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个人简历

罗杰·科恩伯格与父亲一起成就诺贝尔奖传奇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2 08:43:31   浏览次数:

与父亲同是新坦福大学医学生物化学系教授的罗杰•科恩伯格,他对科学的热爱是否得自遗传基因?

12岁见证父亲荣膺诺贝尔医学奖

47年前,时年12岁的罗杰•科恩伯格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亲眼见证1959年度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颁奖实况,获奖者正是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罗杰•科恩伯格对父亲荣膺诺贝尔奖的记忆至今清晰。

47年过去了,已近六旬的罗杰•科恩伯格接到斯德哥尔摩来电,获悉自己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接到通知电话时,他刚从以色列做讲座归来数日。获悉得奖,他简直“惊呆”了。他此前曾对外人讲,自己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不大,认为如此荣誉实属“可望不可及”,更未刻意期盼成就有史以来第六对父子先后获奖的佳话。

与儿子不同的是,已88岁高龄的阿瑟•科恩伯格似乎对儿子获奖早有思想准备。“我很失望,等它(诺贝尔奖)等了这么久,”老人在斯坦福大学新闻发布会上开着玩笑。“在罗杰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妻子问他‘圣诞节你想要什么礼物呀?’他回答说要在实验室里泡一礼拜。这是真的。我想这次获奖后,他会更喜欢泡在实验室里搞科研了。”

从父亲身上继承了对科学的激情

阿瑟•科恩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于1956年发表《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一文,因此与人分享195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今,罗杰•科恩伯格2001年发表论文,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并凭借这一在医学上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课题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能和父亲一同载入诺贝尔奖史册,罗杰•科恩伯格说,这感觉如同美梦成真,同时他也表示,尽管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只有他一人的名字,但这和他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他说,获奖也是对他研究团队中科学家的集体智慧的承认。

老科恩伯格和小科恩伯格都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教授。父子所获奖项不同,研究课题不同,却都涉及遗传基因。而罗杰•科恩伯格对科学的热爱是否也得自遗传基因?

老科恩伯格对酶的痴迷无人能及。1989年,他甚至将自己出版的传记起了个非常煽情的名字——《酶的情人》。老科恩伯格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在科学上的兴趣。周末的时候他就带着孩子们去实验室,他们在那里做一些很简单的工作,罗杰就是在那个时候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找到了他一生要从事的事业。罗杰也非常认同家庭环境对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影响。他说到,“我们家在吃饭的时候都会讨论科学研究,下午和周末都会去实验室,进行科学推理已经是我们家的习性了。”

虽然外界有意找寻科恩伯格父子的共性,罗杰•科恩伯格本人并不赞同。“我父亲的研究是在一个非常不同的时代里从事的非常不同的研究,今日的方法与方向已经发生巨大转变,”他强调说。不过,有一种特质却是一脉相承。“毋庸置疑,我至少从父亲身上遗传了对科学研究的激情,”罗杰•科恩伯格说。

“科学之家”成美谈

在科恩伯格这个大家庭中,热爱科学的可不仅仅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父子两人。

现年59岁的罗杰是家中长子。罗杰的二弟托马斯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教授。三弟肯尼思•安德鲁是一名建筑师,但也与科学渊源不浅,特长就是建造科学实验室。

这个家庭中的“科学爱好者”不只男性。罗杰已经去世的母亲是一名生化学家,生前一直与丈夫共同研究。罗杰的妻子亚赫丽•洛赫来自以色列,现为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他们夫妻每年都有4个多月在以色列工作和生活,届时罗杰通过网络指导他的研究团队工作。

“这是一个科学之家,”托马斯•科恩伯格说,生物化学问题是他们永不厌倦的餐桌话题。

托马斯记得,兄长罗杰从很小时就已经立志于科学研究。“除了科学家,他就没想过当别的。即使时至今日,他这种一门心思的执著也在科学家中相当知名。” 父亲阿瑟•科恩伯格至今仍在斯坦福大学拥有自己的实验室。罗杰•科恩伯格也准备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继续走下去。“我们已经攻克了难题的核心部分,”他说,“下面我们想描绘出转录过程从头到尾的整个活动画面。”

星光灿烂的诺贝尔奖世家

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上,除科恩伯格父子之外,还多次出现过父子、夫妇均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情况。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到美国人罗杰•科恩伯格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共有6对父子、4对夫妻以及1对兄弟先后领受过这一国际大奖。对这些获奖者的家族而言,问鼎诺贝尔奖似乎已成为一种光荣传统。

其他获诺贝尔奖的父子有: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逊父子,分别是1906年、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奥伊勒父子,分别是1929年化学奖、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玻尔父子,分别是1922年、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西格巴恩父子,分别是1924年、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法国的居里家族是当之无愧的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家族,先后出过4名诺贝尔奖得主。玛里•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获奖者,并于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妇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显然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丈夫弗雷德里奥•约里奥一起成为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居里家族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连续两代夫妻都获得诺贝尔奖的家族。除了居里家族,获得诺贝尔奖的“夫妻搭档”还有卡尔•科里和格蒂•科里夫妇,他们均为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贡纳尔•米达尔和阿尔瓦•米达尔夫妇,丈夫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妻子则是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文学领域难出“世家”

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摘得诺贝尔奖的“兄弟组合”是来自荷兰的廷贝亨兄弟。两兄弟分别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和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荷兰经济学家奥科•利恩解释了为何性格迥异、爱好不同的兄弟两人都能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文章中写道:“他们有一些共有因素,例如基因,还有鼓励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家庭教育环境。”

至今唯有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中还没有出现两名或两名以上获奖者同属一个家族的情况。瑞典文学院秘书霍勒斯•恩达尔说:“艺术天赋能遗传并不罕见,但在艺术大师家族里却很少发生,至少在文学领域是如此。一些伟大的作家其父辈也有人擅长写作,但大多从事相对平凡的工作。例如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迪亚达尔•苏拉杰普拉萨德•奈保尔,他的父亲曾是一名记者。”

推荐访问:诺贝尔奖 伯格 成就 父亲 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