每一根吊带摸了一次,又摸了一次;而飞船总师戚发轫则把起吊的各个关键岗位检查了一遍,又检查了一遍。当时有人看见,两位总师的眼里都噙着泪水……

推荐访问:飞越 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