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计划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艺术探索的视觉飨宴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7 08:41:31   浏览次数:

[摘要]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一部展现了东西方审美交流与艺术探索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纪录片以艺术史为线索,根据卢浮宫的馆藏分类,分别演绎了古代中亚、埃及、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东西方艺术的历史演进,在宏大的视觉飨宴中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实现了对东西方审美与艺术的解读,探索了艺术史的传承与反思,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大型纪录片。

[关键词]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东西文化 艺术史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14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知名纪录片导演周兵继《故宫》、《台北故宫》和《敦煌》等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纪录片以艺术史为线索,根据卢浮宫的馆藏分类,分为12集,演绎了古代中亚、埃及、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等不同时空背景下东西方艺术的历史演进,同时穿插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最新评析,呈现了卢浮宫和故宫依托宫殿建筑设立博物馆的精妙构思与创意,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大型纪录片。

一、东西方文化的展示

纪录片的第三集《永恒天沙》是关于两条大河流域的纪事,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黄河孕育了古华夏文明,商王的青铜器、法老的金字塔,深奥的帛画,神秘的木乃伊、坐着的书记官……这些幸存的文物给我们留下了两大文明古国的讯息。在生与死、权力、宇宙以及永恒等问题中探寻着两种文明的起源。尼罗河与黄河的不同的活动方式与活动规律,塑造了埃及人与中国人不同的民族个性,埃及人更加享受河水泛滥的恩赐而逐渐形成了平和沉稳的民族性格,中国人则在不断整治气势汹汹而又不定期地泛滥着的黄河的过程中凝定了华夏民族的坚韧与抗争的个性。

同时,对于死亡与永恒的不同观念也积淀了埃及与中国不同的艺术风格,正如艺术史学家巫鸿所言:“汉代人的观念,对身体的观念,对死后的观念,和埃及人有一定相同之处,他们也追求升仙,也追求灵魂的不朽。但是他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其实人类最早的艺术,是和当时的社会活动、宗教活动、礼义行为分不开的,但是在这种行为为人类创造了一种特别的东西,它这种东西和日常用品就不一样了,就是和我们的工艺品或者手艺品分开了,所以从这儿就慢慢产生了艺术这个概念。”纪录片在对人类文明起源的探究过程中,展开了对中西艺术起源的思索。

二、东西方艺术的解读

从第四集开始,纪录片演绎了从古希腊到19世纪初期的东西方艺术。

纪录片深入浅出而又活泼生动的讲解让人们对东西方在文化、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的起源和异同有了形象的认知,特别是许多专家的讲评,更让纪录片饱含了文化的张力与思想的深度。

现代艺术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在徐州汉画石艺术馆从美学和史学两个视界带我们走近汉代;卢浮宫、希腊罗马管馆藏研究主任M.Jean-Luc MARTINEZ 带我们走近卢浮宫的罗马艺术。两相比较,纪录片向世人呈示了罗马艺术与汉代艺术的深度沟通:罗马艺术十分接近汉代的中国艺术,两国的经济结构类似,政治结构类似,为政治服务的艺术也表现出明显的类似,甚至在汉代画像砖中,还有带翅膀的天使形象,类似罗马军队标志的双头鹰形象。在罗马的雕塑中,皇帝或贵族的铠甲下,经常是穿着丝绸的衣服,这在当时的罗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摄像机深入卢浮宫,给世人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的对话”的视觉飨宴。

宗教艺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以不同形式对人类心灵不同追述,同样呈示出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显著差异。中世纪在西方被称为漫长而黑暗的千年,与此同时,在中国气质各异的朝代历次更替。这其中宗教的影响与宗教艺术从未间断:西方的宗教化面孔冰冷,而中国却显露着恬静的微笑;圣母承担者人间的苦难,观音普渡着天下众生;教堂钟楼的尖顶刺入苍穹,庙宇在青山绿水间若隐若现……人们朝着各自的方向追寻着各自的信仰。正如片中台湾禅者林谷芳向所言:“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宗教都在为人们提供一种慰藉,在面对这个无法把握的世界时,带给人们越过现实障碍的勇气,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当我们观看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品,当我们观看人类任何一件宗教艺术品时,我们所面对的已不只是作品本身,而是当时人们精神寄托的载体,这些作品使我们感受到那一颗颗诚挚的灵魂和他们内心崇高的存在,这也许就是宗教艺术恒久动人的魅力所在。”

三、艺术史的传承与反思

纪录片从两种维度对中西艺术做了解读——除了上述东西方的横向比较,还完整地呈现了中西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展示了艺术历史的传承或反思。

整合的世界艺术史研究是近年来艺术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之一。众所周知,目前出版的世界艺术史类著作大多采用以西方艺术为主、东方艺术为辅的叙述脉络,中国艺术虽然博大精深,但在世界艺术史的综合叙述中却往往居于一隅,而如何有效地融中国艺术于世界艺术史的整体写作之中,一直是艺术学界的一个难题。《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以纪录片的形式巧妙地创造了中国艺术史与世界艺术史的完美结合,既清晰地呈现了融中国艺术于其中的世界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也在比较之中深度探讨了中国艺术精神在世界艺术史中的独体地位,可谓艺术史学的攻关之作。

整个纪录片的十二集,清晰地梳理了世界艺术史的发展脉络。第一集《遇见》是这部视觉艺术史的总序;第二集《逐荡两河》和第三集《永恒天沙》是东西方艺术大背景的总体描述;第四集《典雅千古》从卢浮宫的两件镇馆之宝——希腊雕塑“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维纳斯”与中国书法艺术形象的巨大差异中探索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路径与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精神:西方艺术精神更加注重写实,中国艺术精神更加注重写意;第五集《铁血长风》从公元前27年开始,让罗马帝国与秦汉王朝进行深度对话;第六集《神圣无上》从宗教与宗教艺术入手,探索了宗教艺术对中西方人民心灵的抚慰,这是中世纪艺术史的完美呈现;第七集《完美人生》艺术史走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与同时代的中国艺术家倪瓒相遇;第八集《激越内心》展现十七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与中国写意水墨画的张扬与内敛;18世纪,中国皇帝开始把玩西洋的钟表,法国贵族开始欣赏油画里的中国风情,第九集《中西对望》即向我们展示了东西方之间第一次热烈的对话;第十集《再造往昔》通过中国元代画家赵孟頫的复古理念与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交流,呈示了东西方古典时期的艺术精神;第十一集《生于浪漫》集中呈示了德拉克洛瓦用死亡、屠杀表达的激情,徐渭用大写意的水墨张扬的个性,这是一次中西方浪漫艺术的交流与对话;第十二集《关切人生》艺术开始走向现实生活,博物馆走向普通民众,现实主义艺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艺术,却在西方走向了终结,这是一次历史与文化的双重变奏,这是19世纪世界艺术的真实写照。

整部纪录片以宏大的气魄展示了整个世界艺术史的大致脉络,以经典个案解剖了各个历史时期东西方艺术的独特内蕴,确是一部世界艺术史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洪畅(1980-),女,辽宁台安人,文学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汉文化传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艺术学研究。

推荐访问:卢浮宫 紫禁城 东西方 文化交流 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