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梨香墨韵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3 10:10:15   浏览次数:

工作,热衷摄影评论,近七八年又回归书画,把很多的时间给了画中国画。不避讳地讲,这里有市场的导向,当然更有我对相对比较现代的影像与传统中国书画审美差异的认识和选择。以我的摄影批评人与业余书画家的双重眼光来审视、分析、欣赏这组《梨香墨韵》,我还是能欣然接受的,更有点小小的喜欢……

针对这组作品,潘朝阳说:“我觉得用什么镜头拍花卉并不重要,而想法比手段重要,我利用长焦拍花卉,主要看中它可以压缩景物的空间效果,同时用两次曝光或多次曝光的手法,在构图上可以更加简洁富有创意感。”应该说,这些“微创新”属于摄影语言的范畴,加之地道传统的中国水墨的形式选择,从里到外,从内容到形式,两个方面极致化的表现,使这组作品呈现出一种很另类的艺术风格,使人过目难忘,而且有美的享受。

中国艺术摄影的问题有两点:摄影语言不够精益求精,往往不是过一点,就是欠一点,很难恰如其分;艺术思想经常是缺乏真知灼见,都是人云亦云,相互克隆和模仿。苏东坡所论“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正是此理。

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化表达和极致化呈现。细想想,潘朝阳是在走自己的路,虽然才刚刚开始。艺术是极端个人化的玩意儿,回顾和观察一个时代的文明和艺术,其实是角度越丰富,维度越多元,表达越个性化,才越值得关注,才越有价值,才越有趣味。

当然,这组《梨香墨韵》是按照中国画的样式输出和传播的,还是应该讲一点中国画跟西方绘画以及摄影作品的本质区别。严格地说中国画不是一个纯粹的绘画,而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个副产品,它是靠文化血脉养育出来的个人体悟和表达个性的方式。也就是说,这组《梨香墨韵》如果展出,或者出版,乃至在社会上传播,都应该考虑中国画所追求的氛围和语境,也就是中国画所肩负的,其实一刻都不曾卸载的担当!

如果这些都考虑了,而且不遗余力去追求,那才是更高意义的跨界,也是更高境界的摄影与中国水墨的融合,我相信,公众殷切期望着这样的融合。

推荐访问:梨香墨韵


[梨香墨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