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计划

财经新闻学术论文范文

作者:jnscsh   时间:2020-10-16 10:28:31   浏览次数:
  篇一

  提升财经新闻可读性的路径分析

  【摘要】随着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财经新闻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提升财经新闻的可读性是确保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财经新闻的视角要立足大众,关注民生,并且内容要坚守专业性,这是财经新闻的生存之道,同时表述要通俗化,做到雅俗共赏,最终达到提升财经新闻的可读性的目的。

  【关键词】财经新闻;可读性;路径

  当下的中国大众叫的最响亮的一个词就是理财,而获取理财相关知识最简约的方式就是财经新闻。随着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财经新闻也成为我国媒体越来越重要的报道内容,大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小到与老百姓日常民生相关的财经信息,都是财经记者报道的范围。但财经新闻在采写过程中,普遍存在长、大、空的现象,很多财经新闻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和冷冰冰的数据,语言晦涩,往往面临专业人士不解渴,普通百姓想看又看不懂的尴尬。因此在财经新闻的报道中,我们不该只做有关部门的传话筒,而是要想办法学会解读财经,看清在经济数据表面下所隐藏的深层次的经济现象,把它做成老百姓爱看且看得懂的新闻。所以,在报道财经新闻时如何提升可读性就要多从以下几个路径去考虑。

  一、视角:立足大众,关注民生

  新闻之于受众的价值就在于有用,如果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利益分离开来,那么受众自然会远离这种新闻。新闻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在财经新闻的报道中应多从百姓视角来透视经济事件,找出这一事件和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面,让百姓明白这一经济事件对生活的影响,而多从百姓的视角去报道,也会使枯燥的财经新闻变得更具有人情味。因此,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经新闻报道的视角就应将注意力真正转移到广大渴求了解财经信息的受众身上,立足大众,关注民生,这才是财经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投资理财等等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话题。举个例子,最近油价上涨,多数的财经新闻仅仅是报道了汽油每吨上涨多少,柴油每吨上涨多少,航空燃油上涨多少,这样的报道方式完全是官方的口吻。油价涨了,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并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记者能够找几个出租车司机,找些私家车主或者航空公司采访一下,油价上涨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出租车司机会说,以前一天能挣500块,现在油价涨了,去掉成本,只能挣300元。私家车主会说,以前加满一箱油只要300元,现在要400元,会考虑一星期少开一天车。航空公司会说,市民购买飞机票,将会比以前加收50元燃油附加费。这样的报道方式,让观众一看就明白了油价对其生活的影响。同时,财经新闻既然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好的财经新闻报道也应该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这些报道不仅要告诉民众现在经济领域发生了什么事,还要告诉他们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商品价格的变化,市场的预测等等,从而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报道财经新闻选择切入点时,应从过去追逐的大效益、大场面、大意义等所谓的大财经转到关注民众生活点点滴滴的小财经上,多做解释性的报道,为普通观众答疑解惑,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而从百姓身边事入手,以小见大,这样的财经新闻不仅好看实用,也可以体现新闻报道中的贴近性、服务性,只有把财经新闻做成民生化、服务类的新闻,才能吸引读者。

  二、内容:坚守专业化,生存之道

  专业化的内涵主要包括财经新闻报道选择和发布的专业性,财经新闻报道分析的专业性以及财经新闻报道服务方式的专业性。专业化是财经新闻报道的立足之本。其中,对新闻信息内容的分析是专业化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财经报纸对新闻信息判断的独特方式。一旦忽略了财经新闻专业化的根基,就将使报道失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散落于各种纷繁庞杂的信息海洋中。

  具体来说:首先,财经新闻报道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对所报道信息的选择和发布的专业性。在一个资讯服务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时刻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财经信息,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如何选择是首当其冲的重要问题,这将体现财经记者对于财经新闻的敏感性和提供财经新闻报道的水平。其次,对财经新闻的分析报道是其专业性的主要体现方式。比如,《金融时报》每年要出版大约200期《金融时报调研》系列,该系列由《金融时报》在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型记者调查、撰写,内容包括对工商管理、金融与投资、个人理财、出口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评论与分析、个案研究和解释性数据与图表等,该系列成为国际商界精英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样,《日本经济新闻》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成立了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经广告研究所、日本经济数据开发中心等经济研究调查机构,以专业经济研究为依托,向国内外金融、企业和商业界提供各种权威的经济信息与动向的分析。从我国目前财经新闻报道的情况看,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专业优势,在新闻信息的采集、评论和分析方面都缺少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人力资源方面又缺乏专业的财经从业人员,因而难以获得专业市场的认可。所以,今后应该着力改善不足,用专业化为财经新闻报道打造出生存之道。

  三、表述:通俗化,雅俗共赏

  美国新闻学者梅尔文门彻(MelvinMencher)在讲到新闻写作的十项原则时,首先提到的就是先理解事件,然后再写,找到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新闻媒体的受众是社会大众,所以媒体信息只有借助于大众能够理解的通俗知识形式才能为受众所接受。财经新闻报道更是如此,实践中的财经新闻报道往往因为专业术语充斥其中而疏远读者,使本来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财经新闻拉开了与受众的距离。所谓通俗化,就是在报道方式上则尽可能通过多种手段让报道更易于接受。正如《金融时报》的首席记者詹姆斯金奇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所言:无论事实本身有多复杂,我们都应该能让非专业人士看懂。我们尽力避免各种专业术语,而采用哪怕英语不是母语的读者都能看懂的简单文字和语言。我认为,好的财经新闻报道应该跟一般的新闻报道一样,有趣、信息量丰富、容易理解,不该有什么不同。

  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在《价格之谜》中这样解释供求规律:供给和需求,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可它却又随时随地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相声和中国京剧,为啥如今都遭了冷遇原因之一就是社会进步了,消遣方式多了,娱乐的供给量增大了,相声和京剧的价值也就低了。一些青年歌手尤其是通俗歌手,为什么千方百计要唱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因为只有唱法独特,全国罕见,供给量小,其价格才容易升高。反之,你唱我唱都差不多,闭上眼睛听,分不清谁是谁了,这样的歌手,供给量太大,价值必然很低,也就没啥稀罕了。又例如,《华尔街日报》独创的华尔街日报体,就是通过故事化手法将财经新闻表述通俗化,使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唯有如此,生硬、高深、晦涩的财经新闻才能更广泛的为人们所接受。一篇雅俗共赏的财经报道,常常需要用各种方式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枯燥的数据通过理解、整合、转换、翻译,使其变得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另外,有时报道中不得不用某些专业术语时,我们还可以在正文后面采取资料链接、图片和图表等来进行补充,对一些专业术语数字或相关背景知识作一些生动活泼的介绍,使受众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比如近几年来,新华社在全国两会报道中,专门开设了《两会数字解读专栏》,受到了媒体和读者的欢迎。

  参 考 文 献

  [1]王学成.大众化还是专业化国外财经媒体的启示[J].新闻记者.2005(5)

  [2]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78

  [3]李希光,孙静惟主编.下一代媒体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J].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4]詹国枢.詹国枢说新闻写作:通俗是一种境界[EB/OL].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推荐访问:学术论文 范文 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