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心得

美国陆军“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发展综述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8 08:42:52   浏览次数:

zoޛ)j馔��04_|_}}5|]ζm44��ӝuM<o6Ou^}]wߍU?r6]n7M?چ工作的分承包商包括联合技术公司、化学系统公司(负责研制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航空喷气公司(负责研制助推发动机)、罗克韦尔国际公司洛克达因分公司、洛克希德·桑德斯公司、霍尼韦尔公司空间系统集团、利顿数据系统公司(负责研制计算机软件和战术作战中心)、洛拉尔红外与成像系统集团(负责研制双轴万向悬挂式红外末段制导凝视导引头组件)、威斯丁豪斯船舶公司、道尼尔公司、BAE系统公司(负责研制生产红外导引头)、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负责俯仰动力装置的研制及试验)、汉密尔顿标准公司(负责研制推力矢量传动装置)、康卡伦特公司(负责为试验期间的回路模拟硬件提供“红鹰”实时Linux系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空间系统分公司(负责研制火力单元部署设备、支援设备和初始零部件)。

初期遍尝失败

尽管海湾战争向世人清楚地表明了反导防御作战的巨大价值,但是由于在作战中使用的“爱国者”属于低层防空反导系统,且只具备初始反导能力,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最大拦截高度只有约15千米,主要用于保护机场、港口、军事指挥中心、小城市等目标,防御面积较小。而且该系统对目标的拦截不能在足够高的空间进行,产生的导弹碎片经常落在己方或友军阵地上,会对地面人员和设施造成破坏。如果敌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弹头或化学弹头,这样的低层拦截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研制部署一种能在更远距离、更大高度上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先进防空反导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美国陆军对“萨德”系统进行概念研究和论证始于1987年。1992年9月,美国陆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与火控分公司一份价值6.89亿美元的合同,正式开始立项研制“萨德”系统,并同时将陆基雷达的初始演示/验证合同授予了雷声公司。次年10月,美国国防部又把“萨德”系统列为重点发展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核心计划。该系统随即开始了一系列的试验。

1994年5月,“萨德”系统拦截弹的动能杀伤器转向与姿态控制系统(DACS)成功进行点火试验。

1995年4月21日,系统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1次飞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此次试验对发动机、控制系统、助推器与动能杀伤器间的分离性能、导引头保护罩的热防护性能、动能杀伤器的自毁性能进行了验证,同时评估了转向与姿态控制系统发动机引起的侧向喷流对导引头侧窗及高度控制效果的影响。

1995年7月31日,系统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2次飞行试验。拦截弹发射后执行能量管理控制系统(TEMS)机动飞行(由于白沙导弹靶场的空域限制,“萨德”系统进行试验时严格要求拦截弹飞离发射装置后需要进行当时独具特色的TEMS机动飞行,也称为“螺形飞行”)。助推器分离后利用陆基雷达提供的数据进行中段制导。但由于拦截弹飞行速度超过了靶场安全限制而导致飞行试验终止。

1995年10月13日,系统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3次飞行试验,对能量管理控制系统、助推器分离阶段的阻尼装置、导引头数据收集、与地面作战管理系统的连通、发射系统、陆基雷达等做了测试。动能杀伤器亦演示了闭合回路导航,整个系统通过了软硬件的对接过程。

1995年12月13日,系统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4次飞行试验,这也是“萨德”拦截弹的第1次拦截试验,目标是“暴风”(Storm)靶弹。该靶弹采用“中士”导弹的第一级动力装置,其第二级动力装置则采用“民兵”I导弹的第三级动力装置。在燃料烧尽之后,第二级动力装置和制导控制装置仍与再入弹头(也称为战斗部)相连,以便为拦截弹提供单一目标。“萨德”系统雷达成功跟踪了拦截弹和靶弹,动能杀伤器红外成像导引头发现并跟踪了目标,但由于代用雷达第一次提供的目标信息出现错误,导致动能杀伤器耗用过多燃料修正弹道,致使拦截失败。

推荐访问:末段 高空 防御 综述 美国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