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心得

浅谈师范物理教学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6 08:43:26   浏览次数:

学生刚进入师范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但入学不久,就会因物理“ 难 ”而苦恼甚至失去信心。大多数人会感到从初中到师范力学学习 “台阶 ”很大。学习起来很困难,师范物理 “难 ”这个潜意识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他们,有的直到毕业。面对刚跨入师范的同学存在的这种问题,作为物理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精心安排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为跨越高台阶增添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教学过程中多做实验,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通过感官刺激,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及对物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做“筷子提米实验”,初看起来像变魔术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思索,学生对静摩擦力的存在就确信无疑了。讲自由落体运动时,用牛顿管演示,当看到金属块和羽毛同时下落时,同学们感到很惊诧,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除了书上规定的实验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正像朱正元教授提倡的那样:“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黑板擦、书、粉笔盒、讲台、笔等都可以当实验器材。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但“百见不如一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生是否动手做过有很大关系。

精心设计导入语:有人曾经把一堂好的物理课比喻为“风头、猪肚、虎尾”,即开头要象凤凰那样引人入胜。可见,精心设计好引导方法、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一堂课一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讲动量时,先放一段足球比赛片段,让同学们注意观看运动员的“头球”动作,问:若将球换成石头,那位勇敢的运动员还敢用头去顶吗?这时学生很兴奋地答到:“不能”。接着教师问:“为什么”?这样马上就就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如学习向心力时,首先放一段冰上芭蕾片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看美丽舞姿的同时再引导大家观察运动员转弯时身体倾斜的情景,接着让同学们回忆平时溜冰转弯时脚是怎样用力的。再思考:为什么田经运动会上跑步摔倒的地方,往往是跑道拐弯处,下雪天,汽车在转弯处速度要特别慢。讲“机械运动”时,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从脸旁抓到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会让学生感到好奇,好奇心驱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口语,口语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是师生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中介。恰到好处的教学口语具有神气般的效果,一段深刻精辟的阐述,会令学生终生难忘;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会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可见,教师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科学规范、精练简明、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还要有节奏感。悦耳的语言能使学生听起课来感到轻松,能增强学习兴趣。

现阶段物理学史在大多数师范类院校被设置为选修课,这样就难免会出现课时少,在教学中无法涵盖教科书中全部内容的现象。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从繁杂的教学内容中选取合适的课题来讲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之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收集大量相关资料。首先,选取教学内容要兼顾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兴趣。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必须根据教学要求拟定课题,完成教学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可以利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要讲内容的了解程度、感兴趣程度和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是否有帮助等。结合调查结果对准备内容进行取舍,再针对学生希望了解的内容对原有内容加以补充,使授课内容更贴近学生,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其次,选取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师范类物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成为教师,他们所学的内容会对其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选取课题时,一定要选取全面真实的、正面的和积极向上的教学素材,以免由于所选内容不当,导致扭曲事实,丑化科学家等。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当,学生就会把所学的内容在他们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讹传讹地传授给他的学生,这样下去对整个物理学的教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最后,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鼓励学生搜集史料。新的物理学史教学大纲增加了研究性课题,其中有一项内容是撰写科研小论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素材的能力。推荐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如《物理学课本中的物理学家》、《科学家的青少年时代》以及《伟大科学家的生活传记》等。查阅一些历史上有关对物理概念的诞生或物理现象的解释等的研究过程。这样,在自己亲手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更大热情。

二、降低教材难度,激发创新思维

刚入校的师范学生往往表现为意志薄弱,学习缺乏忍劲。如果进入新课学习,不设法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台阶,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望而止步。对物理产生一种“可敬而不可亲”的感觉。因此、在新课的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对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进行适当的语法分析,用浅显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他们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条件。对于较抽象的知识结合演示实验将其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如讲摩擦力的方向时,为了使学生对“相对”二字有一个较为透彻的理解,我做了这样的演示实验。如图一所示,将一粉笔盒放在书上,突然使他们向左运动,即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这时会看到粉笔盒和书相对与地向左运动,粉笔盒相对于书向右滑动。再引导学生分析出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即摩擦力的方向和粉笔盒对地运动方向相同,和粉笔盒相对书的滑动方向相反。

原子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不同于经典物理,对于微观体系不能直接观察,我们又无直接经验可直接联系实际,所以有许多新现象,新规律看似是不可思议的。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打破常规思想约束接受新思想,新规律,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史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经过反复多次的实践,从不完备到逐步深化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原子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很多物理模型,这些物理模型能很直观,能形象的描述适合微观规律的微观现象。如实体球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光谱,轨道等模型,这些看似简单的模型对学生理解掌握微观规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模型是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演示一些动态的模型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原子的跃迁,谱线的分裂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知识面兼顾适度原则。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适度原则的前提,太简单的知识容易让学生感到没有成就感,太难,太生涩的知识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原子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又很容易使其走向某一极端,这里就要有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在教学中既要以课本为纲,但又不能局限于物理学课本上的内容。一些内容是近代发展起来的,课程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加之推导比较琐碎,这样就使学生掌握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省略了一些复杂的数学推导,侧重于让学生把握物理思想和物理思维方法,在教学中适度渗透一些更前沿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力求使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向能力提高的更高层次的转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推荐访问:浅谈 师范 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