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总结

阿克苏地区农林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7 08:41:32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农林间作面积逐年增加,农林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对林果业病虫害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适时防控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促进当地林果业健康快速发展,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梳理分析了农林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农林间作面积逐年增加,农林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林病虫害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适时防控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促进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健康快速发展,阿克苏地区农技中心植保站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梳理分析了农林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现状

随着林果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阿克苏地区果树种植面积已达30万hm2(间作种植占1/3左右),其中挂果面积23.516万hm2。由于间作布局日益形成及受气候变异等因素的影响,农林病虫害尤其林果业病虫害发生逐渐呈现种类多样性,危害复杂化等特点。据近3年统计,果树病虫草害年发生23.33万hm2左右,防治近20万hm2次,通过监测及综防措施的有效实施,把病虫害发生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随着经济林挂果面积的逐年增多,病虫害监测及防控任务将更加艰巨。

2 阿克苏地区农林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目前我区植保体系现状

2.1.1 人员情况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阿克苏地区农业系统共有植保技术人员84人,其中高级13人、中级46人、初级25人。地区植保站共有植保技术人员10人,高级职称4人(博士1人)、中级5人(硕士3人)、初级1人。技术人员年龄大都处于30~50岁之间,专业基础扎实,精力充沛,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相对熟知阿克苏地区农、林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具备承担农林病虫害监测及防治技术指导等项工作的技术势力。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农技部门多年来承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多年来一直得到国家农业部、农业厅及地方各级政府从技术及财力上给予的大力支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阿克苏地区农技植保部门对工作重点进行了较大的转向调整,在承担种植业、设施农业等传统产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指导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承担林果业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指导工作,为农林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1.2 技术装备

从装备上看,目前阿克苏地区农业系统已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站10个,其中国家级区域性病虫害测报站2个(地区植保站、库车植保站),自治区级病虫害测报站8个,已建成国家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地面应急控制站3个[阿克苏市、沙雅、新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库车、拜城、温宿、乌什、阿瓦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及地区中心植保站有害生物预警与地面应急控制站建设项目已列入农业部储备项目,投资规模400~600万元,其中库车、拜城、温宿正在实施当中。日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站及病虫观测圃、实验室的建立,为承担果树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提供了初步的技术装备条件。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地面应急控制站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了病虫害预警及防控能力。

2.1.3 植保网络

到目前为止,阿克苏地区农业部门已基本形成地、县、乡、村4级植保网络,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培训及防治技术指导等项工作的开展当中发挥了较好的统领作用,尤其在第一时间掌握的病虫动态及信息的快速传递,对防治工作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农业部门多年形成的植保网络,为农林病虫害监测及大田防治技术指导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地区农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当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 植保队伍人力紧张,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阿克苏地区农业系统共有植保技术人员84人,除地区中心站、阿克苏市、库车10人左右外,大部分县市4~5人,其中乌什、柯坪仅1~2人。从人员结构看表现出较大的断层,由于受编制局限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青年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中年以上人员比例较大,青黄不接现象非常明显。从统计情况看,地区农作果树年栽植面积60万hm2左右,病虫害年发生66.67万hm2左右,病虫害监测面积之大、防治任务之艰巨,现有技术人员与总种植面积相比,比例值偏低(近1人/0.67万hm2),现有技术能力及技术装备已不完全适应当前农林业发展的需要。

2.2.2 在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领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

据统计,目前阿克苏地区果树病虫害种类已有50余种(病害14种、虫害37种),常见的达30余种。其中果树红蜘蛛、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及腐烂病等常发病虫害呈加重危害趋势,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虽然大球蚧、梨木虱等病虫害的重发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但红枣黑斑病、枣缩果病、裂果病及核桃焦叶病等新出现的病虫害对我区林果业生产已构成一定威胁。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林苗木及果产品从外调入日益频繁,区内及周边地区枣实蝇等检疫及非检疫危险性病虫害随之传入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新病虫害的发生,由于对其发生规律的研究还相对肤浅,防治技术措施及手段还相对缺乏,即使及时防治亦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农林业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果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2.2.3 大面积果树间作套种模式,客观上存在引发病虫害交叉传播及相互加剧发生的隐患

林果业面积的逐年扩大,有限的耕地面积,使得果棉、果粮、果蔬间作已成为现实(据不完全统计,地区果棉(粮)间作已占到林果业总面积的近30%)。农作物布局的改变、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田间生存环境、生物群落、传染源、传播途径等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红蜘蛛等病虫害交叉传播机会增多,危害程度不断加剧,新的生物种群亦不断出现,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原有病虫害发生规律逐渐被打破,加之间作耕栽及其他田管措施的变化,原有粮棉及果树病虫害的配套防治技术措施已不适应现行防治之需要,加强当前间作栽培措施下的防治技术研究已显得非常迫切。

2.2.4 综防意识相对滞后

由于受传统产业的影响,存在重林果业栽培、而相对忽略病虫防治的不良现象,综防意识相对滞后,从而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力实施,各级都把林果业发展当成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由于受粮棉等传统产业的影响,加之劳动力紧张及林果业见效相对较慢等实际(长效产业特点),出现了重林果业栽培,而相对忽略林果业病虫田管的不良现象。由于果农对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掌握相对较少,动手操作能力低,由于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麻痹意识,认为大部分经济林苗木目前尚小、病虫发生不严重、防治为时过早,病虫防治意识相对滞后,防治措施到位率不高,尤其是在老果园及庭院林果病虫防治上存在很大的漏洞,1a内进行的防治次数达还不到1~2次,结果造成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正是由于科普意识及实践操作技能欠缺及麻痹思想的存在,从而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积极引导、加强培训,彻底扭转只种不管或管理严重不到位的不良势头,做到种1棵见1棵效益,切实让农民在实践中尝到甜头,提高发展林果业积极性。

2.2.5 检疫意识淡薄

无证调运苗木及果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林果业发展带来潜在威胁。尽管各级检疫机构严把检疫复关,并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由于苗木及果品调运点多面广,致使检疫工作存在一定漏洞,导致了新病虫害的传入。新传入的病虫害(检疫性及非检疫性)因大多具有危险性、传播性及难防治性等特点,故对林果业生产构成潜在的威胁。应加强检疫法规宣传,增强广大果农检疫意识,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2.2.6 受现行体制的制约,统防统治实施情况较差

果树的大面积连片种植与个体管理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统防统治实施情况较差。田管及病虫防治的1家1户式分散管理,尤其是防治时期的不一致,不但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而且亦为一些病虫害的再度传播提供了机会及适宜环境,防治死角较多,从而延长了发生时间,加重了危害程度,给林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应在测报信息的指导下,借鉴棉花田管的成功经验,实施“统防统治”,切实搞好林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2.2.7 重化防、轻农业及其他防治措施的思想倾向比较严重

由于化学防治的速效性、便捷性及可视性,加之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导致了化学农药在使用次数及使用数量上的居高不下。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使病虫害较快地产生抗药性、防效大幅降低,而且天敌杀伤亦较严重,使生态平衡及环境均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和污染。有待于积极引导、加强培训,彻底扭转重化防、轻农业及其它防治措施的思想倾向,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减少化防次数及农药使用数量,切实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

2.2.8 经费不足,影响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植保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财政经费的大力支持。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阿克苏地区存在一定差别,业务经费、工作经费相对不足,乡村技术人员基本待遇难以保障,造成基层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县级植保技术人员对林果业病虫害监测及防治技术指导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对策与建议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林果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力实施,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必将成为制约地区林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各级党政及技术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放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去考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去谋划安排,使林果业的栽培种植与病虫管理同步进行,使林果业及早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3.2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素质,顺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要使当前植保工作适应现行农业生产的需要,务必完善测报队伍体系建设,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充实、完善和提高:配备补充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人才引进或招录考试等途径从大中专毕业生当中选择优秀人员充实到植保队伍中去,并通过传帮带及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加强测报技术培训。及时对新、老植保人员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操作进行培训,拓宽植保工作面、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尤其对红枣黑斑病、枣缩果病、裂果病及核桃焦叶病等新出现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进行重点研究。配备较现代的测报仪器及配套设施,提高测报技术和手段,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出较好的生产力作用。组织力量,加强各类农作物、果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研究。

3.3 加强产地及调运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各级检疫部门要结合市场需求,在加强本地产苗木及果品检疫的同时,应加大对从外调入苗木及果品的检疫复查力度,发现疫情应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隔离、销毁及封锁控制,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切实加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防范工作。加强外来有害生物调查监测,采取定点观测和专题调查、普查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早发现、早除治。对于阿克苏地区境内已经出现的白杨透翅蛾、红枣大球蚧等疫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封锁和控制。

3.4 建立健全粮棉及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为控制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和严重流行性等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升植保防灾减灾能力,必须引进新的防治技术,大力发展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议上级业务部门及各级政府拿出专项资金,筹建一定数量的科技示范园,大力扶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以点带面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指导能力,全面提升地区病虫草害综防水平,挖掘农林业增收潜力。建议各县(市)在粮棉、果树及蔬菜等作物布局区开展“乡村级专业化防治组织”示范区建设,按每个县确定3~5个有代表性乡,每个乡确定3~5个有代表性村作为防治示范区,确保防效提高20%~40%,节省农药25%~50%,防治速度提高8~10倍。建议国家农业部解决经费,自上而下安排此项工作。

3.5 加强基础性预防工作,重视各种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统防统治

把病虫害发生带来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阀值之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认真贯彻公众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做好林果业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大力推行以生物防治、营造林措施、物理机械、人工防治技术为主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防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无公害防治技术。坚持科学防治,依靠科学进步,提高防治水平。在林果业病虫害治理项目中建立科技示范点,增强科技支撑力度,提高防治措施到位率。加强科技推广和培训,不断提高防治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开展有关技术规程、操作办法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推进防治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

3.6 积极争取资金及植保项目经费

积极争取资金及植保项目经费,改善基础设施及工作条件,配置网络化信息传递及监测设备、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建成一个以地区级病虫害监测防控中心为龙头,县市级病虫害监测防治区域站为骨干,乡镇监测站为基础,村级监测点为补充的植保体系,整体提高地区林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控能力。

推荐访问:阿克苏 病虫害 农林 对策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