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电影治疗与心理健康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44:28   浏览次数:

【摘 要】电影疗法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治疗手段。利用这种疗法可以放松观众的心情和释放压抑、紧张情绪,在电影治疗中,将利用电影的图像、声音和故事情节对观众的精神障碍和情感创伤进行分析和治疗。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影疗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近年来电影疗法的新模式,该模式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电影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电影治疗;精神;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21-02

现代人类的科技发达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也发现自己失去了精神可以归依的家园。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认为:“摆脱现代性存在危机的归家之路,不是一条充满理性的哲学之路,也不是用一种现代技术来替换另一种技术,而是要通过艺术对存在世界进行诗意的重建。”①对于现代人来说,艺术已经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娱乐方法,而是与人类“存在的意义”等本原性问题紧密相连的。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在高压下的现代人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反映,而电影、绘画、演唱等艺术形式在情感治愈方面的功效,也逐渐显露出来,并受到了艺术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学者的高度重视。

自艺术诞生以来,一直起着人类精神生活调节剂的作用,在艺术发生学中,游戏说是其中备受瞩目的重要学说之一,弗里德里希·席勒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中国历代的艺术精神承载的美学意蕴也渗透出艺术情感治愈的特征,南朝宋画家宗炳因身体原因,不能再到名山大川中游览。故图写山水,张挂于卧室四壁,谓之“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可见艺术有利于解除肌体的病痛和心理的苦闷。人们有意或者无意,在欣赏艺术时得到心理的解脱和情感的宣泄。沉浸小说、绘画或电影的情境中,可以使人暂时忘却苦痛。

20世纪30年代,美国精神病医生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提出了“艺术治疗”(art therapy)理论,在她的推动下艺术治疗逐渐在美国发展起来。艺术治疗最初发展以视觉艺术为主,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包括戏剧、电影、舞蹈、音乐、诗、即兴写作都被作为艺术治疗的媒介和手段。艺术作为沟通现代人类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表达的桥梁,近年来在中国也逐渐被运用到心理治疗的领域,在欧美国家也已广泛地被运用于医疗与教育实践中。艺术治疗在当今快节奏社会生活中,以提高社交能力、解决情绪冲突、减少焦虑紧张等功用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艺术治疗在中国还处于理论探索和实践的起步阶段,它涵盖面较广,涵盖了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等多学科体系,一些中国学者翻译了国外的相关基础文献,如卡洛琳· 凯斯(Karolina kase)的《艺术治疗手册》(《The handbook of art therapy》)、阿瑟·罗宾斯(Athor Robbins)的《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艺术治疗的理论与运用》(《The Artist as Therapist》)、苏珊·布查尔特(Susan I. Buchalter )的《艺术治疗实践方案》(《A Practical Art Therapy》)等。本文以电影艺术为例,讨论电影治疗與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电影治疗概述

艺术治疗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艺术创作过程即是治疗过程,艺术创作有助于发泄创作者过剩的情绪和情感,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二是艺术作品被作为媒介,可以激发欣赏者或者创作者对于作品的联想、想象,在欣赏的过程中,使观者的情绪得到宣泄,来达到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平衡一致。电影治疗属于艺术治疗的第二种模式。电影治疗是21世纪初才兴起的一种艺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观看不同种类电影的方式,借助电影中的影像把隐藏于内心未表达出来的情绪宣泄外化,使内心冲突在观影人与电影模拟的虚拟世界的互动情境中得以合理解决,使观影者情绪障碍、心理创伤等心理问题得到分析和治疗。之所以电影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艺术治疗的媒介,与它自身特点有关。

(一)电影与梦。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电影和梦最为接近,好莱坞最著名的电影公司“梦工厂”(Dreamworks SKG)亦由此而得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第四章中提到:“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部分昏睡,部分清醒的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它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说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愿望”经过改头换面后在梦中得到满足。看电影和做梦一样具有情感补偿的作用,观影如同做白日梦,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欲望、情感经过电影的加工以另一种形式呈现,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情感得到补偿,愿望得以达成。

(二)电影与催眠。当观众被一步步带入电影所营造的虚拟的现实中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被电影催眠了,电影摇身变成了催眠师。雷纳·克莱尔在《电影随想录》中曾对观众看电影时的精神状态做过这样的描述: “那是一种和梦幻状态不无相似之处的精神状态,黑暗的放映厅,音乐的催眠效果,在明亮的荧幕上闪过无声的影子,这一切都联合起来把观众送进了昏昏欲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东西,便跟我们在真正的睡眠状态中看到的东西一样,具有同等威力的催眠作用,这种梦幻状态构成了观众去看电影的潜在心理动机,形成了对观众的强大吸引力和诱惑力。”③

二、电影治疗与心理健康

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这种情况,电影中的某些剧情引起观众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观者的某种情感创伤被唤起,被疗愈,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释怀的情感得到了宣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一)情感宣泄。当个体遭遇打击或精神创伤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痛苦情绪反应,这些不良的情绪反应如果不通过一定的方式宣泄出去,长期的压抑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和人格的改变和扭曲。人在现实世界感知到的一切,都可以在电影中通过模拟表现出来,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会被影片中的情节、故事、音乐、特效画面所吸引,并引发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恐惧、愉悦等,从而使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

(二)排压减压。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事实上就搭建了一座通过观影者内心世界的桥梁,观众观看特定类型的影片时,可以起到疏解压力、释放焦虑、平定紧张情绪的作用,近年来这方面也有一些实证性的研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缓解。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涵盖了美术、音乐、文学、戏剧、建筑学等各种门类艺术,其中电影的影像呈现的就是美术,美术有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作用,野兽主义艺术家亨利马蒂斯(Hei Matisse) 把理想的视觉艺术比作是“一把舒适的安乐椅”,艺术作品可以使观众消除疲劳、释放压力、减轻压力。而电影中所包含的音乐同样也有放松心情、排解压力的作用。电影播放时将画面、音乐、故事情节同时呈现给观众,观众很容易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因此有人将电影院称作“都市人的心理診所”。

(三)抚慰心灵。电影具有抚慰心灵的作用,特别是针对那些曾经遭到生理或者心理侵害的人。有研究表明,美国经济危机时期,进入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日本在历经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萧条时期之后,疗愈经济发展起来,和疗愈经济相关的电影、动画电影作品被开发出来,这一类作品可以辅助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问题,调整人们的情绪,抚慰心灵,使人们从生活的挫败中解脱出来。

(四)缓解疼痛。电影疗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病痛。在临床试验中,治疗师会对病人使用不同的干预治疗方法,将电影疗法和常规疗法的疗效进行比对,会发现电影疗法在缓解疼痛方面能获得更有效、更持久的疗效。电影疗法可以帮助患严重疾病的患者调节心情,分散注意力,当患者完全沉浸在电影情境中时,疼痛、焦虑、疲劳等症状都暂时消失了。

三、科技进步促使新技术进入电影治疗

电影具有很好的模拟现实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好莱坞第一部无声电影的诞生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到3D电影再到IMAX巨幕电影,科技的迅速发展,一步一步地拉近电影营造的虚拟现实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近年来,与观众的互动已经被引入了电影治疗领域,这样有利于解决观影者对电影的单向被动接受的状况。位于纽约的美国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中心(The American’s Multi-media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reation toward Utilization Center)的专家与全美艺术治疗师协会(Art Therapy Association of USA)共同研发的大脑智慧情境治疗系统(Brian Smart Ambience Therapy System),首次在电影治疗中运用了电视与人交互的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好地呈现客观现实物象和情景,三维立体的仿真效果有利于改良传统的艺术治疗进程。例如,《超越威胁》是一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的项目,一只虚拟的立体猛兽一步步逼近一个象征着被治疗者的虚拟人,在治疗师鼓励下,被治疗者逐步克服心中的恐惧和紧张情绪,进而击杀这只野兽。这个虚拟的治疗项目主要有助于被治疗者在重新面对过去某种受虐的痛苦经历时,可以逐步克服心里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2001年韩国首尔汉阳大学生物学系(Dept. of Biomed. Hanyang Univ. Seoul, South Korea)曾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对人恐惧症(Anthropophobia),在研究中,他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一套虚拟环境演讲仿真器,用于治疗对人恐惧症病人。这个仿真器包含头盔显示器,头部跟踪和三维音响系统,虚拟环境系统建设在一个会议室中,有6名虚拟观众,病人在演说过程中可以和前面的虚拟观众以及治疗师进行互动,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治疗的有效性。

注释:

①余虹.艺术与归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孙名之等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③张爱宁.观影疗心——电影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3).

参考文献:

[1]余虹.艺术与归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小红,吴明霞.艺术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性评估[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51-153.

[3]李欧.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J].世界文化,2007,(11):6-7.

[4]杨新磊.电影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症的抑治及电影治疗的独特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1):48.

[5]张爱宁.观影疗心——电影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3).

作者简介:

蒋 佳(1982-),女,安徽蚌埠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 治疗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