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冷板凳”上的艺术综合课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52:10   浏览次数:

摘 要: 艺术综合课是在根据世界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下提出的新的构想。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三类艺术类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学校可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选择音乐、美术课标同时实施,还是艺术课标单独实施。但从2001年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但依旧只有大城市极少数学校开设了艺术综合课程。为何我们的艺术综合课遭此“冷落”呢?造成艺术综合课实施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艺术综合课 后现代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 分科教学

引言

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系统。现代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其本质也是教育的竞争。在世界艺术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浪潮的影响下,我国2001基础课改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艺术综合课,学校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师资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艺术综合课,还是音乐、美术分科课程。艺术综合课是根据时代发展、教育主流,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催生出来的结果,较之传统的艺术分科型课程来说,艺术综合课更符合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培养具有健全、完整人格学生的需要,然而它的出现却遭到艺术教育改革中前所未有的争议。

艺术综合课为何是符合潮流发展的?它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艺术综合课的实施困难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应怎样面对艺术综合课?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艺术教育呼唤艺术综合课

1.时代发展的需要

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一股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文化思潮。在此思想影响下的教育出现了后现代教育。较于现代主义教育强调各个学科的分离来说,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各个不同学科的融合,以及知、情、意的融合。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多次组织专门的会议,探讨学科的综合问题,课程的综合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课题。

而对于艺术教育来说,现代主义的艺术教育其学科大多呈分离状,忽视了学科本身的综合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的关系。后现代教育观下的艺术教育不仅重视艺术各学科之间的综合,还十分强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艺术课程开始呈现多样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艺术学科课程,它是指制定融各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总目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各门类依然相对独立。实施这种课程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在艺术教育的总目标下,分为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门类,根据每一个艺术门类的特征制定内容标准,而每一门类内容标准的最后一条标准是:建立这一门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第二种类型的是分科课程,是指在强调学科自身特点的同时,在部分单元加入一门或数门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教育,比如日本、英国。第三种类型是综合性艺术课程,是指综合数门艺术科学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德国小学把音乐、学术两科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韩国小学低年级把音乐、美术、体育三科综合作为快乐课,中国台湾地区正在推行的“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中国香港正在按照八大学习领域实施的艺术综合课,等等。

艺术课程的综合化是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滕守尧先生也提出了“生态式艺术教育”,并且成为了中国实施艺术综合课的理论依据之一。生态式艺术教育重视艺术通感的能力,比如在欣赏中国古典舞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中国书法线条流动的美感;重视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比如用黄金分割点的原理去欣赏美术作品。这些都是艺术综合课所体现的原则。

2.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艺术发展长期以来一直走的是综合的道路,书画本是一体,诗词与音乐也不分家,乐舞、说唱、戏曲都是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民族艺术发展中,音乐和舞蹈又是共存的。

而西方在艺术发展之初也不谋而合走综合的道路。由古希腊的酒神颂歌发展而来的悲剧就是一种戏剧、诗歌、音乐和舞蹈合而为一的综合艺术形式,以及发展后来形成的歌剧、舞剧都是综合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发展艺术从最初的综合分化、细化形成不同的分立的艺术门类,如:音乐、美术、建筑、舞蹈、文学,等等。这些学科的细化、精化经过长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文化增添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与此同时,不同的门类互相融合又产生了新的综合艺术形式,比如电视艺术、电影艺术,等等。

因此后现代的影响下,艺术也越来越回归综合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始广博的接纳各种艺术形式,“横向可包容本土与国外、高雅与通俗;纵向可拼接、挪用传统与现代、古典与当代的一切艺术,展示了及宽容的艺术观念”①,艺术开始了新一轮的综合,因此,艺术教育也要迎合、适应艺术的发展,由传统的分科走向综合。

3.综合艺术的心理学基础

艺术是一种融合了各种感知觉体验的形式。这也是我们能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各种体验的基础。“根据感知觉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视听艺术(舞蹈、戏剧、电影等)和想象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②,因此,在艺术综合课中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感知觉,而视听结合的方式是艺术教育较为有效和合理的方式。因此感知觉的综合性是艺术综合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

感知觉为我们的体验提供了基础,那么在体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统觉和通感,这两点是我们提倡艺术综合课的最为重要的心理依据。举个例子来说统觉就是你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体觉等都参与感知大海得到的综合感知。统觉是不同感知的融合,而不是机械的感知觉相加。比如我们在听宗教音乐《主啊怜悯我吧》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视觉上的补偿,这时通过音乐带给我们的体验我们可以想到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可以想到宗教美术作品《鲁昂大教堂》。而通感简单说就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比如:听到大三和弦,我们的感觉是饱满、明亮的,而小三和弦给我们的感觉暗淡、柔和的;看到杂乱无章的粗犷线条给我们紧张感,而有序柔和的线条给我们舒适感。而通感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广泛存在,中国书法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与韵律,书法也是一种舞蹈,千姿百态,行云流水,其线条和形状犹如舞蹈流动的点、线。

也正是以上心理现象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艺术综合课得以有效地实施。

4.艺术综合课的优势分析

综合课的提出是针对于以前的传统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强调学科领域内部的分化和独立,忽视了他们之间的横向知识联系,把本来紧密相连的学科知识分化的越来越细,越来越细,这样的课程不利于学生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严重背离了学校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因此,为了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使之趋于平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艺术综合课应运而生。艺术综合课是一种将各种艺术门类中的具有内在关联的(如通感、通失、情感、价值、功能等)课程内容及其相关的非艺术学科课程内容统一整合在一起的课程模式。与传统的课相比,对综合课的优势主要是软化了各个艺术学科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整体认知能力,并且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简单说就是艺术综合课更易与学生的世界发生联系,各种艺术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一个简单的广告也包含了美术、音乐、电视等众多的艺术形式,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也是包含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形式的。其次,艺术综合课较之重视技能的分科课程来说,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的获得。并且视觉、听觉等多种感知觉更加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

艺术综合课不仅仅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并且有诸多的优势,在课改的历程中,综合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最初被人质疑到逐渐接纳重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1999年新课改实施,艺术综合课已经被正式的作为课程理念写入艺术课标中,至今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为何这样的综合形式艺术课仅仅只在个别大城市的个别学校中实施却没有遍地开花呢?

二、艺术综合课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思想(流派)、课程政策(行政)、课程组织(结构)、课程实施(包括教师培训及课程观念的更新)的全方位的改革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尤其对于新生事物来说,改革就愈显得困难多多,阻力重重了。对于艺术综合课来说,也亦如此。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艺术综合课难以实施的原因。

1.对“综合”二字理解的差别

艺术综合课是在后现代课程理论下形成的,其综合的含义是构建整体联系的课程,按照内在逻辑关系有机结合的课程形式。然而一说到艺术综合课,很多人会很自然而然地想到音乐+美术、音乐+舞蹈就等于艺术综合课,这样的“综合课”实施起来,就是各个学科之间彼此孤立的、机械叠加起来的课程,与之前的分科课程来说不够系统化,与真正的艺术综合课相比,又缺少内在联系。而事实上,艺术综合课并非并列的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图),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基于艺术学科之间的通感的。在正确理解了综合的含义下,我们如何综合?既然我们说综合是寻求内在关联的,那么这种关联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比如: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选取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反应悲剧美的作品综合在一起,以悲剧美为线索进行整合;从艺术与情感的角度出发,将反应同一情感的艺术作品结合一起;可以根据艺术风格、流派的不同分类组合,阐述不同艺术形式中反应的现代主义;可以根据艺术发展的时间的顺序,讲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的风格特点;根据民族的划分,欣赏某一民族的歌舞艺术;当然艺术还可以广泛的和生活、科学等相结合形成更多的课题。这样的课题虽然包含了不同的艺术学科,却不是机械地将没有关联的知识强行整合到一起的。这样的综合才是有效的综合,有效的综合是一个新的整体,这个新的整体各部分虽然没有整体的特性,它们之间却具有内在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是任何形式任何介质。

此外,我们强调的综合是一种更好地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有很多老师为了综合课而综合,强行将一些没有联系的知识拉到一起,这就失去了我们综合课本身的目的和艺术教育的价值。

艺术综合课是一种在分科的基础之上,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建构课程形式,艺术课程不仅仅是对单门艺术的感受的机械叠加,而是形成更大的“审美统觉”,综合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一种智慧的综合。因此,在综合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效综合,二是综合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可以说正确的理解综合是艺术综合课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2.传统分科教学形式的根深蒂固

艺术综合课的实施离不开支持,没有支持任何好的想法和政策都无法顺利推行。对于综合课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来说,其直接的阻力就是传统分科教学的思想根深蒂固。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到1999年新课改之前,艺术课程一直都是分科形式进行的,分科教学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老师来说也便于实行,纵观我国艺术课程的历史演变过程,音乐课、美术课始终是各扫门前雪,没有过交集,加上分科式的课程也有自身的优点,这些年也不断地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发展,因此无论是从学校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来说,分科的教学形式都是深入人心的。面对突然出来的艺术综合课人们难免抱着怀疑、审视的态度,而这个质疑就包括我们上述提到的对综合理解上的偏差。

因此在时代要发展、教育要进步的情况下,固守旧事物(分科艺术课程)的发展对于新事物(艺术综合课)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阻力。基于人们对综合的理解不同,加上长期以来分科教学的根深蒂固,都使得教育工作者面对艺术综合课望而却步。而这仅仅是微观层面致使艺术综合课实施困难的原因。从宏观的角度看,艺术综合课实施困难的原因还有以下两点。

3.多元文化下教学内容的选择

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实施多元文化课程是必然的选择。教学内容是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要素,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判断,影响着课程的建构与发展。对于一门综合课来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为重要。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今、中、外、经典、流行,这么丰富的资源,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选择什么知识是课程知识观的关键,同时也是艺术综合课实施的难点之一。

艺术本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在学好本土文化的情况下,吸取好的外来文化,如何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选择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成为了艺术综合课令人头痛的原因。因此,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我们的艺术综合课应该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选择有意义的知识进行组织,并且在学生喜爱艺术综合课的基础之上逐步引领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内容。

在时间和地域上,我们应该从现代的、身边的一些流行的艺术形式学起,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符合的,他们并不陌生而且熟悉甚至是喜爱。由此过渡到古代的、国外的一些经典的艺术,在有了兴趣和一定的艺术反面的基础之后,在推行这些内容来说,相对比较容易,学生也不会过度的排斥。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住本土文化为主体的、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重要原则。

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艺术综合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吸收进来,另一方面,在众多文化中保持和发扬本土文化也是一个永恒的难题。

4.师资条件不成熟

教师是艺术综合课实施的关键人物,艺术综合课再好,没有适合的教师去实施都是纸上谈兵。艺术综合课一门高度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甚至是跨领域学科知识的一门课程,因此能够胜任这门课的老师要至少精通一门艺术并且掌握其他两到三种艺术类学科的基础,并且还能够善于从学科之间发现有效的联系,并且加以组织整合,甚至还要了解各种知识比如人类学、文化学等,因此对于老师的要求是极高的。然而现实的确是残酷的,在一次调查中有的结论是“音乐教师能教美术课的不超过音乐教师总人数的2%;能教舞蹈课的不超过音乐教师总人数的8%”,能教戏剧课的几乎是零④,面对这样的现状,艺术综合课的确面临着很大的质疑。而且在现在的师范院校中,大都设有音乐专业、舞蹈专业、美术专业等艺术类专业,但是很少有某一个专业兼学其他的艺术学科,在这样的现状中,艺术综合课的道路的确难走。

但是事实也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悲观,作为正在发展中的艺术综合课,我们的教学形式也在创造探索和进步中,教学模式不是死的,教育工作者绝不可以拘泥于模式,一个真正了解了艺术综合课内涵的老师是可以根据情况打造出适合自己能力的综合课。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我们提到了分科式的综合课就是解决师资力量的一种方法,分科式综合课是指“在教学中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中的某一门作为学科主题的主要教学内容达到综合艺术教学,其学科目标的设定,主要以‘切入’的艺术学科为主”⑤。比如,以音乐课为主,在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中,适当融合音乐、美术、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这样形式的综合课不仅保持了学科特点,同时还有利于艺术综合课由点及面的展开,并且也考虑到了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是解决艺术综合课师资条件不成熟的有效办法。

综合课的问世使得艺术教育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作为新生事物它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质疑。艺术综合课是在根据世界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下提出的新的构想,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尽管艺术综合课自从诞生以来,一直在“冷板凳”上孤独的发展,它的实施范围并不广泛,但是它也带着自身的优势迎接挑战。艺术综合课是顺应教育的发展,是迎合了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抱着正确的态度对待新生事物。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教育才能突破自身领域的局限性,走出传统模式的禁锢,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实现更大的价值。

注释:

①滕守尧.理解与实践高中艺术新课程——与高中艺术教师的对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7.

②彭文民.艺术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90.

③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225.

④宋森.对艺术综合课的几点质疑.中国音乐教育,5:42.

⑤牛晓牧.生态式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南京出版社,2008.3:10.

参考文献:

[1]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牛晓牧.生态式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出版社,2008.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标教师研修手册艺术课程标准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4]滕守尧.理解与实践高中艺术新课程—与高中艺术教师的对话[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5]胡志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6]芦苇.综合性艺术课程及其教育价值的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4.5.

[7]苏涵琼.关于艺术课程“综合”内涵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5.3.

[8]倪冰.综合艺术课程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与反思[J].课改研究,2009.3.

推荐访问:冷板凳 艺术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