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简历封面

火力发电企业工业供汽市场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5 08:54:33   浏览次数:

[摘 要]发电企业工业供汽能够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排放,减少污染,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发电行业的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在回顾分析我国的发电企业特点以及供汽市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热电联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供汽市场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市场分析;工业供汽;市场潜力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56-02

1 我国发电企业的特点以及开拓供汽市场的必要性

1.1 我国发电企业的特点

(1)由于电力行业具有特殊性,在国家对电力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对电力企业都采取的是发、输、配、售一体化的垄断式经营模式。发电厂只能算是这个庞大企业中的生产部门,只要按照计划生产,不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家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发电环节开始引入竞争,发电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2)电力是基础性产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为所有生产企业提供基础性能源。火力发电企业是我国电力能源生产的中间力量,其生产效率的高低,影响着电价的高低,关系到那些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的企业的生产成本。

(3)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成熟的发电市场正在逐渐形成,目前,发电企业已经进入了新型市场竞争之中。

1.2 我国发电企业开拓工业供汽市场的必要性

要想提高发电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能力,就需要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等方面入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供汽和发电的联产经营模式开始在世界各国快速发展起来,两种经营的结合符合我国的能源政策提出的火力发电行业向节能产业转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关于火力发电企业经营战略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以往的火电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处于完全竞争的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于发展,对于火力发电企业的工业供汽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尤其缺乏从战略高度研究火力发电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热电联合生产的模式,就是指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两种能源的高效生产方式。通常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循环水会带走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都白白浪费了。根据统计表明,如果火力发电厂只以发电为目的的话,一次能源利用率只有约38%。而火力发电从采用同时供电、供热的情况下,一次能源利用率至少会提高到45%,另外,热电用的锅炉容量更大,除尘效果更好,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更小,因此发电企业开拓工业供汽市场将会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2 发电企业工业供汽条件及用热市场分析

2.1 发电企业工业供汽的条件及发展情况

火力发电厂,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作为电能生产的原料。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首先,燃料化学能在锅炉里燃烧中转变为热能,加热锅炉中的水,使之成为热蒸汽;其次,锅炉中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冲动汽轮机的转子旋转,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最后,由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变为电能。根据以上对火力发电过程的描述,在其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而这些热蒸汽正是很多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因此火力发电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蒸汽,提供给需要的企业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非电力企业为了生产工业用汽而兴建效率极低的小锅炉,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增加了发电企业的收入来源。

发电企业进行工业供汽属于热电联产的一种,是将热能和电能联合供应的一种高效利用能源的生产方式。以燃煤方式的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进行比较,为产出同样数量的热力和电力,热电联产方式比热电分产可以节约30%左右的燃煤,综合效率可由50%提高到7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升高,市场对于热蒸汽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截至目前,我国的工业用热量已经达到世界第2位。2010年,我国单台6 M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装机容量,已经增长到180GW左右,占到全国同容量的火电装机容量的36%左右。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作出积极的贡献。

2.2 我国工业用汽市场分析

2005—2010年,我国的终端热力消费量(在统计年鉴中关于热力消费的口径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其具体定义为:可提供热源的热水和过热或者饱和蒸汽。包括:工业锅炉、公用热电站和企业自备电站生产的外供蒸汽及使用单位的外购蒸汽。不包括:企业自产自用的蒸汽和蒸发量在2t/h以下的采暖锅炉提供的热水和蒸汽)增长了约50%,目前约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量的15%左右。热力消费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部门和建筑供热部门。

发电厂供热的最大用户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是发电厂最大的热用户,工业生产(包括化工、造纸、制药、纺织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过程需要以热为基本的能源。目前,除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由自备热电厂供热外,大部分工业企业由锅炉供热,这导致了能源利用效率十分低,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工业用热由2001年的42Mtce增长到2010年的86.7Mtce。

总体上看,目前工业部门仍然是热力消费的主导领域,占全国热力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70%。

2.3 工业供汽的经济性分析

发电企业采取热电联产的生产方式,就是火力发电厂将汽轮机中做完一部分功的蒸汽抽出而供给热蒸汽用户,其中主要是工业用户,使本应排至凝汽器需要放弃的蒸汽凝结热得以利用而不予废弃,极大地提高了火电厂的全厂热效率,根据不同的进气参数将热效率由40%~50%,在最大供热情况下提高到80%左右。热电联产工程实际上是发电和集中供热两项工程的组合,在生产相同数量和质量的电和热的前提下,热电联产比单纯发电加单纯集中供热的能耗之和要小,而这两者间的总能耗差值就是热电联产在节能上的收益。热电联产用于工业集中供汽,比工业企业集中供汽锅炉房的节煤量约为每10000kW年节约标煤1万吨。

由于工业用汽的需求量很大,火电厂采用工业供汽与电力供应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能够使发电厂全年都保持在高负荷运行状态,极大地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3 我国发电企业工业供汽发展面临的障碍

3.1 体制障碍

由于发电企业向工业企业供汽,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要推动热电联产的发展。要想解决发电企业工业供汽的体制障碍,需要解决能源价格政策的理顺问题。目前,我国通过煤炭行业的改革,使煤炭价格已经与市场需求接轨;但与此同时,政府仍然对电价和热价实行行政定价或给出政府指导价格。这就导致了煤炭价格的节节攀升,而电价和热价只是缓慢增长。同时电、热等能源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厂的运行,使得供热企业不能像普通的商业化企业一样可以随时关停供热机组。尽管政府对供热企业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但是由于能源价格政策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大量热电企业和供热企业由于企业效益较差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

3.2 政策障碍

发电企业工业供汽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然而政府现行的帮扶政策还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针对发电企业热电联产的财税优惠政策。目前实行的政府文件中,大多数只是提到“鼓励发电企业进行热电联产”,但是缺乏配套的支持措施。

其次,缺少对热电联产项目运行的监管政策。对与新增的热电联产项目的审批制度存在一些漏洞,主要是在项目运行期间,缺少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以热电联产名义通过审批的电厂,在实际运行期间以火电厂方式运行,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没有正确区分“小火电”与“小热电”的不同性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在电力行业改革过程中,提倡以“上大压小”的方式,淘汰一些中小火电机组。但是有一些中小热电机组,由于采用热电联产方式,能源效率完全可以保持较高的水平,需要区别对待。

4 发电企业供汽市场的发展潜力

尽管最近几年,我国发电企业工业供汽项目建设速度很快,但仍然有很多地区的工业用汽紧张,工业用汽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的工业用汽需求量和城镇居民采暖热力需求量都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此外,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在使用小锅炉供热,根据国家能源和工业发展政策,这部分供热的小锅炉应该被改造或取消,而这些热能供应的空白,要由发电企业填补。如果把当前30%的既有工业锅炉和20%的既有采暖锅炉改造为热电联产供热方式,将可形成近20 Mtce的节能能力。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到2020年,我国发电企业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139.8GW增长到220GW左右,但仍然无法满足工业和居民对于热力的需求量。

综上所述,如果到2020年,从新增热电联产装机、对现役凝气火电机组进行供热改造、对既有的部分小锅炉改造为热电联产供热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发电企业集中供气市场的发展力度,将会形成1Mtce以上的节能能力,从而为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名舟.国外电力工业管制模式扫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4).

[2]唐仲南.从市场竞争看电力体制改革[J].电力政策研究,2000(12).

[3]朱成章.要合理使用电力和热蒸汽[J].中国能源,2002(6).

推荐访问:火力发电 市场分析 工业 企业


[火力发电企业工业供汽市场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