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实习心得

凤山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6 09:14:42   浏览次数:

[摘要]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生态旅游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通过对凤山地质公园的调查,分析了其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对应的合理的对策与建议,为其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地质公园;生态旅游;问题;对策;凤山

[作者简介]刘艳芬,广西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赖家业,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广西南宁530005;韦业烈,凤山县旅游局局长,广西凤山547600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2-0033-03

所谓地质公园,是指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近年来,随着地质科普旅游的兴起和生态旅游理念的引入,地质科普旅游和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凤山地质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05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岩溶地质公园,2010年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广西首处世界地质公园。凤山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优美,且处于“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上游,素有“长寿之源”的美称。因此,考察凤山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其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凤山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凤山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极具富集性、科学性、奇异性和综合性,其系统性、典型性、自然性、优美性是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三门海天窗群于2005年被国际洞穴协会专家组考察定位为世界唯一的水上天坑;穿龙岩洞厅是世界第五大洞穴厅堂,内设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洞天剧场;鸳鸯泉两眼泉水虽然相隔仅40 m,水色却一清(绿)一浊(蓝),奇妙无比;鸳鸯洞为云贵高原南缘岩洞中高位双层溶洞,洞内大厅规模宏大,排名中国第九,洞内石笋高大,形态奇异,仅10m以上高度的石笋有20多个,6m左右高度的石笋更是不计其数,堪称高大石笋、石柱博物馆。江洲仙人桥是跨度位居全国第二的天生桥(跨度144m);与仙人桥紧紧相连的江洲地下长廊是国内第三长的地下洞穴长廊,已测长度37km,预计长度超过100km。2010年11月,凤山地质公园三门海天窗群、鸳鸯泉一鸳鸯洞、江洲地下长廊一仙人桥、穿龙岩一桃花源等4个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目前,公园内开发较为成熟的景点有三门海天窗群(含社更天生桥和雷劈岩)、鸳鸯泉、鸳鸯洞、穿龙岩,已开发但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的景点包括内龙、南天门、阴阳山、江洲仙人桥等;江州地下长廊尚未开发,仅供科考探险。此外,地质公园内蓝衣壮族、蓝靛瑶族、高山汉族构成了以“蓝”为基调的独特的原生态蓝色民族文化,更为其开展生态旅游增添了神秘的魅力。

近年来,风山地质公园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激增。2002年,年接待游客仅为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20万元;2009年,园区内共接待游客52.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143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10.86倍和40.48倍。2010年,凤山地质公园共接待游客72.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71.8万人次,入境游客为0.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5亿元。凤山地质公园已成为桂西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生态旅游已逐渐成长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二、存在问题

凤山地质公园在保护地质遗产、保育自然景观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地质遗迹大多数保护完好,生态环境优良;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尚未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在生态保护的既定前提下,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凤山地质公园具备地质和公园双重特征。首先,它和其他公园一样,承担旅游、休憩的社会角色,作为自然观赏区,具备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具有满足人们观赏、休闲、娱乐等的社会功能,亦是发展旅游业促进凤山振兴的经济载体。其次,凤山地质公园具备和其他公园不一样的地质特征,因而,除了一般自然公园旅游活动提供的“吃、住、娱、游、购”外,还具备“学、研”等内容。“寓教于游”才能真正体现地质公园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把以自然科学内容占主导地位的地质公园建成科学普及基地。

目前,凤山地质公园的旅游产品仍局限于观赏游,且仅限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览和“象形故事”式讲解,未能让游客了解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和领略蓝靛瑶等蓝色民族文化。园区生态旅游仍然属于一般性观光度假的消费旅游,尚未提升到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的学习之旅、责任之旅。

(二)专业人才匮乏

首先,凤山地质公园缺乏专业的地质学方面的人才。没有地质方面的专业人才,便无法准确地掌握地质遗迹的发育、分布状况,从而无法科学、专业地保护地质遗迹。凤山地质公园内仙人桥景区的江州地下长廊,目前仍未探测清楚其具体长度,洞内地质遗迹无法一一查明,这为制定下一步切合实际的开发和保护规划带来很大阻力。

其次,凤山地质公园缺乏专业的地质导游。地质导游是一种科学导游,导游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地质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导游技能培训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其讲解的目的是要让科学知识能够普及,并借此让旅游者认识到地质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保护意识。凤山地质公园的导游尚未接受系统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培训,在讲解过程中,未能让游客明白岩溶形成的过程,也没有向游客传达岩溶地质地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提高导游素质,加强导游培训,是凤山地质公园的当务之急。

(三)配套服务滞后

第一,凤山地质公园内基础设施条件差。如三门海景区是需要通过游船进行水上游览天窗群的。目前,三门海景区有大小船只共20条,一次输送旅客能力为160人。每次游程约50—60分钟。然而,由于三门海景区的特殊景观,一次只允许一条游船通过,丰水期则只有小船可通过,大大降低了旅游接待能力。故每逢节假日和黄金周,游客量激增,多数游客排队等候游览的时间长,对此颇有微词。

第二,旅游服务滞后。人在旅途,“吃、住、娱、游、购”是游客的基本需求。因此,餐饮、住宿就显得尤为重要。凤山地质公园的旅游服务主要依托县城,凤山县拥有大大小小宾馆虽多,除一家四星级酒店之外,均规模不大,接待能力较低。故节假日和黄金周,房源紧张问题凸显。

第三,凤山地质公园的旅游商品匮乏。仅三门

海景区附近居民在景区停车场附近设摊销售当地土特产,尚未形成旅游商品特色品牌和规模。旅游商品的开发脚步滞后,凤山县域内尚无大型土特产种植基地。

(四)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是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关系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凤山地质公园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很多游客只知道三门海景区,对地质公园内的另外三个景区(穿龙岩景区、鸳鸯泉景区和仙人桥景区)了解甚少,故游完三门海便匆匆离开,出现游客“走进来、留不住”的现象。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规划,生态保护优先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的规范性文件。做好凤山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中长期总体规划和各个景区的重点发展规划,要与地方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尤其要做好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规划。环境规划虽然不能确定不同功能区可以发展什么项目,但可以明确规定不能发展什么项目。要在规划中明确规定生态保护优先,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宁愿不开发,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同时,规划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的批准,并制定相关的法令、法规和指导性文件,以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引进地质专业人才,深入开展地质遗迹研究

全面掌握地质遗迹资源,是进行资源开发保护的前提条件。应大力引进地质专业人才,深入开展地质遗迹的调查和研究,摸清风山地质公园内的资源状况,掌握地质遗迹发育、分布的规律,为地质公园进一步开发提供准确、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建立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代表地质公园的形象。因此,应建立多种方式对主管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导游进行培训,尤其是要培训出一支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导游队伍。地质公园的导游不同于其他自然公园的导游,不仅应具备导游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掌握园内地质遗迹的形成机理等相关地学知识。应制定凤山地质公园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抓好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是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凤山地质公园的宣传空间仍大有可为。应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可印发独具特色的旅游报刊、杂志和宣传小册子;与旅行社合作,将宣传凤山地质公园捆绑到他们的服务中;加强网络建设,制作风山旅游网站,及时更新旅游促销信息等;定期举办旅游节、旅游摄影展、探险等活动,扩大景区影响力;与主流媒体紧密合作,以新闻报导、专题介绍等形式推介凤山地质公园;等等。

(五)多方筹措资金,加快配套服务建设

建设、开发、保护地质公园,如若没有资金保证。一切都将只是纸上谈兵。风山县属国定扶贫县,经济力量薄弱,仅通过政府财政投入,难以保证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序进行。因此,应多方面筹措资金,建立健全的投资机制,争取从社会各界获得多种形式的开发资金。

同时,要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让更多的人进入凤山地质公园游览,增加门票收入。另外,要提高接待能力,除有计划地新建旅游宾馆之外,还可对接待能力不高的宾馆进行改造,以缓解旺季时房源紧张的压力。这样,将提高地质公园的经济收益,从而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开发、保护凤山地质公园。

四、结语

凤山地质公园的开发和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摒弃过去“先破坏,再整治”的老路,坚持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统一。在科学保护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开发生态旅游,坚持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努力解决好开发、保护与自然和谐之间的矛盾。

[责任编辑:霁月]

推荐访问:凤山 对策 旅游开发 地质公园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