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实习心得

少年“扬基”之烦恼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10:13:30   浏览次数:

zoޛ)j馟i{ݴuuu5^5iy4�4LC5i93ni<3]߯i83nۣ6ͺC8;3Om:δ_δ]CO5SEi\W3V工作,它必须适应预计的国家安全目标以及预计的威胁,而这两者均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重大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将XM1的基础设计视为一个框架,那么美国在为这个框架进行子系统技术填充时,表现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种成熟心态——在子系统的选择上并不一味追求所谓的“技术先进性”,而是有着更全面的综合考虑。举例来说,XM1在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之间,虽然抛弃了技术上相对“保守”的柴油机,选择了技术上较有风险的燃气轮机,但这正是将动力系统作为“框架”的一部分加以考虑的结果,也是从“巴顿”系列旺盛生命力中汲取有益经验的一种反映,美国坦克设计师和军方一致认为,只有一个性能上强劲、稳固,技术上又有着一定前瞻性的动力系统作为基础,XM1的设计框架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设计上强调的可拓展性和技术升级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不过,与动力系统上的“冒险”相比,XM1在火控和军械系统上又表现出了一种精明的保守。同当时参加美国陆军坦克选型的德制“豹”2AV坦克相比,XM1与基本型M1的技术层次相对较低,其火控系统是相对简易的“下反式”,火炮则延用了M60系列的M68 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而不是炮口动能更大、初速更高且技术上已经成熟的RH120 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究其原因,在于美国陆军认为,采用了新型弹药的M68 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在有效射程、精度和威力上,与RH120 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差别不大,完全能够应对一段时间内的现实性威胁,更何况M68实际上是基于英制L7 105毫米坦克炮的美国许可证版本,是当时西方坦克的标准军械,无论火炮本身还是弹药,其储备量和通用性都较之新锐的RH 120优势太过明显,对于整辆坦克的成本控制更是至关重要。美军放弃“豹”2 AV的理由正在于此。美军在上世纪70年代的最后3年中,对运到本土的几辆“豹”2AV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后认为,采用这种德国坦克的主要问题是单车成本太高。而参与对“豹”2AV进行技术鉴定的公司更是详细指出,如果要在美国土本生产“豹”2AV,并将其作为美军下一代主战坦克全面替代M60“巴顿”系列,那么其单车价格要比生产XM1高出25%。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XM1与基本型M1都采用了较为“低端”的M68 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和“下反式”火控系统,这种“保守”与动力系统上的“冒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坦克设计理念成熟与否也就由此可见一斑了。毕竟坦克设计的“诀窍”,正是在于“取舍”的高明。

结语

探讨美国坦克设计理念演变的一个启示就是后来可以居上。整体来说,美国坦克设计,走过了一段轨迹曲折的坎坷之路。美国人在装甲战斗车辆方面的“天赋”向来有限,甚至于连“什么是坦克”都没能搞清楚。不过,二战结束时,美国从德国缴获了大量的相关技术,而且很多技术人才最后也流入了美国,同时由于战后初期英国经济困难,美国还得到了大批来自英国的技术移民。美国最大的优势还在于雄厚的一般工业基础,以及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科研环境,加上巨大的财力,这些优势使美国可以不惜工本地用时间和金钱进行大量的摸索。当然,在摸索的过程中,会走一些弯路。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路上,需要更多的不是探索,而是验证。这个过程可以有的放矢,较少无用功,“巴顿”系列就是如此,它们的基本设计笨拙而平庸,毫无革命性和闪光点,但却实用,而且在经过一系列“小步快跑”式的技术改进后,符合了冷战大部分时间的战场现实。

这说明,坦克这类地面装备的技术研究不是巫术,只要方向对头,知其然是可以用时间和金钱堆出来的。但到了接近世界前沿甚至超越之后,“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更常见的情况。“只要方向对头”是实干结硕果的一个前提,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技术方向当然是战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但在不同时期,技术方向常常有不同的重点。与战争时期,战术引导技术,战术要求成为技术方向主要动力的情况不同,在和平时期,常常是技术引导战术,技术发展作为技术方向的主要动力。然而,技术引导可能脱离战术需要,事后诸葛亮是容易做的,但是站在技术前沿,常常会被眼前的种种可能所迷惑,最闪光的道路不一定是通向光明的道路,技术上全面冒进的MBT-70,其最终失败就是很典型的一个证明。

不过,经历了MBT-70的失败后,美国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意识到技术引导必须与战术需要高度吻合。此后推出的M1系列,终于以“得当的取舍”和自顶而下的“基本框架”,在设计上大获成功。事实上,今天的M1A2SEP与30年前的基本型M1相比,作战效能提高了几倍,但车体结构和基础部件却几乎没有变化。

推荐访问:烦恼 少年 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