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读书心得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1 08:43:19   浏览次数:

zoޛ)j馟i^?xiM}}v׽}5uO}__=_z_uky工作期间,王助成功改进了波音原有的飞机设计,解除了波音公司的困境,为波音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王助回国后,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抗日战争期间,他组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并亲自参与研制了多种竹木复合结构的飞机部件。王助是我国近代航空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除了冯如和王助,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航空先驱:比如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新纪录,回国后筹建了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制造了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乐士文号”的杨仙逸等。

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空军重要性的凸显,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在中国各地纷纷成立,飞机制造者们开始从国外引进飞机并进行仿制。除此之外,中国开始了航空工程人才的培养,成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构,更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钱学森、吴仲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当中国航空工业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时,战乱频起。日军的轰炸,战乱中机厂的多次搬迁,损失殆尽的设备,残破瓦解的工厂,使得基础本就薄弱的中国航空工业停滞不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日渐强大的航空工业,便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的。六十多年来,无数航空工作者为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终于使我国跨入了航空大国的行列。

中国的航空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引进仿制到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艰难阶段,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成绩,中国终于迈进了世界飞机制造业先进国家之列。我国生产的“歼-7”和“强-5”等军用飞机出口到国外,为国家创造大量的外汇。

陆孝彭主持设计研制的“强-5”型战斗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强-5”的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也可用于完成对空作战任务。在1990年第37届巴黎国际航展上,实物参展的“强-5”被誉为“亚洲明星”,成为国际公认的名机。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外形优美,航电、雷达系统先进,近程空中格斗能力高强。远程空中拦截作战能力也很强,是以制空作战为主要作战任务的优秀战机。

我国最新的舰载战斗机主力机型是“歼-15”战斗机,绰号“飞鲨”,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2012年11月,“歼-15”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是辽宁号配备的主要机型之一。

在努力发展军用航空的同时,我国航空工业顺应世界潮流,开始转向民用领域,研制出了AC313直升机、ARJ21支线客机等。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正在上海组装,预计2015年底,中国人的大飞机将飞上蓝天。

寰宇探秘——中国航天史

人类航空航天技术鼻祖、伟大的航空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首先要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

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人类的双脚总是被束缚在地面上。这可急坏了渴望探索宇宙空间的人们,得想个办法!聪明的科学家们最终发现:速度可以帮助人类战胜地球引力,要使一个物体离开地球,可以沿着与地球引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给它加力,使它做加速运动,当物体达到一定速度时停止加力,它就能以惯性一直向前飞行,从而脱离地球。要想让航天器绕地球表面飞行,即让航天器做圆周运动,其运动速度必须达到7.9千米/秒,这个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物体脱离地球必须达到的速度为11.2千米/秒,这个速度被称为“第二宇宙速度”。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秒,这个速度被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脱离地面的束缚,就能成功进入太空了吗?那可不一定!宇宙的环境非常恶劣,失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太空的强辐射环境会给直接暴露在空间里的任何生物造成直接伤害。还有强大的太阳耀斑,当它爆发时,会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导航设备破坏等现象。所以,只有特别的航天器可以进入宇宙空间,它必须能够对抗恶劣的宇宙环境,模拟生命所需的外在环境条件。哦,看到这里你该明白了,我们所说的“航空”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叫航空,所使用的飞行器有飞机、直升机、飞艇和热气球等。人类冲出大气层,到太空中去活动叫“航天”,也叫宇宙航行。所使用的飞行器叫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深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

飞向太空的翅膀

——运载火箭

开展航天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进入宇宙空间。任何失去翅膀的鸟儿都无法在空中翱翔。运载火箭,就是人类飞向太空的翅膀。运载火箭可以产生极大的推力,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把各种类型的航天器送到太空里去。运载火箭技术,是所有航天技术所依赖的基础。从空中向下一眼看过去,火箭像是一个细细的高耸的柱子,这个柱子有几十层楼那么高,它的外部是厚厚的保护层,能把内部仪器和空气隔离开,这样就能保护火箭的内部设计。在火箭发射场地,当我们听到“10,9,8……”这样的倒计时,就知道是火箭即将点火发射了。当火箭点火之后,就会从底部的喷管里喷出很多气体,正是这些喷出的气体使火箭获得上升的力量,飞向太空。运载火箭的发射,包括起飞、加速、入轨、箭器分离等程序。如果发射的是回收式航天器,最后还有回收程序。

1970年,我国成功研制了首枚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在之后的四十多年中,我国屡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15个型号的运载火箭,形成了“家族式”系列。预计于2015年,我国将推出“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它的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天宫”系列空间站的建设、探月工程和其他深空探测任务都要依赖它。“长征五号”是一款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大型运载火箭。

造福于人类的勤务兵

——人造卫星

仰望星空,繁星密布。其中有很多颗是人类至今仍无法企及又十分陌生的神秘星体,但也有不少颗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同样可以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数不胜数的人造卫星承担着各式各样的使命,为人类默默服务着。有的卫星如同太空中的“超级间谍”,行使着侦察、监察的任务。据说,美国目前70%以上的情报是通过卫星侦察获得的。有的卫星能够转发无线电信号,如同太空中的通信中继站,它们是通信卫星。有的卫星让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发生功效,这种卫星叫作导航卫星。还有一种卫星是在太空安置的“气象观测站”,它们的名字叫气象卫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应用卫星,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1970年4月24日夜,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茫茫星海中,《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独立研发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卫星系列等六大卫星系列。

征服太空的起点——载人航天

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人类航天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人类走向宇宙、征服太空的至关重要的历史性的第一步。今天的载人飞船,不仅可以载入多位宇航员,还可以让宇航员成功地出舱漫步;不仅可以实现太空对接,还可以安全返回,让宇航员来去自如。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个伟大而特别的日子: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起飞,这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本次飞行任务,在绕地球飞行76圈后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2008年9月25日,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飞入太空。期间,翟志鹏身穿舱外航天服,挥舞国旗进行了出舱活动。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共进行了19分35秒。2011年11月,先后上天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中浪漫邂逅,圆满完成了无人交会对接的任务。这次相聚仅仅经历了14天,它们就不得不忍痛分离,“天宫一号”被孤独地留在太空中漂流。为了我国的空间站计划,航天专家们必须为“天宫一号”再派“新人”。

2012年6月16日,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和景海鹏、刘旺乘坐“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神舟九号”不仅为空间站送人送货,还将“天宫一号”上的部分物品带回地球来,第一次全面实现了天地往返运输。“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的是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宇航员是“坐飞船”的话,“神舟九号”的宇航员就是在“开飞船”了。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将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送入了太空。6月20日,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开始了,六千多万名师生同步收看了这次活动的实况。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五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运动特性等现象。通过观摩和互动,学生们更加热爱航天、崇尚科学了。

去嫦娥姐姐家做客——探月工程

2004年1月,我国为启动的月球探测工程起了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嫦娥工程”。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这个名字正来源于我们前面讲过的“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嫦娥工程”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实现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发射月球探测器着陆月球,并在月面上巡视考察:第三步是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面探测采样后返回地球。预计到2020年,在实现月球探测“绕、落、回”的三步目标后,中国将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真正实现嫦娥姐姐入住广寒宫的梦想。

太空里的神奇宫殿——空间站的建立

太空环境恶劣而且复杂,人类无法直接在里面生存,但我们可以造一座结实的“宫殿”,再把它送到太空里去,我们就能在宇宙里生活工作啦!小朋友们可能有所不知,在航天飞行中,航天器除受引力作用外,不时还会受到一些非引力的外力作用,但这些力一般都很小,产生的加速度也很小。通常,我们将这种微加速度现象称作“微重力”。微重力环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在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等航天器的微重力环境中,生产过程和生命活动都几乎不受重力影响,这样就能生产出地球上没有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新物种。因此,在太空中建立科学实验站非常重要!我们在太空中建设的“宫殿”便具有这样的功能。

2011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它在太空中独立运行了两年,圆满完成了使命。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它们比“天宫一号”对接口多,功率大,载人工作时间长,可补加推进剂。2020年,我国将建成长期驻入空间站。到那时,科学家将在空间站上开展多种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成果将为中华民族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做出重大贡献。

编后语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是不是对祖国航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啦?我们祖国的航空和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十分艰难的发展过程,在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下终于建成了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航空、航天工业体系,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每个人都该为之感到骄傲!请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吧!

推荐访问:冲天 中国航空 一飞 航天史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