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技术合同

裁员背后:车企太穷还是转型太贵?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4 08:45:28   浏览次数:

zoޛ)j馝uv_unn}M:iM4m6^?;m5m6]vi计划,为本就寒冷的车市又蒙上了一层阴云。

“新四化”爆发

“掉队者”下岗

有人说,电动汽车的出现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帷幕,如果用战争来形容的话,那就是21世纪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战争已经打响。在纯电动汽车的战场上,特斯拉带领着新势力的小弟们一路高歌猛进,以BBA为代表的Old School们颇有些被迫应战的意思,近两年才拿出新能源领域的成果,同时,为维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地位,员工显然就成为了竞争的牺牲品。

形势无疑是严峻的,传统车企中大量的员工还未能来得及适应电动化转型带来的影响,就面临被裁员的风险。从研发角度讲,企业要想在行业风口取得领先,就必须拿出新的技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新技术领域的人才来支撑研发,那不好意思,企业就要把传统汽车研发岗位上的人“请”走。正因如此,在裁员的同时,车企也都计划为转型招募对应领域的人才。

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已加入“新四化”的转型大军,制定了转型规划,但转型为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也更加激烈,传统人才面临下岗。

2017年底,丰田发布了面向2020-2030年的电动化规划,主要阶段性目标包括:到2030年左右,达到年销售超过550万辆的电动化车辆,其中至少100万辆是纯电和燃料电池汽车;到2020年,从中国市场开始,陆续在全球发布超过10款纯电动车型。在电池方面,丰田预计到2030年将投入大约1.5万亿日元用于电池技术的发展。

去年,大众宣布,在2020年至2024年间将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投资600亿欧元。按照计划,到2029年大众将推出75款纯电动车型以及60款混合动力车型,并且纯电动汽车的累计销量将达到26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的累计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大众在2018年甚至表示,将在2026年推出最后一代内燃机,之后彻底转型,还为其MEB电动平台准备了5000万辆的电池采购计划。“新四化”来势如潮,淘汰战打响。

竞争愈发残酷

何以独善其身

全球经济的低迷、汽车销量下滑正在冲击着全球制造业。研发生产、人力开支等方面的大量资金需求给车企增加了更多压力。在车市萎靡的当下,我國车企能否摆脱裁员浪潮,独善其身呢?

答案有好有坏。2019年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第11年,在政策、补贴、市场需求的影响下,我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的整体进度上是快于欧美的。我国政府凭借新能源汽车,谋求弯道超车,实现汽车行业强大的意愿无比强烈。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企业的引领、促进研发的作用。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国车企不会大幅裁员。原因有三:第一,未来汽车前景仍好;第二,企业有安定社会就业的责任;第三,盲目扩张的内资企业风险稍大,但更受约束,因此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裁员。

坏消息是,全球范围的转型可能会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进入到传统汽油车那样残酷的饱和竞争时代。到那个时候,谁的技术更先进、产品更优秀、服务更到位,谁才有可能在竞争当中取得胜券。不幸的是,这对于汽车行业尾部的企业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行业洗牌,第一波被洗掉的就是它们。

转型升级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产业转型变革之际,具备何种技能的人才能在这个产业立足?

汽车人才研究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中指出,随着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汽车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在传统汽车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国外相比有着数十年差距,但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即将实现弯道超车。现在缺的不仅仅是传统汽车人才,更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业人才。但也要表明的是,随着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传统汽车的组装人员需求量会大幅下降,面对这种问题,政府也应当同企业协商为员工提供转型所需的技能培训,以减少员工下岗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推荐访问:裁员 太贵 转型 车企太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