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济工作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09:46:32   浏览次数:

【摘 要】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建设为例,阐述“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具体的构建措施,并阐述体系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课岗证融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84-02

一、研究背景

发展中的高职院校在适岗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课岗”和“课证”契合度不高,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场景与工作岗位分离;二是考证与常规教学分离;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四是职业价值观导向与专业教学过程分离。以上问题造成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企业急需的适岗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也造成学生“就业难”问题。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改革中探索实践了“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通过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为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经过改革、实践与总结提升,创建和完善了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岗证融通”特色课程体系。经过三年多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岗证融通”特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进行研究。

二、“课证岗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就是把“专业课程、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一体化,实现适岗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要求相统一,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群相统一,课程目标与岗位标准相统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统一。具体来说,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证岗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如下:

第一,课岗融合。以《电力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岗位规范》等行业企业文件为依据,与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共同对职业岗位及工作进行分析,明确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包括巡检值班员、辅机值班員、锅炉运行工、汽轮机运行工、集控值班员和热力设备检修工等,确定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对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行动领域进行分析、归纳并转化成学习领域,确定实现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需支撑的核心课程。按工作过程展开的顺序确定课程排列关系,然后根据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来分配课时,系统地形成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结构合理、相互支撑、有机沟通的课程体系。同时将行业标准规范、电力安全意识、电力环保意识、生产急救知识、规程制度执行、团队协作能力、心理调控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的学习培养融入课程体系。

第二,课证融合。通过深入相关企业对巡检值班员、辅机值班员、锅炉运行工、汽轮机运行工、集控值班员和热力设备检修工等职业相关岗位开展调研、工作分析、在岗毕业生调查反馈等收集第一手材料,以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内容为依据重新组织序化课程内容,贯穿职业素养教育,以“热力设备运行工作项目系列”和“热力设备检修工作项目系列”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使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一致。

第三,资源开发。开发建设工作情境导向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在物质环境布局上模拟企业生产场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来设计和组织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生产性实践,完成知识的建构、工作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迁移。同时建设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材,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一致,准确反映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编写教师用、学生用课程手册等教学资料,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建设课程网站。

三、“课证岗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措施

(一)进行差异化定位,确定特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广西特色优势产业中的典型企业,深入开展企业调研。调研企业生产主要岗位及人才需求,本专业类别的毕业生对口岗位,企业对岗位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等。开展毕业生调研。本着“既关注初始就业又兼顾岗位升迁”的原则,调研参加工作6年以内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升迁经历及岗位具体工作要求,收集他们对专业教学的反馈建议。通过调研分析得到下面结论:其一,广西的电力、有色冶金、制糖、林浆纸、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但此类企业技能人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为行业企业培养适岗高技能人才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首要目标。其二,除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企业更看重“肯吃苦、善沟通、能协作”等职业素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这些职业素养必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其三,调查中毕业生建议在校学习时应尽早了解职业环境,在学习中能增加与岗位工作对接的实习动手机会,提高学习兴趣,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成长。采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人才培养差异化定位,以满足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确定“一条主线、二个课堂、三项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以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学校企业两个课堂交替、模拟进岗训练和真实岗位实践交替,通过“课岗证”三项融通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实施,达到培养适岗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二)坚持“三个面向,四个跟随”,构建“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坚持“面向广西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面向行业工艺发展趋势、面向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专业定位跟随典型企业,课程目标跟随岗位能力,教学实施跟随生产过程,教学内容跟随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理念,重构能力本位的“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考核与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以增强学生对岗适应性。成立由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核心课程开发的指导工作。按照“岗位(群)—工作过程—岗位能力—职业资格—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岗位核心能力所对应的单元机组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运行等六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按照示范引领,分层建设的原则,结合当前广西热能动力类企业职业工种需求以锅炉运行工、 汽轮机运行工为主的状况,重点建设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运行等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整合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设计,引入司炉工、汽轮机运行值班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完成课程开发。同时,在校企合作平台上,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配套的岗证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源软件。

(三)实施校企课堂交替,完善三段能力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对接核心课程、核心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实训室建设模式,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系统化的热力设备综合检修教学工厂,满足热力设备检修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实施,包括热力设备装卸起重、管阀拆装、泵检修、换热器检修、热工检测仪表拆装、水压试验、试运行、机泵运行性能及参数评定和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等功能。完善电厂运行技术仿真实训中心,满足热力设备运行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实施,包括覆盖各类典型电厂机组的启、停、运行监视及事故处理等功能。核心实训室模拟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作过程、真实工作环境,可同时面向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集控值班员、汽机运行值班员、锅炉运行值班员、管阀检修工、汽轮机检修工等职业资格取证培训。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柳州电厂教育教学区,保证教学计划中企业课程的顺利实施。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厂中校”两个课堂交替,做到教学与实训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化,重视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全真实职业情景中,通过组织合作、计划制订、工作分配、角色扮演来掌握职业技能,获得岗位工作能力。通过校企两个课堂交替的职业实践,对学生完成“职业入门、模拟进岗、职场校验”三段能力的进阶培养。

(四)实现课岗证对接,建立能力评价与职业岗位要求一致的考评体系。通过引入司炉工、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与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课程评价体系,该能力评价体系由能力目标、能力标准、能力考核内容等要素组成,由学校、企业共同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的建设,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能较好地解决大型生产工艺流程中技术密集型岗位适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依照广西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量身打造的课程体系,定位目标准确,地方特色性强,专业适应灵活度高,可操作性好。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岗位课程,既可用于学院的人才培养,也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鉴定。

“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由于紧密贴近行业、企业需求培养适岗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强,进岗上手快,职业认同感强,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2012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都在98%以上,该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首届高职院校锅炉操作工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二等奖及个人二等奖;毕业生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岗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赢得了接收企业认可,学生就业形势连续多年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2]傅伟,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专业建设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2010(9)

[3]陈寿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探析[J].职教技术教育,2011(11)

【基金项目】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黎  宾(197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火電机组技术。

(责编 王 一)

推荐访问:融通 热能 课程体系 构建 动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