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信

精彩的探秘,,,独到的发现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0 10:11:39   浏览次数:

当我们迎来新的一年明媚春光时,我还闻到了一缕缕书香。这书香来自那本新书——《镇江探秘与发现》。厚重的新书,醒目的书名,一跃入我的眼帘,便吸引住我的眼球。当我轻轻地打开它,用心地品读它,里面的新闻事件和故事,犹如一串串多姿多彩的“文化珍珠”,又如一幅幅镇江地域风情画,无声胜有声地敞开了古城镇江的一扇“文化大门”,让我惊叹不已。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熟悉的老友王致同。《镇江探秘与发现》收录了他在国家级、省级,以及镇江市媒体发表的部分新闻作品200余篇、24万字,以及新闻照片20余张。书中收录的新闻稿件95%以上是反映镇江的人和事,其内容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且大多鲜为人知,这在书中的“遗迹追踪”“古宅神韵”“奇观之谜”“井泉揽胜”“寻碑觅拓”“收藏世界”以及“艺海拾珠”等每一章节中都可以领略到和感受到。

古老文明的镇江,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享誉古今,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成为演绎华夏历史的重要舞台。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曾在此发生,人杰地灵,其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正如王致同在该书开篇《镇江是座璀璨的旅游“金矿”》中讲述的那样。对此,他用独到的视角,经过探秘与发现,从“金矿”中获取了许多前人未涉足的秘藏珍闻,捕捉了许多文人们喜闻乐见、耳目一新的鲜活新闻。如《寻找圌山民族英雄韩世忠遗迹》,展现八百多年前民族英雄、爱国将领韩世忠在镇江圌山安营扎寨留下的历史遗迹;《千年古刹绍隆寺深藏六大奇观》,将“活地”“会报天气的古石狮”等这些千年未解的奇观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特别是央视《走进科学》编导跟踪报道,向观众解开“活地之谜”玄机的经过;《唐代甘露寺遗迹“露脸”》,揭开了史载的唐代甘露寺究竟建在北固山何处的文化之谜;《撩开西津渡过街石塔神秘面纱》,首次公开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完整的、时间最早的过街石塔里暗藏的“宝贝”等等,这些探秘和发现读后都让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镇江探秘与发现》还搜集了历朝历代出现在镇江的古代文物、古宅、古树、古井泉、古碑拓及诸多家谱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诸多领域,生动地反映了古城镇江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王致同新闻采访视野相当的开阔!

“非凡人物”是该书的又一亮点,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但事迹很不平凡。如《让81位高僧走进金刚经长卷的镇江平民》《与罗汉结缘的怪才》《佛门善使和他的安养院》《救活万幅古旧字画的书画郎中》《“文革”中是谁救了金山寺宝塔》《追梦少年》《飞往云雀之乡的文化使者》等。这些平凡人物的精彩人生,催人泪下,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一代镇江人的精神风貌,而且给当代镇江文化建设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更起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此外,书中充满意趣的《奇闻轶事》,让你读后感到轻松又兴趣盎然。如《110岁老寿星演绎寿比南山的神奇故事》《九旬老太日记写了五十载》《兄弟俩同日结婚同吃同住和谐数十载》《6岁农家小窦蔻出自传》等,读后不仅让人心情愉快,更能激勵人生,增长知识。

据我所知,王致同自1960年参军入伍后,便爱上了新闻写作,至今已整整50个春秋。他先后在军队和地方的各级媒体上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新闻稿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许多读者并不知道,至今他个人档案上的“文化程度”仍仅是初中二年级。他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受过新闻“科班”的专业培训和深造,完全是靠自己对舆论宣传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深入生活,注重实践,坚忍不拔,自学成才。他曾苦读于高悬的路灯之下,求知若渴;他曾在军中的黑板报上练笔作文,初露才华,直到他日后佳作连篇,经常见诸军内外、省内外的众多报刊。更令人敬佩的是王致同的名字虽然已经为许多人所熟知,人们并不了解他不是媒体的专职记者,而是媒体的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这意味着,他所有的新闻作品都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利用业余时间采写而成,可想而知,为此他付出了多少的艰辛。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退休后的这10年间,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斗不止,不断发表新闻作品。他把投身和献身新闻宣传工作,作为自己人生的一种追求,并且视为永无止境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他的大量佳作,便是这个“永无止境”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亮点、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结晶。

愿王致同的新闻作品集《镇江探秘与发现》给古城镇江的文化和旅游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增添新的光彩,使人们增进对镇江历史文化多方位、多侧面、多视角的深度了解。

推荐访问:探秘 独到 发现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