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研报告

风骨显神韵,妙笔写人生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3 10:08:48   浏览次数:

zoޛ)j馟饨ky教育书法研究会会长,陕西慈善书画研究会、西安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等。历任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教育厅巡视员。曾在中央及地方报刊上发表书作近5000余幅。作品及小传分别入选《一代大师》《人民艺术家》等100余部书画专集。还被碑林博物馆、许多旅游名胜风景区及国际友人收藏。著有《屈应超书法作品集》、《屈应超书名记十篇》、《屈应超书名序十篇》等系列小楷作品集。

初知屈应超先生,缘于几年前的一幅书法作品,当时被他的文墨笔风所吸引,便期以相识,今日终于得以圆梦。

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我走进了屈先生的创作室。一进门,一张偌大的书案占据了房子一大半的空间,靠墙一排书架,摆满了各类书籍,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其刚刚创作的书法作品,给人淡雅清新、飘逸奔放之感。

去时,恰逢屈老师正在给前来拜访他的学生讲解书法创作之道,其耐心细致地从章法、用笔、铺排、心境等方面一一讲述,作为旁听者,一小时下来,深感受益匪浅。同时也更让我被屈先生渊博的学识、不凡的见地以及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所折服。屈先生不仅书法艺术精湛,而且理论知识丰富,才德兼备,不愧为当今陕西书坛的重量级人物。

屈应超,1945年出生于陕西蓝田。他六岁时开始习字,少年时便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他幸运的遇到了著名书法家曹伯庸先生。在他的指导下,屈先生融碑铸简,从唐楷入手,又从“二王”入帖,融合欧柳,又将“二王”及赵孟頫的遒劲飘逸与魏碑的雄强浑穆相融互渗、熔冶一炉,在推陈出新中自然化出,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艺术。既具有碑的力度、气度,又具有含蓄、飘逸、静雅、古色幽香的文人气息,从一幅幅鲜活生动、体式流美的书法作品中,让人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和慰藉。

屈先生说,习书首先须入静。要入静,心先净,要做到心思单一,心无旁骛。其次还需多读书,读好书,欲成大家,须备文化修养。要通过读书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自身哲学的思辨能力。最后,学书还须养德。只有将德养、学养、技养三养并进,高度统一,乃为大师。

习书六十余载,屈应超在苦练书法基本技能、技法和技巧的基础上,不着意于一笔一书的形似,不留恋于一收一放的古法,而是立足于字体造型的端正和篇章整体的和谐交融;立足于内心的安宁与沉静以及对万物的感悟,尤其是心灵、情感在笔墨中的表达。

屈先生认为,习书如做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贵于自然、自由阐发。

人生有一艺一擅,旨趣有所寄托,实在是一种幸福。屈应超正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之中,把自己余生的追求与寄托都赋予了书法,将书作化为意象,达到心随清风明月,笔走春秋变化,这已然是他率真品格的自然流露。

愿屈先生的艺术世界“与天地万物相往来”,愿其书艺日臻化境。

推荐访问:妙笔 风骨 神韵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