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建设工程合同

浅谈如何开展文化馆公益性培训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6 08:40:43   浏览次数:

我国的文化馆体系是建国后设立的,其实质是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各级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为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组织机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时代,人们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均衡需求不断上升。而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国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各级文化馆开展文化、艺术培训教育,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工作,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嘉兴市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如何深化其公益性文化培训的各项工作,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嘉兴市文化馆这几年推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公益化系列培训活动,这一文化惠民举措结合和依托我市“文化有约”文化服务平台,有效地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浅要谈谈我馆在公益性文化培训方面的一些心得。

一、公益性文化培训要注重不同的社会群体

1.公益性培训要面向基层群体。公益性文化机构承办公益培训,最主要的是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要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就要面向基层群体,尤其是文化欠发达区域内的基层群体,要把培训做到基层去,做到社区去,这样才能使群众均等、便利地参加文化活动培训。我们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采用有效的新办法,调动社区居民参加公益培训的积极性,公益培训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常抓常做,做出成效。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受到社区居民热烈欢迎和好评时,还要积极听取社区居民的建议,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力求公益性培训的效益最大化。

公益培训班还要研究办班的方式。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多形式培训模式,打破授课上的常规。可以聘请民间艺人、老专家、老文化等民间文艺高手来授课,这样能够接地气、通俗易懂,老百姓也喜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还要针对不同的听课对象,一是开设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像“戏曲专场”、“排舞专场”、“爷爷奶奶腰鼓舞专场”、“非遗在我家”、“跟我唱”等等培训班;二是应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使公益培训易学易懂,生根开花;三是文化馆要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长年举办文艺讲座、书画展、图片展、大家唱等各类艺术活动;四是每次公益培训活动结束后,都要进行绩效评估,采用直接征求意见和发放问卷的办法进行调查摸底,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总结和整改。

2.公益性培训要面向基层文化干部。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公益性培训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应当大力在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培训上施展身手。从群众文化理论、群众文化工作手段到党的文化工作政策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和系统的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同时,文化馆每年要对基层文化干部进行文艺技能培训,在培训的形式上可按照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美术、书法、摄影等专业,为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培训班要力求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既要有传统的课堂讲课,也要有互动式的座谈讨论,还要有实地考察和文艺观摩。在培训过程中,灵活安排不同的参观考察地点;可采用独立办班和县、市、区文化馆联办的形式进行培训。同时根据不同学员的差异性要求,可以通过集中讨论、小组交流等手段,大家探讨热点、交流观点、活跃思想。对于基层文艺骨干还要采取菜单式培训,可根据不同艺术门类,以点菜单的方式选择专家和课题。

3.公益性培训要面向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下岗职工及其子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需重视,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应有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针对不同的文化需求,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满足他们的需求。要把丰富社会弱势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公共文化公益性培训的重要内容来对待,要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和关爱,以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

二、公益培训的形式和方式

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和辅导是各级文化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利的重要举措。公益性艺术培训旨在从精神层次满足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让尽可能多的社会公众从中受益,从而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繁荣。在形式上可以组织开展节日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组织文艺表演团队和流动展览到基层社区、基层村镇、新市民集中居住区去演出和展出,同时要扶持基层业余艺术团队的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开动脑筋,力求各类公益性艺术培训班的多样化,吸引基层群众参与。在公益性文化培训和展演的同时,要注意运用各类培训载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让基层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得到精神享受、艺术熏陶、情操培养、情感交流、知识技能和身体锻炼的效果。在培训的方式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文化馆业务干部的主力军作用,进行公益性培训(走出去工作制度)。文化馆要充分发挥本馆业务干部的艺术才能和艺术高地的作用,利用优势进行培训。现在文化馆基本业务干部配备中都有音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摄影等各个方面,门类齐全,独当一面。每个业务干部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艺术指导培训下基层的服务机制。各级文化馆坚持长年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基层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艺术指导和培训,做到上门指导、上门策划、上门培训。

2.聘请各级文艺专家和人才进行公益培训(请进来工作思路)。有些个别项目单靠文化馆的业务力量还不够,还需要聘请一些知名专家进行指导。为确保授课质量,所有参与授课的专家必须制定统一的授课标准,并要求他们认真填写备课记录,还要求他们必须准备讲义,尽可能的为参加公益培训的社区居民提供一手材料。为加强授课质量,确保培训效果,要不断改进授课形式。同时要运用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以确保基层群众的欢迎和接受。

三、公益性培训要争取公共财政的支持

公益性艺术培训既然是政府主办的实事,就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扶持。为确保公益培训工作持久地开展,一是要策划好实施方案,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要争取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公益培训的正常实施。为了让公共财政能够投入到公益性文化培训中来,文化馆必须要坚持基层文化培训的公益性、均等性、标准性并举,并落实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要形成四大特点:(1)注重普及性。包括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普及性;(2)恪守公益性。所有针对基层群众的培训项目要走向全公益性;(3)致力于资源整合。着力整合全市各类文化培训资源,为该项活动贡献力量;(4)积极推进培训网络的构建。即深入全市社区、学校、企业、工地及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下岗职工聚居区,建立灵活的流动培训基地和基层示范点,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活动网络机制。

总之,文化馆公益性培训必须把保证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放在首位,并真正实现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归位,才会受到大家欢迎。文化馆要加快加大公益性文化工作力度,做好公益性培训,我市的文化事业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我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才能圆满完成。

推荐访问:文化馆 浅谈 公益性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