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先进事迹

临床医学参考文献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8-26 10:39:32   浏览次数:

  中国创新医学网( )

 论文中参考文献书写

 来源:中国创新医学网( )

 论文中参考文献书写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 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着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着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着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它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着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着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着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着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 参考文献的着录原则

  1) 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着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着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4 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4.1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着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着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 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着”、“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2) 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

  3)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专着[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对于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它未说明的文章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下列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4) 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出版地指出版者的城市名,对于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名前附加省名、州名、国名等。对于出版者中包含了地名,出版地不能省略,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不能写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者为出版社名,可按来源的形式着录,也可以按公认为的简化形式缩写形式着录。如IRRI(原标识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着录。如遇其它纪年形式时,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 )”内,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对于报纸和专利文献,要着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YYYY-MM-DD.对于期刊的出版年份、卷号(期号)着录有以下3种形式:1980'92(2):年,卷(期); 1985(4):年(期); 1987,5:年,卷

  5)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

  6) 参考文献起止页码。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应着录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如为起止页,则在2个数字之间用“-”号(原来用“~”号)连接。如:10-12。若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上的多处内容,则应依次着录相应的引文所在。

 参考文献著录国际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素文 李忠芳

 摘 要

 由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引出了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后参考文献的国际化问题。分析了参考文献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 国际化 刊名 作者署名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势在必行。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本文仅就参考文献的著录的国际化及由此引起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 参考文献的国际化及出现的问题

  笔者认为期刊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国际化应是一个多层面的具体工作,而不是现在的许多编辑部为了使他们的期刊能够被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所收录,特别是被美国的SCI所收录,均提出了按照这些检索系统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其中,最大的修改就是将中文参考文献全部翻译成英文[1]。当然,编辑部门这种积极的想法、做法对科技期刊冲出国门和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有好处的。这也是水平较高的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国际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是,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的科技期刊都片面追求国际化,势必会带来如下不利的影响:

 1.1 “一刊多名现象”

  由于中文期刊的英文译名无统一的规定,著者和编辑翻译时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样会造成“一刊多名”的现象。我国的科技期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检索,期刊名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英文名形式

  如《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 Physics Astronomy》(中国科学-A辑)、《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学报-英文版)、《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等国际知名的国内期刊均具有标准的英文名。对这些期刊的引用直接采用英文刊名是没有问题的。

  (2) 英文名和汉语拼音名同时列出

  如EI 1997年摘录的中国期刊[2]:《Cailiao Gongcheng/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材料工程)、《Cailiao Yanjiu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学报)等,这些刊物如果采用英文刊名,应英文刊名与汉语拼音名一起使用。

  (3) 直接用汉语拼音的形式

  如EI 1997年摘录的中国期刊:《Dianchi》(电池)、《Fenmo Yejin Jishu》(粉末冶金技术)、《Gaoya Wuli Xuebao》(高压物理学报)等大多数刊物,这类刊物的英文名、编者和作者,在使用时各人有各人的译法,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直接用其英文刊名可能就会出现“一刊多名”现象。如果不标出ISSN号很难确切知道其具体的刊物。然而,我国的科技期刊大部分属于此类。

 1.2 无法判断是否为中国的期刊

  对于以下两种情况可判断该刊物为中国的科技期刊:

  (1) 在一些期刊英文名称中如果出现“China”、“Chinese”或“Sinica”等词时,如,《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 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Acta Bi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等,可以判断其为中国的科技期刊(这里不包括国外办的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期刊)。

  (2) 如果在其刊名后加在括号内标注(Chinese)也可断定为中国的科技期刊。但如果像《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English Edition)》(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Algebra Colloquium》(代数集刊)、《Journal of Rare Earths》(中国稀土学报)、《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等刊物读者就无法确切知道他们也是中国的科技期刊。

 1.3 作者出现“一人多名”和“多人一名”的现象[3]

  论文的署名除了表明著作权所有、文责自负以及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外,还有一个功用,那就是为世界科学界提供一种科学文献的检索途径。对作者姓名这种检索途径起码的要求是姓名信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否则,会增大情报检索的噪音,增大误检率。但目前我国人名的译名在世界科学界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不论是准确性还是唯一性均较差。

  (1) 我国人名译名的“一人多名”、“一人多姓”现象。我国人名的译名从译法上讲有:S.Williams 译法;汉语拼音译法;Williams与汉语拼音互注的译法。从写法上讲有:姓在前的情况,也有名在前的情况;名字的当中有用半字线隔开的,也有不用的。用法比较混乱。如,有人统计“张东海”这个名,可以译成18种形式[4]。

  (2) 我国人名的“多人一名”现象。如,张、章、彰、掌等姓均译为Zhang;李、离、黎、立、理、栗、郦等姓均译为Li。椐统计40%以上的人分享5~15个姓氏。由于有多字同音现象,肯定有“多人一名”现象,这里还不包括那些较常见的“同名同姓”的情况。

  由此可见,用译名的情况,比用汉字的情况复杂得多。

  所有这些都为国内读者查找和使用文后所引参考文献带来了不便,也给国内科技文献的加工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增加了难度。

 2 参考文献国际化出现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2.1 尽快公布或注册科技期刊的英文刊名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为了防止“一刊多名”现象的发生,国家应尽快规范科技期刊的英文名。建议国家权威机构公布一套标准译名或每种期刊注册一个英文刊名,以便于规范和国际交流。

 2.2 根据期刊的不同办刊水平作不同要求

  在我国的4386多种科技期刊中能进入SCI的刊物还是很少的。椐统计1998年SCI SEAECH和SSCI A&HCI收录的中国期刊只有35种(不含我国台湾省的),截止1998年9月,ISI各系列选用的中国原期刊总数也只有61种(其中台湾省15种)[5],中文核心期刊也只有1578种,大部分为一般刊物,为此,笔者提出根据不同刊物作不同要求的意见。

  (1) 对于办刊水平较高的国际知名的刊物,如已进入SCI和SCI外围的刊物或有希望进入的刊物,可完全以英文著录。理由是:其一,要想进入和保住SCI的收录,就必须按照SCI的著录格式。对于它们,期刊的国际化是非常实际的,也是必须的。其二,这些期刊的论文水平较高,所引用的论文大都为国际核心期刊上的。其三,它们中的一部分原来就是英文版,所以,以英文著录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不便。当然也要求期刊的英文名标准化、规范化。最近几年,我国科技工作者以中文发表的论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作者应注意引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中文文献,这也是提高我国的科技期刊水平和影响的方法。因为,SCI收录期刊的重要依据就是期刊原文献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与写法

 关键词:参考文献 医学论文 医学论著

  参考文献是医学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作用是:(1)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2)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3)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但有人认为,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值得重视,其原因是有的论文引用文献过多,不分主次,并非精选,只是显示作者“博采众书”,并无很多实际意义;有的参考文献是取自二、三手文献,并非作者亲自阅读,只是人云亦云,难免有引述不当或错误之处;有的文献陈旧芜杂,或属常用教科书的内容,不能给读者以新的启迪。此类情况应予避免。一般要求论文引用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原始报告或原著,而文摘、综述等属第二、三手文献,不宜引用。教科书的观点与材料均为公众认可并熟悉的,除非属经典内容,一般不必引用。还应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一般不引5年以前的文献,除非为论述所必需。会议汇编等非正式出版物一般不提倡引用,只在必要时可个别引用,因为会议汇编往往交流、出版范围有限,读者难以查到。至于内部资料不可引用。个人咨询,虽有尊重专家之意,但读者无从查考,不可列为参考文献,必要时可放在文末志谢项中。

  文献的篇数,一般论文可选10篇以内,综述可精选25篇以内,个案报告如有讨论部分,也可附少量文献。

  文内的文献引用处,应以引用的先后为序,标以阿拉伯数字。如果引文指明被引作者,应将序号放在作者姓名之后;如果未指明被引作者,序号放在句末标点符号之前。序号为上角码,括以[]、()或不用任何括弧,但勿用圈码如①。如果同一内容引用多篇文献,可写成[2,5,8]或[3~7]式样。同一文献于文中再次被引用时,可再次标出同一序号;如同一文献的不同页数被引用,可不必另标注新序号,而在文末文献表中注出不同页数即可。

  参考文献应按文内排序在文末一一列出,其书写规格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并尽量与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温哥华格式相接近,以便国际交流。现以《中华妇产科杂志》稿约为准,将期刊引文与书籍引文的著录要求分述如下。

  一、期刊

  序号 作者.文题.刊名,年代,卷:起页-止页。例如:3 江森.关于剖宫产术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502-504.又如:7 Cohn HE, Sacks EJ, Kumar R, et 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female pelvic infection. Am J ObstetGynecol, 1992, 166:167-169.

  1.序号后标点:序号后不用标点符号,与后面文字空一格。

  2.作者:如为1~3位,中文、日文作者全部写出;英文与其它西文作者姓写全,放在名前面,名用缩写大写字母,放后面,不加缩写点。如作者在4位以上,则只列出前3位,后附以“等”、“他”(日文)、“et al”(拉丁文、英、法、德文)。

  3.文题:不论中外文均写出全部题目,包括附标题在内。正附标题之间用“:”隔开。文题除首字母和专有名称如国名、地名等大写外,其余字母小写。

  4.刊名:为中文者写全名,日文写规定简称,西文写缩写名。英文名缩写应按Index Medicus的规范写法。

  5.卷号:全年连续编码的期刊,卷号后可不写期号。但有的杂志不设卷,只有期,而且每期都从第一页编码,就必须写明期号,外加括孤。如为增刊,可在卷后加括弧写(增刊)、(特刊3号)等。

  6.页码:无论书籍与杂志,要求标注起止页。

  二、书籍

  格式为:序号 作者或主编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代.起页-止页。例如:5 连利娟主编.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3-87.又如:8 Arnold KT. Placental function test. Berlin: Springer, 1982. 32-38.

  1.作者及文题:如引用某书中某一作者的章节时,可写:作者.文或章节题.见(英文写In):主编者(英文写ed或eds)。

  2.版次:为第1版可不写。第2版以后均需写出。

  3.出版地:有几处时,可只写1处。

  4.出版者:名称为中文,日文时,应写全名。西文按规定缩写,一般书写其特征名称,如Pergamen、 Harper、Springer等,而略去Ltd、 Inc, Press等。

  5.页码:应写出起-止页,英文不用“PP”。

  最后再强调两点:(1)向不同杂志投稿一定要认真阅读其稿约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尤其是国外杂志,因国内外期刊要求不一致。(2)外文字母和数码最好打字,并仔细核对。尤其作者姓名、年代和页码必须准确,否则编者和读者难以查对。

推荐访问:医学论文 参考文献 国家标准 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