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述职报告

好一个“打虎英雄”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3 08:43:12   浏览次数:

这是我第三次教学《景阳冈》一课了。过去,我总是“老实巴交”地给学生介绍故事背景,领着学生逐段分析半文言半白话的语言特点、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好汉武松豪爽勇敢的个性。结果,课文是学完了,学生对这一课的兴趣也全没了。新课改后,我带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激情又上了这一课,我发现当把语言实践的权力还给学生的时候,课堂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用“小品表演法”学习“吃酒”部分

“吃酒”部分主要写武松和店家的对话,表现了武松豪爽的个性。课堂上,我对学生说:“我们把‘吃酒’部分排练成小品怎么样?”“好!”学生欢呼雀跃。接着,我启发学生:“要想把小品演好,首先得熟悉台词,把握好人物特点。怎样才能熟悉台词,把握住人物特点呢?”学生很聪明,齐声说:“读课文。”“好,开始吧!一会儿,看谁能成为最佳男主角武松,最佳男配角店家。”学生兴致盎然,争分夺秒地读书,熟记台词,非常投入,读时还不由自主地加上动作。

初步完成记台词的任务之后,学生三人一小组,按“武松”、“店家”、“旁白”进行分工,试对台词。之后,推选三名学生上台表演,并允许他们尽可能地利用教室内的东西作为道具。学生的表演才能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他们用粉笔在黑板上挥了几笔,黑板上便有了舞台背景,“武松”还随手用窗台上的雨伞做哨棒,粉笔盒做酒碗,豪爽的个性被他表现得活灵活现。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传递着他们对文章语言和角色性格的理解,课堂上高潮叠起,掌声不断。

●用“说评书”的方法教学“上冈”、“打虎”、“下冈”部分

我先播放著名评书演员表演的评书《水浒传》片段。评书演员出神入化的语言工夫紧紧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接下来,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让他们分别试着用评书的形式将“上冈”、“打虎”、“下冈”三部分内容表演出来。顿时,教室变成了评书场,学生拿着课本,模仿着评书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口气。之后,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表演。第一位上台的学生把黑板擦往讲台上一拍,神气十足:“上回说道,好汉武松吃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劝告,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第二位学生讲到武松上景阳冈时,还惟妙惟肖地模仿武松酒劲上来后,踉踉跄跄的样子。第三位还在评书结束时加了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台上表演者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拍手称赞,学生已完全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了。

●反复语言实践,使学生全方位受益

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人物特点的认识情况,学生掌握得都不错。其中当我问:“‘满满筛了一碗酒’中的‘筛’是什么意思”时,一个学生说:“‘筛’的意思在这里应该是‘倒’。”“说说你的理解。”他有点儿不好意思:“读课文时蒙的。”“好!读书时能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意思蒙对,这就是能力。”学生都笑了。

《景阳冈》学完了,学生已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通过表演小品,练说评书,文中精彩的故事情节都印在了他们的心上,每个学生头脑中的武松都是鲜明而生动的。

后来我发现学生交谈、写日记时,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景阳冈》中的词汇,如:

“出现这种事,让我如何向某某同学交待呀!”

“我已经把班里的规定告诉你了,请勿自误。”

“你这样做,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学生已经把《景阳冈》富有特色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了,这完全是学生反复参与语言实践的结果。烦琐的语言文字分析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

这时我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语文老师应尽量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其形式要丰富多样,贴近教材实际,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上的“打虎英雄”,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才能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长虹小学)

推荐访问:好一个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