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推荐信

河南油田,我为你喝彩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4 08:46:26   浏览次数:

编者按:面对油田开发后期资源接替不足、稳产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刚性支出因素多等一系列挑战和考验,自2004年以来,河南油田针对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坚持开展降本增效项目化管理工作,每年组织各级财务、工会、生产管理部门相互结合,大力组织开展“降本增效”劳动竞赛,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一五”以来,河南油田共组织实施降本增效重点项目497个,累计实现降本增效6亿多元,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项目负责人,为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金贵:

石油加工严细管理的引领者

王金贵,男,1991年7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化学工程系石油加工专业,炼油高级工程师,现任河南油田石蜡精细化工厂副总工程师。在生产技术管理中,他不断学习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借鉴先进经验,善于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数学模型解决问题。2011年负责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增产93#汽油组分》项目,通过做好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调和“三个优化”,努力提高装置汽油收率,2011年累计增产93#5.27万吨,累计增效1476万元。

严谨求实,勇于创新

他始终瞄准国内同类企业的先进指标,狠抓基础管理工作不放松。2005年,他主持对糠醛精制装置进行技术大改造,装置处理能力提高到15万吨/年;主持对酮苯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使装置处理能力提高到14万吨/年;石蜡、微晶蜡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每年可多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在特种蜡车间担任主任的三年里,他组织了口香糖专用蜡、橡胶防护蜡、地板防潮蜡、微晶地板防水剂等多品种的开发与生产。口香糖专用蜡产品出口欧盟,实现了出口创汇,并填补了国内生产的空白。2009年,他被任命为生产管理部部长,而这时,局重点工程项目:10万吨/年汽油加氢芳构化及制氢联合装置和8万吨/年特种蜡扩能装置施工建设项目开始被提上日程,他认真了解工作进度,对各项生产技术进行详细摸底对比,做到心中有数。2010年年底装置建成后一次性试车成功,生产出了合格的国Ⅲ汽油组分,使特种蜡的产量和品种大幅度提升。

节能降耗、降本增效

为了降本增效,为了找准加工损失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的差距,他到每一个装置现场去确认、分析,找出节能优化措施。2010年,他提出多项节能措施,使一度持续升高的加工成本迅速得到遏制,节电441万度,节约蒸汽3.1万吨,累计增效758万元。在面对精蜡厂吨加工原油费用高的问题时,他通过不断创新、优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他还带领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对催化装置的生产工艺、节能降耗等难题进行攻关,制定出《催化装置原料劣质化应对措施》、《降低催化装置生焦量》会议纪要,实现装置少产干气和焦炭,累计增效331万元。他根据股份公司《关于增产汽油的通知》要求,结合精蜡厂炼油装置实际,与生产车间管理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共同摸索,在做好装置的平稳操作上,从操作的温度、压力等方面进行优化,对操作参数进行调整,使增产93#组分油项目起到了明显的效果。2011年,93#汽油组分累计产量85907吨,累计增产5.27万吨,累计增效1476.1万元,同时精蜡厂还获得了中石化总部给予的1099.5万元的增产奖励。

陈凤君:

精查细找的稠油热采专家

陈凤君,女,1989年毕业于重庆石油学校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专业,高级油藏工程师,现任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生产室主任。2011年,她负责《优化细化注汽管理,减少低效无效注气》项目,通过抓好每个环节的优化和精细注气过程管理,实现增收2036.59万元,完成计划的181.4%,油汽比连年下降的势头得到遏止。

学无止境,科研创新硕果丰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她深深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在取得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的同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难动用储量开发稠油开采技术》、《水平井油田开发技术文集》等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和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她在普通稠油控水稳油途径研究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立编写了12篇注水区块注采综合调整方案,保证了注水区块一直处于良性开发状态。独立编写了三个井组的七轮次蒸汽驱方案,使三个井组累积增油1.2万吨。她先后有13项科研、节能、降本增效和合理化建议获得局级奖,2项科研成果获厂级一等奖,在国家期刊和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勤于钻研,勇于创新

在主抓全厂注汽管理方面,她结合稠油“浅、薄、稠、散、小”的油藏特点,系统总结和研究了稠油热采20年来注汽技术的得失,创造性地提出了稠油热采“严把注汽六关”的管理技术,详细阐述了“注汽井从注汽选井的优化到现场生产的监控”一系列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控制节点,为热采井有效、高效注汽提供了技术指南,是采油二厂稠油开发23年来的重大管理成果之一。为提高注汽运行符合率,她改变了以往注汽运行由地研所一家负责的做法,提出了厂生产各部门联动、相关领导审核把关的运行思路。这一做法标志着注汽运行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月度注汽运行符合率平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狠抓管理,跟踪调整稳运行

针对稠油生产波动大的特点,她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跟踪”和“两个调整”来确保生产运行的平稳。“五个跟踪”即:措施运行跟踪、新井投产进度跟踪、钻井运行跟踪、产量运行变化分析跟踪、重点试验和重点措施跟踪。通过“五个跟踪”,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对策,再通过“两个调整”来确保各项生产指标的顺利完成:调整注汽运行,调整措施工作量。通过精心地跟踪、监控和调整,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各项生产开发指标。为了将全厂月度生产形势、存在的问题等清晰、准确地反映出来,避免措施决策上的失误,她每天早出晚归,查阅和参考大量资料,精心组织汇报材料,赢得了同行和领导的高度赞赏。

方云:

精抓细管的设计带头人

方云,男,1988年6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现任河南油田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主持完成了“特超稠油过热蒸汽热采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0余项集团公司和局级科技攻关项目,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现为中国石化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油气集输与地面工程建设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2011年负责《用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项目,2012年初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增加效益254万元,同时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瞄准技术前沿,勇于自主创新

根据国内外加热炉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燃油锅炉选用的热力参数及油田实际加热炉现状,他提出并采用先进技术措施,在大容量管式加热炉燃烧组织、传热和换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研制的“11650KW热水加热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项目技术首席的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特超稠油过热蒸汽热采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外首次自主创新研制了75t/h燃煤过热注汽锅炉,并在井楼油田投入运行,达到了“两个提高”,实现了“四个一”目标。“一个替代”即年替代燃料油3×104吨;“一个降低”即吨蒸汽成本降低35%;“一个实现”即实现注入蒸汽的分配计量;“一个改善”即过热蒸汽使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立足油田,节能降耗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科学地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方云先后完成了“中心区北区集中供热节能工程”、“双河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矿区供热系统燃料结构的调整”、“精蜡厂供热系统燃料替代可行性研究”和“稠油开采注汽供热系统燃料结构调整”等工作,科学合理调整油田供热系统。“十一五”河南油田矿区供热系统将由“十五”的19个独立分散供热系统,实现以北区集中供热系统和双河基地供热系统等六大区域性集中供热系统的格局;河南油田供热系统将基本实现以“煤代油”的燃料结构调整,每年将节约渣油燃料5.3万吨,节约供热运行成本费用数千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方云通过对国内稠油集输工艺技术、能耗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河南油田稠油生产运行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含水稠油流动规律,开展含水稠油管道输送模拟试验,总结提出了“稠油粘温不敏感点理论”,实现四项稠油节能集输工艺技术突破。“水代汽”工程改造1071口井,投入2300万元,降低运行费用9000万元,被评为“中石化节能示范样板工程”。另外,“十一五”期间,双河油田已开发30多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方云通过高凝油井在线远程计量技术攻关研究、常温输送优化调整、就地脱水回掺等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了串接集输,形成了一套高凝原油集输优化调整工艺技术,打造了江河区集输优化工艺示范工程,满足了老油田滚动开发需求,形成了老油田集输系统改造的江河模式。

学术带头,成果显著

作为中国石化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油气集输与地面工程建设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方云带领设计院科研技术团队,紧紧围绕地面系统工艺优化、节能减排和三次采油三大主线,开展了地面工程技术攻关研究、技术集成应用等,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果。他先后主持并完成了20余项集团公司和局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全国优秀QC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成果奖6项,工程设计创新成果奖3项;有11篇学术论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合著《管式加热炉》一书。

(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河南 喝彩 油田 我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