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分析材料

动力激涌天路通,重任在肩勇担当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10:11:09   浏览次数:

2012年4月15日,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总经理谭瑞松发来贺信表示,发动机研究院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主力军,要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发动机研究院落户顺义航空产业园区,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圈。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研制事业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把握航空动力振兴机遇,转变思想观念,引领科技创新,加快科学发展,做大做强航空动力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分重视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明确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特别强调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这是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为中航工业特别是发动机科研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只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航工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2年4月15日,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总经理谭瑞松发来贺信表示,发动机研究院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主力军,要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发动机研究院落户顺义航空产业园区,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圈。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研制事业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发动机研究院是集团公司整合研发资源、振兴航空产业的重大举措。发动机研究院整合了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发所等4个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的主机所,此次整合后发动机研发形成突出的整体竞争优势,有利于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加快发动机产业发展,提升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

文化再造魂魄 实现抱团发展

2011年5月,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成立发动机研究院一分院,动力所、涡轮院、贵发所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在重组整合、再造魂魄中实现抱团发展,统一设计平台、统筹研发体系、梳理管理流程、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推动技术创新,强力拓展集成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强心工程。

要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打赢动力翻身仗!一分院紧紧抓住“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专项”立项论证的契机,按照发动机公司提出的整合要求,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提炼各研究所优秀文化的基因,把企业文化融合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做实。下属三家研究所虽然都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尚未形成合力,如何将各自文化元素有效融合、再造魂魄,形成统一的文化思想是研究院重组整合后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为此,借助建党90周年、航空工业60周年、所庆纪念日为契机,举行系列庆祝仪式、主题教育活动,把形势任务教育与航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激励干部职工矢志航空报国、献身产业振兴。编制第一分院的顶层规划及子规划,明确战略目标,统筹整合资源,打造共享平台,凝心聚力谋发展、寻突破。把“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到航空发动机研发任务上,发挥最大协同效应”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通过在所属各研究院所间广泛开展科研、管理、文化等交流融合,扎实推进第一分院整合,为第一分院向发动机研究院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年,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成立后,院分党组提出了“一个遵循、三个有利于”和“四个统一、一个实现”的发展思路:研究院是航空动力人共同的家园,作为航空动力事业的从业者,应当从不同角度为研究院的融合、发展做贡献,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神圣使命。必须坚持“遵循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基本规律,有利于研究院的统一规划、统筹资源,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最有效;有利于分工协作,形成整体研发合力;有利于发动机研究院整体板块的协同运作”的原则,努力做到“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调配、统一管理机制、统一技术体系,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加快推进行业发展的基础上,把“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既做好顶层设计,又夯实技术基础,为各院所的发展提供牵引和支持”作为研究院整合时期的工作重点,加快研究院的战略梳理、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搭建,积极稳妥推进研究院建设。

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各领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扩大文化的影响力,驾驭人的思想等效用。

“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加速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需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有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需要上下同向、行业同力、干群同心。航空动力人有光荣的文化传统,以吴大观为代表老一代航空发动机奠基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非常强烈,学习发扬吴大观精神,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及良好的工作作风,激励年轻人迅速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所与所之间的文化交流、先进文化理念的融合,进而形成新团队在新时期的价值观。

文化聚焦战略 提升核心能力

2012年,中航工业更加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体制机制、航空科技发展、军民融合等领域实现新跨越的全新目标,这对推进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动机研发板块的4家科研院所是我国各型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空天和新概念发动机、直升机传动装置及航改燃气轮机的研发基地,4家单位的地理位置、业务分工、产品领域、研发体系、文化传统、发展现状各不相同,研究院在分析4家单位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从战略规划入手,统筹兼顾,实现4家科研院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梳理了四家单位的分工定位,领导确立了各自的总体发展思路、“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编制了系列子规划,谱写了四家单位科学、协调、有序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在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的新平台上,4家研究所以航空发动机研发为核心,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为根本,以管理、文化提升为抓手,以多项目协同管理、综合平衡计分卡为重点开展管理创新的总思路,扎实推进科研工作和条件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提升管理效能,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统筹安排在役型号保障、在研型号研制和预研项目研究,推动了发动机产品系列化发展步伐。

研究院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取向和认识,形成和谐文化氛围。动力所、贵发所开展的总师大讲堂活动,营造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总师的氛围,保障总师体系的健康、稳步推进,从而有利于发动机科研发展。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发所之间互访交流,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文娱活动。贵发所与涡轮院建立了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高层领导例会制,及时解决重大技术决策问题,推进型号研发和产品交付。

在发动机研究院的新平台上,4家研究所积极探索发动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质量效益年”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了“管理和文化提升”、“降本增效”等主题活动,大力提倡精益思想为引领,以平衡计分卡为平台,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加强先进管理理念研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融合相关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从深层次推动管理变革,逐步形成先进适用、富有活力的管理体系。

加速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按照“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工作思路,着力夯实设计能力建设、研保能力建设,积极打造人才新高地。高度重视预先研究,紧紧抓住应用研究和技术验证等关键环节,不断打牢发动机技术基础,完善发动机设计体系,借助知识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重要手段,深入开展设计、试验等体系建设,扩充设计体系所涵养的专业,完成多学科协同设计环境搭建,并在型号研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以试验设施建设和试验技术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发动机研制急需的试验基础设施,加快改造老旧试验设备,不断加强试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试验评估体系,提高试验的可测试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已取得实效。

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发动机研制形势任务的需求,研究院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人才管理为中心,工作重点放在岗位管理和体系建设上,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建立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职工发展等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整合,管理人员要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共同为研究院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文化引领发展 加速产业振兴

发动机研究院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承接集团公司战略与文化,在发动机产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文化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干部职工适应需要、转变观念,从振兴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全局高度,坚决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和发动机公司的战略决策,实现战略的有效对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内强员工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为实现发动机行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价值观和文化支撑,实现文化与战略、文化与管理、文化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研究院在以吴大观为代表的先进事迹传承中,生动诠释了中航工业“航空报国”的社会价值和理想追求,是航空人奋进拼搏、无私奉献的强大动力,是文化认同的根本、文化统一的核心。4家单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繁重任务的完成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政治保证,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团活动,全面落实集团文化“六统一”要求等,通过职工活动让中航工业文化理念入脑入心,进而推动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

既是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这是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对航空人提出的要求。也是研究院单位工作的真实写照,文化在研究院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塑造统一新形象上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两年来,研究院4家研究所在积极推动文化落地中,不断促进事业腾飞。

动力所——积极探索符合发动机研制规律、适应研究所客观条件的发展思路,率领全所职工坚定地开创自主研制的技术发展道路、技术成功的产品发展道路和军民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同时提出,要统筹安排好“在研”、“在役”和“未来”型号的研制,在成熟核心机基础上加快系列化发展步伐,形成覆盖大、中、小涵道比发动机的产品谱系和军、民、燃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面对多型号任务交错并行的科研局面,全体职工超常拼搏,解决了发动机装备使用中暴露的故障,攻克了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许多技术难关键,推动了发动机型号研制进程。

动研所——正处在多项重点型号、重点任务进入设计、试验和外场试飞、使用的关键阶段,从加强思想保证、组织管理、技术控制、质量保障、资源调配等方面着手,实现了研究所全面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科研生产硕果累累,成为研究所历史上面临发展机遇最好、发展最为迅速、取得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近年来,实现了“3机设计定型、10项产品技术鉴定、7机首飞、13机立项”,一批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涡轮院——面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形势,推进矩阵式项目管理,完善以科研为核心的项目进度、质量和经费体系,对计划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开展试验技术研究,加强设备维护与运行监控,制定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绵阳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工程质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进一步挖掘了内部潜力,使人力、财力和设备等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年度重点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取得了新的里程碑式的亮点。试验准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高空台试验设备继续保持高效、安全运转。“岷山”、“九寨”两型发动机如期成功亮相珠海航展,引起业内外高度关注。绵阳试验基地建设工作迅猛提速、工作进度显著提升,基本达到了最初的计划目标,得到国防科工局和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贵发所——针对2012年科研订货任务异常艰巨的形势、多项重大科研试验并行、多型号同时试飞的繁重任务,通过成立项目团队,建立了与黎阳公司的高层沟通机制、派驻黎阳公司技术总代表和现场技术室等机制,涡喷发动机使用发展持续推进、涡扇新机研发稳步推进、预研工作深入开展,实现“一机”鉴定、“一机”首飞,“三机”顺利推进的型号研制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院以引领航空动力技术进步的重任,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伍作用,千方百计地团结凝聚,目标一致从国家事业出发,深刻认识发动机研制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发动机行业发展的历史,研究当前世界航空发动机研究趋势,主动思考发动机研制发展模式如何建立,主动思考未来中国发动机行业未来发展道路,为航空发动机产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早日跻身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专业研究院所之列。

(作者: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党组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推荐访问:重任在肩 担当 动力 激涌天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