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技术合同

百年老厂的新挑战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3 08:50:03   浏览次数:

2019年10月15日~10月19日,我受德国TUV莱茵集团的邀请,前往其位于德国科隆的总部和纽伦堡的TUV莱茵LGA产品检测中心参观。有这个邀请似乎并不奇怪,因为从最早华为Mate 10的TUV莱茵安全快充系统认证出现以来,TUV莱茵高游戏性能认证、TUV莱茵低蓝光护眼和全局护眼认证等认证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手机厂商的发布会上。一时间,关于TUV莱茵的争论变得越来越多,这到底是家什么机构?为什么它会为这些手机相关的功能推出认证?它到底有没有公正性可言?于是,我试着通过这篇文章和我的理解,来尽力说明一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TUV莱茵到底是何物?

其实关于TUV莱茵是怎么来的,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是一大把的介绍,我在这里引用一下官方描述:“早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就颁布了第一部关于新兴大型蒸汽机和工业工厂技术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德国对工业设施的不信任程度较高,因此政府管控力度比英国更大。然而在普鲁士等德国州府,对蒸汽锅炉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的官员往往并沒有相应资质。 ”解读一下就是:当时有国家标准与管控,但是因为相应工作人员资质不够,因此让这种政府背景的管控手段效果有限。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865年,在一次严重的锅炉事故之后,蒸汽锅炉的经营者们自发成立了监督协会,旨在加强技术安全,名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德文简称DüV)。由于形成年代原因,这样的同业协会遍布德国的各个地区,其模式和理念官方的总结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工程师负责定期进行独立的检查、监督,协会专家不断交流信息,以便跟上技术发展潮流。”

“埃尔伯费尔德和巴门地区蒸汽锅炉监督协会”(Verein zur überwachung der Dampfkessel in den Kreisen Elberfeld und Barmen)成立于1872年,这个协会就是TüV莱茵的前身。1872年,德意志帝国颁布了一项法规:“蒸汽锅炉持有者如果是某个蒸汽锅炉监督协会(DUV)的成员,其锅炉可免受政府监督。”这项法规明确了一个“国家委托”的概念,即:在履行政府职能时,委托具有特殊专业知识的私营机构执行政府任务。正是1872年出台的这个法规,极大地推动了德国蒸汽锅炉监督协会,以及后来技术检验机构等理念的落实。

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介入,以及政府法规给予这项机制的信任,这些独立协会成功地完成了蒸汽锅炉和压力设备的监督任务,提高了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同时不再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督。1879年,德国锅炉爆炸造成78人死伤;20年后,尽管全德境内锅炉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但死伤人数减少至35人。除了提高技术安全外,协会还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负担。由于协会本身承担了各项活动的成本,因此政府的税收不再需要投入到检验上。另一方面,这种通过协会组织及政府检验人员进行检查监督的模式,保证了检测的独立性。

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德国各地的“蒸汽锅炉检验协会”经过整合合并,数量在变少,但涉及领域却是越来越多,如电梯、压力容器、发电厂房、储罐设备、机械到了1900年,DüV增加了对机动车的检验业务,开始并监督驾照考试。这其中,80家蒸汽锅炉经营者在1877年,通过合并成立了科隆-杜塞尔多夫莱茵蒸汽锅炉监督协会(Rheinischer Dampfkessel-überwachungsverein (DüV) CülnDüsseldorf),前边提到的那个协会就在这其中。到了1936年,DüV更名为TüV,即“技术监督协会”(德文全称为:Technische überwachüngsvereine),Rheinischer DüV也随之更名为TüV Küln ,并于1962年更名为TüV Rheinland e.V.,TUV莱茵的名字由此而来。

TUV莱茵集团则是在1993年,由TüV Rheinland e.V.引入新的公司架构之后成立的,目的是以更加灵活的商业运作方式,开拓海外业务。这家公司由TüV Rheinland e.V.协会百分之百控股,由于协会不同于普通控股公司那般追求股东收益,TUV莱茵集团的所有营收在保证公司正常运营、员工福利以及扩张研发投入之外,不再追求其他更高利润,因此这就成为TUV莱茵自身的描述中“非营利性组织”的来源。

这一点从TUV莱茵在2018年的财报可以看出来。目前,TUV莱茵共涉及6个方面的业务:工业服务、交通服务、产品服务、莱茵学院与生命关怀、数字化和信息安全,以及管理体系服务。在2018年财年,TUV莱茵的整体营收为19.9亿欧元,其中45%来自德国境外业务,息税前利润仅为1.375亿欧元,利润率为6.9%,更有9100万欧元用于投资,所有收入中有约25%来自于产品服务,即认证服务。员工规模为20450名,其德国境内8795名,海外员工11655名,业务范围遍布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收入规模也让TUV莱茵位居当前德国三大检测机构的第二名,第一名TUV南德略高于它,第三名则是TUV北德。

看完这一章节,相信大家对于TUV莱茵这家公司的来龙去脉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简单总结就是:它的出身算是一个行业自觉自律的行为,但是因为其有效性和先进性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最后政府干脆当了“甩手掌柜”,将这些检测认证的事情交给了行业协会,政府只负责协会的监督,脱离了具体操作也更省钱省力。随着时间和业务的发展,坚持“独立公正第三方”原则的行业协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专业的态度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于是业务范围也扩展到德国之外。

TUV莱茵与德国人的品质生活

在看过了TUV莱茵的前世今生,相信很多朋友依然有这样一个疑问:“就算这是一家以‘独立公正第三方’为原则的机构,但它毕竟是收钱办事,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如何规避?”其实这一点也是贯穿我在整个德国之行要去求证的东西。

在德国,认证的痕迹到处都是,比如在科隆,这里是TUV莱茵的“势力范围”,每台电梯上都有TUV莱茵的认证标志,表明这台电梯是由TUV莱茵的工业服务部门进行安全和运行检测的,到了南边一些的纽伦堡,则都能看到TUV南德的认证标志——在国内,每台电梯也同样需要有这样的认证,进行运行检测的机构一般是电梯厂商或是有资质的服务机构,负责监督的则是负责特种设备监督的政府机构。按德国的法律规定,只有经过相关机构认证的电梯产品,才能运行,这便是TUV莱茵的第一个作用:安全保障,这一点倒是和它的出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在德国,TUV莱茵每天会检测约700台电梯,每年会检测近1000万辆汽车,甚至还负责车辆年审、驾照颁发这样的工作——而在中国,这些都是政府部门的事情。

然后就是品质保证。这个部分分成两个类型,第一类是达标检测。比如玩具类的产品,在欧盟境内是以立法的方式严格限定了它的标准的。但是厂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就算是它可以自行宣称我是按照欧盟法规进行的产品生产,但这都是厂商自说自话的行为,放在市场与消费者面前缺乏可信度。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产品递交给TUV莱茵这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产品质量的检测和认证,达标才能上市销售。这一點我们在莱茵的玩具实验室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玩具的各个连接部分、声音都会进行非常严格的检测。其实TUV莱茵的认证标志我们在国内一些销售的玩具上也可以看到,这也就意味着这类产品无论是用料、做工都是值得信赖的。

第二类就是品质认证。由政府机构把控的很多行业标准,在很多时候都会照顾尽可能多的从业者,体现市场的宽窄性,比如我国的标准就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但也有很多厂商为了追求不同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推出高出行业标准且品控更加严格的优质产品。这个时候,厂商自然就需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来证实产品的品质。比如在莱茵的行李箱实验室,滚轮测试环节普通的合格测试是给行李箱加配相应的配重,然后在传送带上模拟10公里长度的拖行,并伴随约6500次的障碍物震动,而在进阶版的滚轮测试环节中,则升级为30公里,震动次数也随之上升到近两万次。不仅如此,实验室的工程师还会拉上行李箱到各种地方进行外场测试。从这个角度看,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推崇的德国某著名行李箱品牌卖这么贵也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而这样的认证过后,TUV莱茵提供的标识是可以由厂家作为部分营销元素来采用的。

但是,除非是TUV莱茵受到政府部门等机构的委托,它是不会主动到市场上进行产品收集检测的,这样的机制就能保证TUV莱茵这样的机构不会仗着江湖地位“欺负”某个行业。同时,TUV莱茵在进行产品检测之后,提交的报告只会告之厂家通过与否的结果,而不会提供具体的整改方案,完全由厂家进行自查,这在流程上也规避了TUV莱茵“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现在波音737- MAX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负面案例。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测试并非“一锤子买卖”,对于加上了TUV莱茵认证标志的产品,TUV莱茵在后续会有市场抽检与飞行检查,以保证产品品质的持续性,也防止送测特别版的猫腻——“管杀又管埋”,这一点在TUV莱茵的其他业务板块也是同样的。

品质认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副作用”:TUV莱茵可以借此达成推动行业品质与标准进步的目的。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莱茵著名的安全快充系统认证,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17年,华为推出的年度旗舰Mate 10搭载了22.5W功率的SCP超级快充——这个充电功率放在欧洲人的概念中,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值。要知道,这次(已经2019年了)我们在德国看到的很多在售充电设备,不管是充电器还是充电宝,还依旧秉持着“五福一安(5V,1A)”或是5V/2A的充电规格。对此,在华为提出认证安全快充的认证需求后,TUV莱茵位于纽伦堡的电池安全实验室特别推出了“安全快充系统认证”,从充电器、数据线、充电芯片、电池和终端五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TUV莱茵电池实验室在业界可是大名鼎鼎,当年受三星邀请,出具Galaxy Note 7电池爆燃事故报告的一共有三家机构,其中的两家检测机构分别是德国的TUV莱茵和美国的UL,后者的标志我们在很多电器上也能见到。到今天,TUV莱茵推出的这个认证已经进化到了第三个版本,更加入了无线充电的检测内容,而通过检测三星Galaxy Note 7电池燃爆得出的安全隐患,也被加入到安全快充检测的项目中。

是的,TUV莱茵已经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现在,这家老牌认证机构的标识,也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敲门砖之一。有趣的是,它当初是跟随德国的零售业巨头进来的,提供供应商验货服务,而TUV莱茵的验货标准之严格,甚至落下了一个“坑爹”的评价。目前,TUV莱茵还为亚马逊、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货品与供应商品质检测服务。

不过,这些行为只是停留在行业端,这一系列关于品质与标准是如何传递给消费者的呢?首先,TUV莱茵这样的认证企业本来就会有一部分精力会投入到标准宣传、消费者沟通上去,比如在德国的电视台与电视上,都会播放相关的节目,内容涵盖TUV莱茵的测试内容等,这有点像每周日中午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其次,如前所说,TUV莱茵这样的检测机构在德国的历史上已经存在了近150年,消费者对它们的知晓度是足够的,也同样习惯了通过认证机构的标识来消费商品。比如每个认证标识旁边都有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访问证书数据库Certipedia了解信息,在这里可以看到每个认证标识背后通过了哪些项目的测试。第三,可追溯的终身责任制,相关工程师所经手的认证会和个人社会征信纪录、社会福利挂钩,如有犯法行为,将会付出非常严重的代价——在德国甚至还有一个说法:进入TUV莱茵这样的企业工作,基本上就是“铁饭碗”,可以吃一辈子的饭了。正是因为消费者的信赖、制度保障和违法成本的多重作用,保障了TUV莱茵这样认证机构的公信力。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还有一点历史原因,就是关于“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的由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全世界公认的优秀工业品是来自英国,而德国那个时候也是用仿制品和低价进入英国市场的。于是,英国在1887年强行要求产自德国的产品加上“Made in Germany”的字样以示区别,而这样的法令显然是具备侮辱性质的。到了现在,“Made in Germany”俨然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样的转变,不得不说与TUV莱茵这些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单从营收规模来看,现今德国三家检测认证企业在2018年加起来不过50亿欧元,但与这些营收相关的各个产业和品牌,却是受益良多,也许这就是那个撬动产业进步的支点吧。

老厂牌的中国挑战

好了,绕了很大一圈,在大家理解过TUV莱茵与德国工业体系之间的运作关系之后,我们再回到文章最开头吧,就是我们近两年在很多手机发布会上看到的那些莱茵认证。

首先,要说到标准化。其实中国的工业标准化起步很早,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但真正开始进入快车道发展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外公就是国内第一代标准人,虽然我小时候并不太懂,但也算是耳濡目染。即使现在中国早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但是在标准制订方面依旧存在话语权的问题。如何能最快速度地满足别国和地区的特殊标准,进入市场销售,是需要TUV莱茵这样的老牌机构参与的。与此同时,TUV莱茵也在逐渐参与中国很多新标准的制订工作,以加速中国标准与世界的接轨,特别是很多行业协会,对TUV莱茵的接受度也是越来越高。

其次,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2025”的进化,从早年输出低端工业品到现在输出高铁、智能手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我们面临很多标准是目的地区所没有的,在这个时候,TUV莱茵这样的认证机构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它的认证结果不仅表明中国产品的合格性,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比如高铁标准,TUV莱茵一直以来与西门子的合作经验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有5G手机和物联网设备,对此TUV莱茵特别在深圳建立了IoT/EMC(电磁兼容性)实验室,贴身服务中国合作伙伴。

第三,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环境与德国不同,德国现在更多集中在自己多年以来的传统制造业,而中国则被称为“所有产业目录都可以找到配套”的全能制造国度,因此,TUV莱茵也非常期望能在中国这个地方,更加充分地运用和发挥自家的产业能力,这样的提升,对于TUV莱茵全球的业务推进也是很有好处的。于是,借着自己在显示器检测领域多年来的积累,针对手机屏幕的低蓝光认证就应运而生,现在刚刚出现的全局护眼认证,则可以视为一个进阶版——其实在显示器领域,TUV莱茵的标志早就非常常见了。

TUV莱茵認证是分阶段性的,比如手机用到的显示屏,在屏幕生产阶段,TUV莱茵给出屏幕的护眼认证,并不代表着最后采用这块屏幕的手机产品就能直接使用这个认证,而是需要再度检测认证,合格才能打上TUV莱茵认证的标志。还记得MTK发布G90T芯片平台时,用过“TUV莱茵高游戏性能认证”的标识,后续Redmi Note 8 Pro采用G90T之后,又通过TUV莱茵整机认证,所以才有了“整机、芯片双重认证”这个宣传语。

在中国的质检制度中,主力还是来自行政体系而非第三方的民间体系,就连315消费者协会这样的机构,也带着一定的官方性质。像TUV莱茵这样“收钱-检测-认证-出标识”的流程,是不被很多消费者所理解的,因为收钱就代表着“可变通的商业行为”。但其实在中国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机构,手机领域最著名的当然就是“泰尔实验室”,每款上市的手机背后,可都包含着不菲的检测认证费用,但是因为它也是有一定官方背景且主要面向行业,放消费者面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像TUV莱茵这样的企业,因为背景的问题,面临质疑并不奇怪,但我觉得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进步以及消费观念的升级,TUV莱茵这类企业面临的挑战迟早都会变成机会。

写在最后

在这次德国行之后,我对于TUV莱茵的很多疑问都得到了解答,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多对中国制造的期许。其实TUV莱茵这样的认证机构,从背后走到前台,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现在根本还不习惯看认证消费,同时,前些年频出的大规模质量事故,也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总会存在疑问。而这些疑问,恰恰需要具备足够资质与公信力的检测机构来消除,同时,现在国家也在逐步开放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证范围,来让制造业变得更加规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品质有保障。虽然这样的过程是漫长的,但这对TUV莱茵这样的老牌企业来说,是挑战,不也更是机会么?

推荐访问:挑战 百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