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心得

程开甲:于无声处铸惊雷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7 08:43:09   浏览次数:

“核弹试验赖程君,电子层中做乾坤。……技术突破逢艰事,忘餐废寝苦创新。戈壁寒暑成大器,众人尊敬我称师。”——中国核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

2014年1月10日上午,96岁高龄的程开甲登上领奖台,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当总书记与程开甲的手热情地握在一起时,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位鲐背之年的功勋科学家,在为“两弹一星”默默奉献50载后瞬间万众瞩目。

50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成功的背后是当时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坚守与奋斗。作为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早在1950年8月,程开甲就带着满腔报国之情和大量科技书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投身于中国的核能事业,成为业内闻名、外界不知的“核司令”。为此,中国核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写诗称:“核弹试验赖程君,电子层中做乾坤。……技术突破逢艰事,忘餐废寝苦创新。戈壁寒暑成大器,众人尊敬我称师。”

少时曲折路

程开甲祖籍安徽,祖辈早年从徽州到江苏吴江的盛泽经商。祖父程敬斋是丝绸之乡吴江远近闻名的成功商人,对子孙的最大期待却不是经商而是读书走科举功名之路。遗憾的是唯一的儿子程侍彤连秀才也没考上,后来买醉酗酒,还抽上了鸦片。

程敬斋遂将希望寄托到孙子身上,连名字都想好了——“开甲”,独占鳌头。不料,程侍彤连生了6个女儿,“开甲”之名多年闲置。就在程敬斋几乎绝望的时候,程侍彤娶了南浔镇一潦倒书生的女儿董云峰做妾,家境贫寒的董云峰不久就怀孕了。

新儿媳临盆那天,病入膏肓的程敬斋没有等到孩子出世不肯瞑目。第二天,董云峰生下一个男孩。程侍彤急忙奔进产房,将刚刚裹好的男婴抱到灵堂,高高举起,告慰离去的祖父:程开甲来了!全家人都在他身后跪下,一时间哭声大作。

祖父一死,家道中落。再7年,父亲去世了。程开甲的母亲地位卑微,两年后再也忍受不了白眼和屈辱离家出走。程开甲成了无人看管的孩子。他对家庭失望,耽于玩乐,小学二年级竟然接连留级两次,读了三年。家人将他转学,孰料他变本加厉,拿了些钱一人跑到上海疯玩,直到花光最后一分钱露宿街头。最后,家人将他找到带回,痛打一顿。

不料,这一顿痛打竟打醒了程开甲。他环顾周围,自己早就是班级里年龄和个头最大的学生。12岁的他感到羞耻,对自己说:现在起要发奋读书!

一年后,他考入著名的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这所教会学校培养了包括陈省身、李政道在内的10位院士,在此他接受了6年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基础教育和创新思维训练。初一,他成绩平平。初二,他的数学冒尖了,轻松地将圆周率背诵到小数点以后60位数,还将1—100平方表倒背如流。

初中时代,程开甲就立下壮志。他看了巴斯德的一本书,书里讲到巴斯德发现了细菌,然后把它用到酿酒业上,使法国的酿酒业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为法国政府偿还了一笔战争赔款。看到这些科学家追求真理、热爱祖国,对他的教育很深。那时起,他就想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对祖国有益的科学家。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有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等大师。1946年,经李约瑟博士推荐,程开甲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来到爱丁堡大学,成为被称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的M·玻恩教授的学生。玻恩一生共带过彭桓武、杨立铭、程开甲和黄昆4位中国学生。他们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满腔报国情

20世纪40年代,英国爱丁堡大学有一个来自中国的青年学者,每天除去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都埋头在课堂上、实验室和图书馆里。同学们都叫他波克(Book),连房东老太太对这个不爱交际的黄皮肤年轻人也常投冷眼,给他取了又一个外号“奶油棒冰”。

这个学者就是程开甲。他没有工夫去咀嚼这种寄人篱下的滋味,屈辱和苦闷都在他的沉默中变成了发愤攻读的动力。1949年的一天,他在报纸上读到一个惊人消息:中共在长江扣留了英国军舰紫石英号!那艘不顾人民解放军警告公然挑衅的英国军舰被解放军还击的炮火打伤了,英国朝野为此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中国有希望了!过去这么多年总是外国人欺侮中国人,现在中国人也敢还手了!也敢打外国人了!走,回祖国去!”程开甲决定回国。许多同学劝阻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程开甲。还是导师波恩理解程开甲对祖国的热爱,只是劝他“既然回国,就多带点吃的吧”。波恩亲自为程开甲送行,依依惜别。

1950年8月,程开甲迎着“刚刚升起的五星红旗”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回国后的最初十年,程开甲一直在母校浙大和南京大学任教,潜心研究物理学,并于1956年参加了“12年科学规划”的制定。在此期间,他撰写的专著《固体物理学》成为国内第一本固体物理学教材,为培养新中国的第一批固体物理学科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程开甲接到了调往北京工作的命令,但他并不知道具体是去干什么。直到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接任副所长时,才知道自己被“点将”参加搞原子弹。从此,他在不为外界所知的情况下,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核试验工作。程开甲回忆说:“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到那样一段波澜壮阔的事业之中。这种自豪,至今激励我还要干下去。为了祖国的强大,我愿意发挥自己的全部力量和价值。”

1962年,程开甲被调到国防科委,全面负责核试验工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做技术准备。此后,他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核试验研究所,开始了核爆炸的测试研究。在实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具体指导下,程开甲与其他几位科学家共同起草了首次核试验的测试总体方案,并很快组建起爆轰力学、光学、放射化学、核测量及自动控制等研究室,形成了一个专业配套的核试验研究所及一支核试验与测量、诊断的队伍。

深藏身与名

面对核试验准备过程的每一个疑点、每一个问题,程开甲从不放过,做到所有发现的问题决不带上场。为确保首次核试验万无一失,每次他都会亲自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包括最危险的爆心。

一天,施工正在进行,程开甲来到现场。在坑道口,因为洞内极其恶劣的高温、高放射性和坍塌等危险,技术人员担心发生意外,极力劝阻他不要进去。但程开甲说:“你们听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吗?我只有到实地看了,心里才会踏实。”他穿着简陋的防护服,顶着昏暗的矿灯进入坑道。

数不清有多少次彻夜不眠的讨论,也数不清有多少次风尘仆仆的奔波,更数不清有多少次时而提心吊胆时而惊喜万分的发现与探索……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全军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大力协同下,程开甲带领团队研制出一千多台测试、取样、控制用的仪器设备,取得了从无到有的开创性突破,为首次核试验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了!我国第一次核试验的测试也成功了!

程开甲从首次核试验中97%的测试仪器表上拿到了完整、准确的数据。而据记载,美国、英国、苏联在各自的首次核试验中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数据,法国则一点都未拿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骄傲。

但程开甲对此还不满足,因为他发现由于核电磁波的干扰尚有几个数据未拿到手。此后,他果断地提出了新方案。经试验,又拿到一批数据,其中包括两个珍贵的波峰数据。经过试验验证,他发明的“地下核试验测试新屏蔽法”有效而实用,让人们获得期待已久的“干净数据”。正是由于程开甲的坚实功底与严谨科学的作风,使他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内爆机制的研究也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构型设计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著名科学家朱光亚曾在写给核试验基地的信中说:“如果没有你们的艰苦奋斗、坚持攻关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很难设想这些年来我们能实现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天上到地下、从平洞到竖井等发展计划。”

在献身核事业的几十年间,程开甲没有公开发表过论文,但他的学术研究仍然硕果累累。20世纪60年代,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教科书;80年代,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高温和低温超导普遍适用的超导双带理论;90年代,他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TFDC(托马斯—费米—狄拉克-程开甲)”电子理论,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想。

一位记者曾问程开甲:如果你当年没有回来,你能想象自己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吗?

程开甲回答:“最多是一个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学家,会有一些发明创造,不过如此。可我回来就不同了,我能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呀!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可能到美国去喊美国万岁,我只能喊中国万岁。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本文摘自《核铸强国梦》一书,有删改)

推荐访问:惊雷 无声 程开甲


[程开甲:于无声处铸惊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