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致辞范本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化学教育(1901~1936)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7 08:46:51   浏览次数: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200240)...........

摘要.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化学教育重理论基础,震旦大学和金陵大学后期才有化学工程科。与1935年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比较,国防化学和化学工程在教会大学中几乎没有学校开设。虽然各校科目并不相同,但对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视则是共同的,在1936年以前,化学工程类系科课程则较少。对实验也非常重视,实验课时一般比讲授时间和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要多。教会大学严格的学分制和考试使学生毕业率很低,一般不到一半。但学化学的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多。

关键词.教会大学.化学系.化学课程.化学工程.毕业率.

中国19世纪中期在少数军事性质的学堂开设化学课,20世纪初教育部定学制把化学纳入中学课程,设分科大学堂化学门,化学教育初步形成。西方的化学教育形成于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进入的大量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学校则早在中国学制颁布前已开展化学教育,在中国国家教育体制之外形成了独立的一套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体制。20世纪20年代止,国外教会在中国办了约16所教会大学,学校均开设了化学科系。后来受中国政府要求先后立案,科系课程设置在与教育部要求无根本冲突下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大大发展,本文主要讨论1936年前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化学教育。

1.化学科系的设置

中国19世纪中期在少数学堂开设化学课,如1865年江南制造局,1874年~1914年格致书院(课程有矿务学、电、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及出版科学书藉,如1876年徐寿和傅兰雅出版期刊格《致汇编》),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习天文、格致、化学、医学、制造、测绘),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还有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厦门博文书院、宁波格致书院、杭州求是学堂、各省区制造局和军事学校,都教授化学,但课程简单不系统,多为中学程度[1]。20世纪初定立学制把化学纳入中学课程,设分科大学堂化学门,化学教育初步形成。西方的化学教育形成于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随着炮火进入的大量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学校则早在中国学制颁布前已开展化学教育。教育部曾在1934年大规模收集欧美各大学课程资料作为订立课程标准的依据[2]。.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化学教育是从在文科中开设化学课程开始,只有一两门化学课程,教师少,仪器少。学生学习所有的课程,不分专业系科。如岭南大学初设时4组中有自然科学组和农学组,没有三四年级课程,一年级课程有(括号内是上下学期的学分数):英文(5,4)、中世纪史(5,3)、几何(4,4)、物理(4,4)、机械制图(3,3.)、保罗生平(2,2.)、翻译(3,3),每周23课时。2年级课程有英文3、英国史3、三角4、解析几何、普通化学4、化学实验3,每周22课时。从这个课表看不出学生的专业,化学与数学物理一样是科学课程之一。华西协合大学1910年理学科有物理、化学、生物、解剖等课程。

后来教会大学分设化学科或化学组,课程增多。课程大大充实。如小的教会大学中,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14年大学部为2年课程,化学系1925开始,学制4年。金陵女子大学1915年开学,用英美教科书,有化学科,1917理科称科学组,以学习化学、数学为主,1922年分系,有化学系。福建协和大学创办之初,外籍教师8名,任教于化学、生物科,规模很简单,教授只有1人,仪器及各种设备,亦不十分完全,课程仅有一二科,后来有教授3人,教员1人,仪器管理员1人,药品及仪器约值国币数万元,课目增至20余科。

天主教1923年办的津沽大学除外,至1930前所有教会大学均成立了化学系,开设了重基础理论的全面的课程。受中国国内工业和政策影响,有少数学校增设了工业化学工程科。

燕京大学于1918年创建时设文理2科,有化学课。1919年初创即设有化学系。(傅鹰、许国梁等为化学系第一批新生,傅鹰于1922年出国深造,许国梁于1923年被授予理学学士)。1926年前开始招收研究生(蔡镏生、罗士林是化学系第一批研究生兼助教)。1920年华北女子协和学院并入。曾聘请长老会传教士文森特(H.W.Vincent)建立制革专业。1922年初次授与理学士学位。1927~1928年工程制革、陶瓷,因托事部不同意而停了。1928年皮革系归化学系,燕京大学在通材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重视本学科的基础课,文、法学院和理学院科目,大都面向全理学院以及院外,可供非本专业学生选修。

南京的金陵大学初设文科,1910年文科有普通化学及定性分析和数理课程,1914年文科分3组,数理化为1组。1920年时化学课程有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有机化学、理论化学、胶体化学、农业化学、食品化学。1921年改文科为文理科,授理学士学位。在化学系附设工业化学科。美籍教授唐美森(J.C.Thomson)①任系主任。有教授陈裕光(校长兼),唐美森(系主任),陶延桥,潘澄候,戴安邦等7人,助教7人。抗战期间,唐美森被派往国外采购和运输科学仪器,遂由戴安邦②接任系主任之职。工业化学科造就为大多数工业制造所需要的化学技师。理学院成立后,该科即成为理学院附设的系级本科教学行政单位。1922年改大学本科为4年,中学6年,并暂设预科1年,以便旧制中学的毕业生升入大学。据中华教育会1931年统计表,化学系学程学分总数及选习学生学分数,在全国为第二位,在华东居首位。1932年设化学研究所[3]。1936年设理科研究所化学部。(直到1939年,化学工程学系的毕业生才改授工学士学位)。

上海的震旦大学1903年创办时,形性科教授物理、化学、博物、地质,1928年博士Dr.Hei.Belval.自法来华,任化学系主任及数理系化学教授,并随带大批药品仪器,将实验室重布置,化学教程经博士重拟定,并增化学证书考试规定,数理系学生凡未得化学证书者,不能受理学士学位,其程度与法国各大学相似。课程分配与教学方法,照法国各大学学系。为适应社会需要,于前工程系课程内加入化学工业及实验一项,1931年增设化工系,议定课程标准呈报教育部经核合格,与各系同时批准立案(1950年冬季理学院仅毕业2名化学系学生)。

上海的沪江大学普通化学系1913年一年级有23人习化学,1914年化学科学生33人,讲授3小时,实验4小时,1915年科目仅仅无机化学、定性分析。1917年续设定量分析,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3科。1918年美国董事会发美金五千元,购置仪器,十二月又给金洋六万五千元,为建筑科学馆之用。1919年春,学校梅先生赴济南、天津、北京参观各大学实验室,科学馆1921年建成,1920年,系科目增,分医学预科、科学教授及化学工艺3科。毕业于任何一科受理学士学位。

教会大学的化学教育均先后经历了从单一的化学课程到化学组科和化学系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政府重视的化学工程科系则只有极少数学校在1936年前有设置。从后面的课程设置可看出教会大学的化学重基础与实践的办学理念。

2.化学课程设置

教会大学化学教育开始少有职业化倾向。化学工程科直到1937年才有极少数学校开设。1935年教育部定化学系必修科(括号内分别是讲授学分和实验学分,讲授每1小时一学期算1学分)有:普通化学(3,3),定性分析(2,3.5~4.5),定量分析(2~4,6~9),有机化学(6,6~9),理论化学(即物理化学)(6~8,3),工业化学(6),国防化学(2),化学工程(2),工业分析或有机分析.(3),研究论文(包括书报讨论)。非化学课程必修科:英文(6~12),德文或法文(12),物理(6,3),数学(微积分及微积分方程)(6~8)。由于形势需要,教育部增设了国防化学,化学工程大意,工业分析或有机分析这些工程化学作为必修课。而这些课程在教会大学中一般没有开设或极少作为必修课开设。与1935年教育部定课程比较,课程设置重理论,国防化学、化学工程大意几乎没有学校开设,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有机化学、理念物理化学这些基础课程是每个学校化学系都有的。实验也非常重视,实验课时一般比讲授时间和教育部定的时间要多。

推荐访问:教会 中国近代 大学化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