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心得

为了心中的那片靛蓝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8 09:47:04   浏览次数:

工作照被制成明信片在日本发行,这件事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从那时候,吴元新明白,他同蓝印花布缘定终生了。23岁时,吴元新进入无锡工艺学院学习工艺美术设计。又到专业学校学习纺织、印染技艺。毕业后,当地的旅游工艺品研究所聘请他担任蓝印花布工艺研究室主任,专门从事蓝印花布工艺的研究和设计。

1989年,吴元新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深造,接着他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得到民间美术系主任杨先让教授的指导。在北京的两年中,吴元新完成了海内外畅销不衰的鱼壁挂系列画稿,蓝印花布壁挂系列则荣获了全国旅游工艺品优秀奖。

踏破铁鞋寻画布,千辛万苦纳馆藏

学习过程中,吴元新还不断在民间广泛寻找古代留存的珍贵的蓝印花布。

为收藏一幅“吉庆有余”的蓝印花布被面,吴元新在海门的乡间小路上苦苦奔波,才从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手中换取了这幅被面;听说启东市永阳乡有一幅“状元及第”的包袱,吴元新走街串巷寻访,这也是目前仅存的蓝印与刺绣结合的藏品;启东市惠和乡有一位老人藏有蓝印花布寿枕,吴元新顶风冒雨,步行十多里路,来到他家,其子女深为感动,说服老人,将已保存100多年的“梅、兰、竹、菊”寿枕套交给他收藏。如今,他收藏的古旧蓝印花布有两万多件,纹样造型10万多种。

1996年,南通旅游工艺品研究所被兼并。吴元新不忍中断自己在蓝印花布上的追求,辞职下海。经过一年的准备,他在文峰公园内一个偏僻的院落里挂上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牌子,他把自己20年来收藏、开发、研究的成果和几百件蓝印花布精品布置成他梦寐以求的“蓝白世界”。后来,又在蓝印花布博物馆下面成立了染坊。白天,他在博物馆里接待宾客,晚上,他到染坊制作设计蓝印花布。那是一段苦涩中掺杂着些许甜意的生活。为了生计,他一周要跑两次到上海送货。来回坐船12小时,四等舱,夜里走夜里归。3年之后,博物馆终于渐渐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局面。

2002年,市政府投入巨资修建新的蓝印花布博物馆,以支持吴元新对蓝印花布的保护和继承工作。此举让吴元新“备受鼓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收藏之余,吴元新不忘研究。2004年,吴元新整理了馆藏明清以来实物及图片资料3000多件,出版了《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上、下卷,填补了中国蓝印花布纹样专著的空白。2006年,由蓝印花布博物馆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吴元新也被评为这一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

非遗传承一直是个难点,在吴元新看来,“传播是很重要的方面,我教学生,学生再教学生,这是一种传播。参加展会也是一种方式,展览做到哪,文化就传播到哪,此外,家族式传承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这些古老的纹样,饱含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记忆,现在看来依然非常美丽。吴元新说,今后5到8年,他要集全国民间印染行业的专家之力,编写蜡染、扎染、灰缬等染色技艺、容纳10万多个纹样共20卷的传统印染文化档案,这个想法得到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的关注,即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请专项资金。

冯骥才对吴元新有过这样的评价:“我们需要有像吴元新这样具有文化视野、文化眼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人,站出来守望我们的文化,弘扬我们的文化。”

推荐访问:靛蓝 那片 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