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体会

无情的低空杀手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10:15:32   浏览次数:

“通古斯卡”是苏军于上世纪80年代末装备的一种自行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近程防空导弹、小口径高射炮、雷达与光电火控装备综合集成于一车,兼备防空导弹与高射炮的优势,能协调一致地攻击不同的空中目标,具有火力猛、机动性好等特点。该系统在总体设计上开创了世界同类武器的先河,是世界上第一种服役的弹炮一体的防空系统。从1986年列装至今,苏/俄军不断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对其进行改进升级,综合作战性能持续提升。目前,在世界各国陆军现役的20多种弹炮一体防空系统中,“通古斯卡”的作战效能首屈一指,任何进入其火力范围内的目标都难以逃生,堪称名副其实的无情“低空杀手”。

研制背景

上世纪60年代初,苏军研制成功了一种火力十分猛烈的自行高炮系统——ZSU -23-4式“希尔卡”4管23毫米高射炮系统。该自行防空系统一经面世,其优异的战技性能就得到苏联陆军防空部队官兵的一致认可,并从1965年开始大批量装备苏军摩步师和坦克师、团下属的防空营和防空连,首次为频繁机动中的机械化部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低空近程伴随防空掩护能力。至70年代初,该系统已基本取代了苏军摩步师和坦克师属高炮团编配的所有ZSU -57-2式双管57毫米高炮系统。与此同时,该自行高炮系统相继出口到东欧各国以及与苏联友好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希尔卡”高射炮系统取得了辉煌战果,击落了大量以色列战机,震惊了以色列军方和西方国家。据被俘的以色列飞行员供述,以军飞行员对“希尔卡”自行高炮恐惧一度超过了“萨姆”导弹。一时间,“希尔卡”高炮和这场战争中另一个防空名星“萨姆”-6导弹受到阿拉伯国家的热烈追捧。

不过,苏军在总结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期埃及和叙利亚机械化部队失去由“萨姆”-2、“萨姆”-3和“萨姆”-6导弹系统构成的战役防空力量掩护,遭受以军战机狂轰滥炸受到重大损失的惨痛经验后认为,这种自行高炮系统远非完美,仍有许多缺点,如火炮射程偏小(仅2000米),射高也明显不足(仅1500米);火控系统还不完善,容易丢失目标,另外就是火炮口径较小、弹丸威力较低、毁伤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加以改进。这一时期,美军大力发展的A-10新型攻击机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即将列装,它们具有极强的低空、超低空突防,并可携带了大量反装甲武器弹药,对苏军机械化师、团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美军当时现役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所携带的机载反坦克导弹射程已达4~5千米,而不具备对付多目标的能力、射程较近和杀伤力不足的 “希尔卡”自行高射炮系统,无论如何都不是其对手。苏军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自行式野战防空系统取代“希尔卡”23毫米自行高射炮,以全面提高机械化部队的野战防空能力。针对以上问题,苏军认为必须从增加火炮口径、配备全天候火控系统和增加导弹系统三个方面,以弹炮结合的方式研制新一代野战自行防空系统。“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发展大记事

实际上,早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苏军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就认识到了“希尔卡”23毫米自行高炮系统在射程和射高方面严重不足。1970年6月8日,苏联部长会议国防委员会就下达了第427-151号文件《关于研制新一代自行式防空系统的决定》,未来用于取代“希尔卡”23毫米自行高炮系统。该武器系统由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负责总体设计,系统代号为2K22(弹炮结合部分代号2S6)。其中,火炮和导弹结合部分由图拉设计局负责研制,全套雷达、通信、导航电子设备由乌里扬诺夫机械厂负责研制,光电稳定瞄准系统由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信号旗设计局和列宁格勒光学机械厂联合研制,履带式通用底盘由明斯克拖拉机厂负责研制生产。由于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科研实力雄厚,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论证试验,该系统研制进度总体比较顺利,至80年代初已完成大部分研制工作。

1980年8月至1981年12月,系统开始在顿库斯克靶场进行武器系统国家试验鉴定,并完成定型试验,新一代自行式弹炮一体防空系统被命名为“通古斯卡”。

1982年9月8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批准“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投入小批量生产,进入军方早期实验部署和作战试验鉴定阶段。此时的“通古斯卡”系统只携带4枚导弹。

1986年,首批基本型2S6“通古斯卡”系统正式装备原苏军驻前民主德国的团属混合防空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装备部队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此后,苏军对该系统进一步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可靠性、信息化水平和作战适应性。

1990年8月,改进型“通古斯卡”-M(系统代号2K22M)在艾姆宾斯基国家靶场通过试验定型,并于同年投入生产和装备部队。主要改进之处是为系统换装了可与连指挥所“朗日尔”指挥系统(PU-12М)和上级指挥所PPRU-1系统相联系的新型电台,以及用新的供电系统更换了燃气轮机供电部件,工作寿命从300小时提高到600小时。

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由于苏军“通古斯卡”系统一直采取严格保密措施,西方国家对该武器系统一直难知详情,将其误以为是一种新型双管30毫米自行高射炮,并命名为M-1986式30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后来,北约组织发现这是一种新型自行式弹炮合一武器系统,将其正式命名为“萨姆”-19(SA-19)地空导弹。

1992年,“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在莫斯科航空展上首次亮相,引起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同年,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采购20套的合同,每套出口单价约为600万美元,整个2K22/2K22M防空系统(6辆战车及配套装备)的报价约为6000~6500万美元。

1992—2000年,俄军根据海湾战争经验,针对武装直升机、巡航导弹、无人机等目标威胁日益增大的问题,对2S6M“通古斯卡”系统进行现代化改进升级,进一步提升其信息化水平、缩短反应时间和增加火力射程。

2000—2002年,改进型2S6M1“通古斯卡”-M1(系统代号2K22M1)在国家靶场进行试验定型;

2003年8月,改进型2S6M1“通古斯卡”-M1正式定型,并于同年列装俄陆军防空部队。

装备现况

据有关资料,截至1993年1月,俄罗斯共生产并装备了424辆基本型2S6“通古斯卡”防空武器系统。至1996年1月,俄罗斯共生产了549套“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其中,除印度于1992年采购装备了20套外,其余大部分装备俄罗斯陆军,白俄罗斯军队也有苏联解体留下的数十套装备(具体数量不详)。此外,1999年,印度再次与俄罗斯签署了采购60套“通古斯卡”-M1的合同(此时该系统尚未正式完成研制)。2005年6月,摩洛哥也向俄罗斯订购12套 “通古斯卡”系统。总体上,由于“通古斯卡”系统是全部采用履带式底盘的重型装备,虽然系统性能比较先进,但价格也比较昂贵,出口量不是很大。近年来,经过几轮军事改革和调整,俄陆军防空兵装备编制实力也不断压缩调整。目前,俄陆军共编有约250套“通古斯卡”防空武器系统,主要编配在摩步旅/坦克旅的防空营中。其中大部分为基本型 “通古斯卡”(2S6)和 “通古斯卡”-M (2S6M),只有少量新改进型“通古斯卡”-M1(2S6M1)系统。

结构和技术特点

“通古斯卡”-M系统 该系统采用GM-352型履带式底盘,战斗全重34吨。炮塔两侧各装有2门30毫米机关炮,各炮下方装有一部四联装导弹发射装置,共装8枚9M311防空导弹;炮塔后部安装了一部搜索雷达,最大搜索距离18千米,炮塔前部装有一部跟踪雷达,最大跟踪距离13千米。具体由下列模块组成:炮塔、2A38式双管30毫米自动炮及其弹药、9M311式地空导弹、1PL144M 目标搜索/跟踪雷达系统、1A29M光学稳定瞄准具、1A26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姿态稳定和测量系统、液气悬挂装置的GM-352履带式底盘、通讯系统、测试设备、导航设备、维护支持系统、核生化防护系统。

“通古斯卡”-M防空系统采用2A40M炮塔。该炮塔为全焊接钢制结构,可360°旋转,位于底盘中央。炮塔前部装有跟踪雷达天线座,后部安装了搜索雷达天线座。不使用搜索雷达时,可以将天线收起,以降低车体高度。车长和一名雷达操作员并排坐在炮塔内前排,同处一个可转动的小型指挥塔中,车长居右,雷达操作员居左,一名炮手则坐在他们后面的中间。车长座位上方设有一圆形向前打开的舱盖,其上装有3具潜望镜,炮塔中间部位有一个朝后打开的舱门。有些2S6M的炮塔上还安装了红外探照灯。炮塔内部主要安装有车长控制台、雷达操作员控制台、炮手工作台三个席位,还装有控制火控高低瞄准的液压装置、1PL144M雷达系统、1A26M车载计算机系统、1A29M光学瞄准具以及用于雷达系统的冷却装置和1K28空调器。

车长控制台位于炮塔前右侧,车长座位的前方有3个大型仪表板。P-173甚高频无线电台控制部分位于车长右边,可在30~76MHz的频率范围内利用10个预选频率工作。炮塔顶部右侧的鞭状天线保证电台的通信距离达20千米。车长左边雷达屏幕上方的PUIM仪表板用于控制1A26M车载计算机系统,选择作战方式。它还装有告警信号装置,提前5秒通知车长,有空中目标将进入预选武器系统的火力区内,从而大大避免了无效射击。雷达屏幕右侧的OK1M仪表板由车长用来控制操作搜索雷达和1PP-l38敌我识别系统。通过控制开关和操作键,可将折叠在炮塔后面的天线架设起来,还能进行功能检查和选择工作模式。

雷达操作员控制台位于车长左侧,雷达操作员的前方有3个仪表板,用于控制雷达。此雷达将目标距离、高低角、方位等数据连续不断地传输到火控计算机。根据这些信息,计算机向武器系统下达瞄准指令。左边的SI2M仪表板用于功能测试和检查,在其矩形屏幕上以模拟方式显示出目标距离和高低/方位角;其右边的SI1M仪表板用于选择工作方式,并且专门显示目标距离的模拟图像;SU5M仪表板上装有工作方式选择控制键,其中有一个键专门用来将搜索雷达获得的目标距离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利用该仪表板下面右侧的手柄,可以手动或半自动输入距离、高度和方位等各种信息。还有一个全自动操作手柄。

炮手工作台装有lA29M光学瞄准具、2个作战控制仪表板、核生化分析装置和人工瞄准用手轮。位于炮塔中心的光学瞄准具观测孔,在车体运动过程中由一个钢门遮盖保护。炮手座位左侧的PP控制仪表板用于控制导弹的发射和三防系统的操作。显示装置能显示出哪些导弹处于待发状态,按动控制键,这些导弹便可进入“导弹使用”模式,随动于火炮。炮手前方的PN仪表板用于选择光学瞄准具以及将要采用的武器,并且控制发射。稳定的光学瞄准具可作为一个备用跟踪装置,将目标数据传输到火控计算机。还可以利用这个瞄准具来计算导弹距离瞄准线的偏差值,然后将其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发出修正信号。

“通古斯卡”-M系统的火炮武器是2A38型30毫米双管自动炮,分别位于动力驱动的炮塔两侧。该炮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每门火炮的两根炮管可交替发射。身管较长,由防护罩保护以防炮弹破片。每门火炮中有一根炮管的炮口部装有初速测量装置,所测数据自动传输到火控计算机,另一根炮管带有一延长部,它将此炮管发射的炮弹与测速线圈相隔离,因而可保证测速的正常结果不受该炮管的发射影响。火炮采用液体蒸发冷却方式,冷却液为循环流动的水。该炮采用弹链式自动供弹系统,双向供弹,备弹1904发。两门炮各有独立的供弹装置,倘若一门炮发生故障,另一门仍可射击。补给弹药时,弹药运输装填车上的起重机自炮塔顶部的舱门将弹药送入弹箱,空药筒和可散式弹链自侧面抛出。该炮采用电击发方式,指挥员可以通过火控计算机选择控制点射长度,对空中目标实施1~3秒的点射。火炮高低射界为-6°~+80°,俯仰速度为30°/秒,单管射速1950~2500发/分钟的范围内可调,双管最大射速为5000发/分,可采用弹种包括高爆破片榴弹、燃烧弹和曳光高爆榴弹,以一定间隔混装于弹带内,使用触发/时间引信,对飞机的杀伤概率为 32%~72%。

“通古斯卡”-M 配用的9M311防空导弹,北约称之为“格瑞森”,代号为“萨姆”-19。该导弹采用两级火箭发动机,前部有4个固定翼和4个控制面,起飞发动机尾端有4个环形尾翼,工作完毕后与前部续航发动机和战斗部分离。导弹长2.5米,弹径150毫米,全重42千克,战斗部重9千克,最大飞行速度900米/秒,平均飞行速度600米/秒,最大射程8千米,有效射高3500米,目标最大飞行速度500米/秒。导弹的战斗部为破片/连续杆式,采用激光触发/近炸引信,可直接命中目标爆炸或距目标5米处爆炸,对飞机的平均毁伤率为45%~70%。该导弹起始段为半主动无线电指令制导,后转入红外寻的。起飞发动机分离之后,导弹尾部的脉冲光源开始工作,光学瞄准具中的测向器自动跟踪飞行中的导弹。在导弹的整个飞行过程中,炮手始终要将光学瞄准具中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导弹弹道与瞄准线的偏差可以自动计算出来,用以发出航向修正信号。由于导弹脉冲光源的脉冲频率极为特殊,火控雷达的波束也很窄,9M311防空导弹具有极强的抗电子干扰和烟幕干扰的能力。但由于在整个攻击过程中都要借助光学瞄准具来跟踪目标,所以该导弹只能在白天或能见度良好条件下才能使用,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两部4联装9M311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分置于左右火炮的外侧,4个发射筒为一组,成双排配置,能独立进行俯仰运动,共携带8枚9M311导弹。发射装置外侧有装甲板防护。选择导弹时,一排发射装置自动随动于火炮,瞄准速度降到10°/秒。即将发射之前,炮塔稍微偏离轴向,以避免发射时产生的烟雾影响正在跟踪目标的瞄准具。为防止导弹在离开发射装置时受损,2S6M防空系统在连续发射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发射导弹后,武器系统重新回到闭锁状态(-6°),从而保证瞄准线不受影响,在跟踪目标期间,炮塔也不能转动。

“通古斯卡”-M防空系统的火控设备由1PL144M雷达系统、1A26M数字式计算机、1A29M稳定式光学瞄准具和姿态稳定及测量系统组成。雷达系统和光学瞄准具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天线旁瓣对消技术、波束稳定技术和相参放大发射机等,具有优良的低空性能,跟踪雷达的测角、测距精度也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

1PL144М雷达系统由1部目标搜索雷达、1部目标跟踪雷达和1部1PL-138敌我识别器组成。目标搜索雷达位于炮塔后部,天线为抛物面型,不用时可折叠放下来,工作频率为E波段,天线转速为1圈/秒,最大探测距离18千米;目标跟踪雷达位于炮塔前部,天线为圆盘形,有火炮和导弹两种工作模式,工作频率为J波段,最大跟踪距离为13千米。它有两种工作方式:选用火炮时,用来跟踪目标,将目标数据传到火控计算机,控制火炮;选用导弹时,雷达首先跟踪目标,然后交给光学瞄准具瞄准目标,随后炮手通过其光学瞄准具进行目标跟踪,由雷达将弹道修正指令传给飞行中的导弹。跟踪目标时,天线可220°旋转。安装在炮塔后方的E波段搜索雷达,天线可以360°/秒回转,不使用时可折叠在炮塔的后面,工作时以7.5°仰角发射信号。lA26M数字式计算机监督武器系统的状态、炮塔方向瞄准的传动装置的状态,以及整个系统在作战全过程中的状态,给出目标参数,计算火炮和导弹的射击诸元。lA29M稳定光学瞄准具装在炮塔顶部,用于探测和跟踪目标,确定被跟踪目标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传送到数字式计算机。不用瞄准具时,可用装甲护罩将其遮盖,护罩能向前转动150°。姿态稳定和测量系统测量所有的倾斜值,并将这些数据输入到车载计算机。计算机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向雷达和光学瞄准具发出的稳定指令,从而使火炮能在行进中瞄准和射击目标。

ߝW]nt۵vEA5@vML]z6MvSS5`uMuԿu|OL]vK5M07M:M=3}u3t�.c7a0u^ii]bb׭͒z]Mۯ_}]ӟ5^iv-uvN{5M?m^tOLm6Ѩky计划,只有国土防空军采购了数十套用于保护S-400等重要防空反导系统的阵地。但从长远来看,俄陆军也难以再投巨资对“通古斯卡”系统升级大改了,2020后其地位将会被逐渐“铠甲”-S1系统所取代。

(编辑/栀子)

推荐访问:低空 杀手 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