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计划

张永良:墨香追梦人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8 09:56:55   浏览次数:

今年42岁的张永良出生在吉林省榆树市红星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小学的时候,张永良见哥哥写的钢笔字十分好看,而自己写的字却歪歪斜斜难以入目,他也想像哥哥那样写一手好字,于是他把课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练字上,连家里土墙上糊的报纸都成了他随手涂鸦的地方。

写得多了,张永良的字果然有很大进步,连语文老师都在班上表扬他,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小孩子一般虚荣心还是蛮重的,张永良也不例外,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后,他有种沾沾自喜的心理,但他认为,光是练好硬笔书法还不行,还要练习软笔(毛笔)书法。

初二的时候,张永良以学校的名义参加市里的硬笔书法比赛,有幸获得一等奖。当手里捧着老师颁发给他的奖状与奖金时,张永良对书法的爱好更加深了。父母看到儿子拿回了奖状与奖金,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张永良上高中时,中国硬笔书法创始人庞中华的硬笔书法风靡了全国。许多报刊、电视台都对他做了详细的报道,各大书店都有庞中华的字帖卖。受到他的影响,张永良便把庞中华当成了偶像、楷模,他甚至想成为第二个庞中华。

然而,梦想归梦想,那时候农村的经济不景气,他家里的经济也十分拮据,张永良报名参加庞中华函授学校的函授费,都是靠他利用寒暑假去当地采石场帮人装沙、装石头挣来的。

在采石场,繁重的体力活让张永良时常思考自己的出路,深思熟虑后,他把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定在了成为书法家这条道路上。然而,要想成为书法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张永良想过拜一位书法家为老师,但在他们那个闭塞的镇上,要想找个书法家比登天还难。

由于醉心书法练习,张永良在高考的时候落榜了。怀着失落的心情回到家后,不想在家吃闲饭的他到了建筑工地上去做小工,他的工作就是为那些大师傅搬砖头、拌灰浆、递灰桶。每天下了班回到家,全身就像是散了架似的疼。但他对书法的爱好没有因劳累而放弃,而是更加努力,有时候甚至练到了天明,然后洗把脸吃点早饭就去工地干活了。张永良不但在家里刻苦练习,有时候在拌灰浆时稍有点空闲,他也拿着一根树枝在沙上练字。

父亲见他实在太辛苦,便托人在当地一所职业高中的饭堂给他找到了一份后勤工作。手上的经济稍微宽松了一点,张永良便订了许多书法报刊,不断吸收前人和其他书法爱好者的经验。由于字写得靓,一年后,当地公安局把他借调过去做审讯的记录员。

就在这时,广东改革大开发已先走一步。1989年,经朋友介绍,张永良便到广东省鹤山市发展。年轻的他到了鹤山酒厂做了一名保安。刚到酒厂上班的第三天,张永良就打听到了书画函授大学鹤山分校的地址,并拜倒在书法家刘永广老师的门下。在工作之余,张永良经常拿着习作请刘老师指教,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对书法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他明白以前对书法只能算是酷爱,现在他知道了各种书法流派的区别,知道了书法与中国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其后,张永良又经刘老师的介绍认识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郭子绪先生,他又经常拿着自己的习作与刘老师一起到郭老师那里请他指教。郭老师教导张永良的书法要诀是:“学书法要从汉隶入手,深悟笔法,再写六朝碑帖,打好基础,反复研读各家之碑帖,仔细揣摩,悉心体悟书艺规律,重视传统,先做书奴、认真学步,然后走自己的路;还要重视‘书外求书’,要从绘画、诗词、音乐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另外,郭老师还对张永良讲解了什么是笔实墨沉、笔灵墨活、锥画沙、无漏痕等书法精髓,使张永良的书法水平大大提高。很多时候张永良从郭老师那里回到家,为了领悟郭老师所指教的笔法,激情难抑的他经常挥毫到深夜仍感兴致未尽。

为了检验自己的成绩,张永良便向《书法报》投稿。刚开始,他投出去的作品就像是泥牛入海,没有一点回音,但付出总会有所回报。1992年12月,他的书法作品在《书法报》上获得了《全国第一届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大赛》铜奖。拿到获奖证书那天,张永良捧着鲜红色的证书激动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他马上写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在吉林省的父母。

不久,张永良便收到了父母寄来的家书,鼓励他再接再厉,写出更好的书法作品。有了家人的鼓励,以及刘老师和郭老师的悉心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与悟性,张永良在书法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短短几年的时间,他的作品陆续获得了《全国首届菊花石杯大赛》金奖、《全国神内杯青少年书法大赛》银奖、《国际硬笔书法家精品展》银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铜奖、《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优秀奖、《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赛》优秀奖、《江门市书法展》一等奖、《鹤山市书法》一等奖等各类奖项。另外张永良的书法作品还入选了中国书法美术赴奥展、广东省首届篆刻展、广东省第二届楹联书法展等。获得如此之多的奖项,鹤山函授书画分校便聘请张永良为本校的教师,每周日去学校教两节课。这对张永良来说无疑是很好的锻炼,为他以后办培训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兼职工作,教导学生耐心细心,语言亲切,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学校领导也对他寄予了厚望。

1997年5月,张永良终于收到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寄来的会员证,成为了真正的书法家,拿到证书那天,张永良喜极而泣,自己苦苦追求了二十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难道不让他感慨万千吗?

虽然在书法上有了骄人的成绩,但张永良的工作仍没有多大起色。这时,张永良开始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做了规划,如何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事业?他一直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个社会现象,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字写得是否美观已不重要,以至有不少青年人的字写得很潦草。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书法发扬下去?他很想尽自己一分微薄的力量。

张永良在鹤山市转了好几天,发现鹤山还没有一家私人书法培训班。他想,自己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教学经验,何不凭着自己的本事成立一间工作室?既可帮人写字、篆刻印章,又可开办书法培训班,让书法爱好者少走弯路。

2004年6月18日,一家名为“张永良书法篆刻艺术工作室”在鹤山新城路561号开张了。开始工作室相当简陋,只有一个书柜,外加一张写字台。

刚开张的一段时间,工作室的生意异常冷清,每天看着自己书橱里那些书籍,张永良甚至怀疑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不但没有收入,而且连房租、水电都难以维持,搞艺术也需要填饱肚子啊!张永良不得不放下书法家的面子到附近的一些中小学门口派发书法培训班的传单,学生家长对于他的传单都是拿起看了看就随手扔在地上。张永良心里五味杂陈。

工作室苦苦支撑了半年多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学生,这个应该不叫学生,而是一个才6岁的学龄前儿童。那天上午,张永良正在工作室里练习书法,一个少妇带着一个小男孩出现在他的工作室,见有客人,张永良热情地迎了上去问:“请问您是要写字还是篆印?”

少妇说:“你不是教孩子书法吗?你看我这个孩子行吗?”

小孩实在太小了,他想不收,但自己不是一直希望有人来学习书法吗?张永良最后还是说:“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好好教他。”

就这样,张永良开始教这个孩子软硬笔书法。他从最基本的抓笔,最简单的一撇一捺教起,再到字形的结构。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心血,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又是半年的时间,这个孩子已经能写出一手好字了。张永良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因为这个孩子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又见张永良教学认真负责,便给张永良做了一个活广告,一传十,十传百,来张永良工作室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以小学生居多,另外还有医生、外企职员、书法摄影工作者等。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个班最多安排10名学生,每天张永良都要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为了学生能用上质量上乘的软硬笔,他还亲自跑毛笔生产厂家与他们协商订造“特质长锋”的毛笔,并在笔上印上张永良书法工作室监制的字样,以防假冒,深受学生与业余书法爱好者的喜爱;钢笔也是张永良自己到厂家精心挑选的,让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

张永良在教学上实行的是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方法,同时给学生灌输书法理念:“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也是书写人生。”他还成立了“张永良书法工作室书法比赛”,给前三名发证书和奖金以资奖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在张永良孜孜不倦的教导下,他的学生陆续在全国、省、市获奖。有个在鹤山打工的书法爱好者利用每天的业余时间到张永良的培训班勤练书法,他的书法作品在2007年9月江门市举办的《青年剑涛杯》上获得了三等奖,又在今年江门市举办的《培英杯》书法大赛上获得了提名奖,并成为了鹤山书法协会的会员。看到学生取得的成绩,张永良感到无比的高兴,这证明自己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在教学之余,张永良还自学画画,并得到了岭南画派传人梁文超先生的热心指点,使张永良的绘画水平有了更好的提升。

2005年2月1日,江门日报社的记者采访了他,撰写了《张永良和他的书法篆刻工作室》和《青年书法家张永良》两篇文章。江门电视台的《千色侨乡》专题节目组还专门找到张永良为他做了个节目,并对他的工作室与学生进行了采访。

在与学生朝夕相处多年,张永良与他们慢慢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在鹤山生活了18年的他早已喜欢上了这座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并对这座小城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如何回报自己的第二故乡——鹤山?如何给学生们一份厚礼?张永良突然萌发了自费出一本书的打算。从2007年开始,他就在一步步地筹划这本书,这本书必须有它深远的意义,首先在书名上应体现这点,那就叫《张永良师生书画篆刻集》,副标题是:“张永良书法篆刻艺术工作室创办5周年纪念。”这本书还要有他的收藏价值。他翻阅了鹤山许多书法作品集,认为自己编排的这本书无论在印刷质量、内容编排等方面一定要有所创新,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后,这本全书228个页码的书法作品集终于可以交印刷厂印刷了。张永良和广告设计室的朋友算了一笔账,仅付印500本就需要好几万元,张永良虽然在鹤山居住了十几年,但他的积蓄并不多,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他的老师与一些朋友,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这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鹤山之子,两位誉满海内外的书画篆刻艺术家李铁夫与易大厂先生,他们是鹤山人民的骄傲;第二部分是名家师友题贺,有书有画精品纷呈;第三部分为张永良自己的作品,硬笔、软(毛)笔、各种书体、篆刻,其中还有他初涉的国画,全面展示了他三十多年来在书法艺术上的个人风格;而第四部分则是张永良的学生作品,有在全国或者省市获过奖项的作品,也收录了张永良自设奖项的一些作品。

2008年12月28日上午,张永良捧着设计精美、刚刚出炉的《张永良师生书画篆刻集》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本书承载着张永良三十多年来在书法上的艺术结晶;也是张永良送给曾经教导过他的老师的一份厚礼;更是送给他的学生与朋友值得收藏的珍贵回忆。

然而,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张永良并不满足自己这一点成绩,他下一步计划就是再出一本自己三十多年来所创作的书法字帖,其中还有介绍自己学习书法的经验,让爱好书法的朋友少走弯路。

相信这本书将要给鹤山书法界又一个惊喜,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 编:谢荔翔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推荐访问:墨香 追梦 张永良


[张永良:墨香追梦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