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济工作

1949-2019中国空军传奇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2 08:43:26   浏览次数:

1949年11月11日,以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机关和军委航空局合并组成空军领导机构,标志着空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軍的一个军种,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和支援陆军、海军作战的任务。从此,中国彻底告别了有空无防的历史。

7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从初创时期马拉飞机转场,到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扬威抗美援朝战场:从主战装备全部依靠进口,到国产新型五代战机翱翔蓝天:从曾经的国土防空支援海陆作战,到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军。如今的人民空军,从南海之滨到东海之巅,从青藏高原到宝岛台湾,不断用战机的航迹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筑起一道蓝天长城。

人民空军摇篮:东北老航校往事毛泽东说“去东北也是一个万里长征,那里生活很苦,但英雄有用武之地”靠搜集敌方的飞机和航材起家,在世界空军史上绝无仅有“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便成了世界上空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遥远的莫斯科播下第一颗航空的种子

军事领域有个流传甚广“的三军定律”: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用以对比海、陆、空三军建设难度和形成战斗力的时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来说,空军都只是一个梦想。无论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解放军,接触到的空军都是来自敌人,来自头顶上落下的炸弹或是扫射。建设属于我党自己的人民空军迫在眉睫。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很早就为建设空军做过准备。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遥远的莫斯科播下了第一颗航空的种子——王弼、常乾坤两位党员同志先后被送往苏联接受航空培训。王弼,1925年10月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后转入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学习航空机务。一年后,黄埔军校学生、中共党员常乾坤被送往苏联空军学校接受培训,毕业后留在苏军服役。

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之后,常乾坤和王弼接到了党组织的调令,启程回国,赴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在迪化,43名来自红军和八路军的学员参加了新疆督办公署航空队举办的培训班,学习飞行和地勤机务。党组织让常乾坤和王弼到这里来,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担任新疆航空队的教官,培养党的第一批飞行员。

当时的新疆督办是军阀盛世才。盛世才早年出身东北军,曾在日本陆军大学留学,回国后辗转来到新疆。盛世才在新疆各派势力的角逐中,能独占鳌头,一枝独大,主要因为他与苏联的密切关系。为取得苏联的信任,盛世才曾公开表示,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列主义者,而斯大林为了拥有一个稳定和亲苏的西南边界,也或明或暗地扶持盛世才。

因为这层关系,盛世才表面上对中国共产党很亲近,甚至还提出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因此延安曾与盛世才有过一段合作。陈云、陈潭秋、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等一大批中共领导干部受邀到新疆工作

在苏联的资助下,盛世才组建了一支航空队,党组织希望通过这支航空队培养飞行员,盛世才也痛快地答应。当然,盛世才的算盘很精明,他才不会白给中共培养飞行员,条件是中共帮他向苏联要飞机、要经费,飞行员培训出来后,先要在他的航空队服役。

按说,常乾坤和王弼,一个是在苏联空军服役多年的资深飞行员,一个是有着深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机务专家,给盛世才的航空队做教官绰绰有余,但盛世才却将他们拒之门外。盛世才帮中共培养飞行员,是以这些人要为己所用为前提的,常乾坤、王弼这样的红色教官”却不是他想要的。

常乾坤和王弼在迪化的中共代表处盘桓了两年,只能在休息时间给学员们补补课,开开小灶,却一直没能进入航空队的学校。1940年,他们终于被调回到延安。也正是这次调动,让他们躲过了一场劫难。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把每一颗螺丝钉都投入到卫国战争中,再无暇顾及盛世才。紧接着,蒋介石派宋美龄登门拉拢盛世才,双方很快达成一系列协议。盛世才从此“委身”蒋介石,与中共决裂,陈潭秋、毛泽民等人惨遭杀害。

而新疆航空队中共委培”的那43名学员,刚刚以优异成绩完成了飞行或机务的学业,对他们,盛世才还是惦记着能为己所用。可是这批学员们的态度极为坚定,有人写诗明志“百子一条心,集体回延安!”盛世才指挥不动他们,却又舍不得杀,更舍不得放,于是就先软禁,后关押。直到1946年重庆谈判后,这批学员才被释放。他们先到延安,后到东北老航校,最终成了人民空军起飞时的骨干力量。

“热心发展航空事业意见是好的,但要有决心和耐心”

1940年11月,常乾坤、王弼从迪化辗转回到延安。刚到延安,他俩就向党中央上交了一份“建设中国红色空军的计划”。这个计划凝结了他俩多年来追梦蓝天的心血,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由自己的航空技术专家,为党中央提供的第一份比较全面、系统、详实的空军建设计划,意义深远。

常乾坤、王弼的红色空军”计划引起了毛泽东、朱德的重视,两人亲自接见了他们,给予了热情鼓励。但自飞机发明以来,特别是飞机应用于战争之后,空军可以说站在航空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双重塔尖之上。以延安,乃至以中国当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要建立自己的空军,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热心发展航空事业意见是好的,但要有决心和耐心。”

常乾坤、王弼对此也有着明确认识。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他俩主张将培养航空专业技术干部这一重要任务提到日程上来,强调“首先要培养大批航空干部,还要有制造飞机的干部”。有了懂得飞机的干部才会购买飞机,才能修理、保管及使用飞机”,最后待材料、设备、技术等条件成熟时“能制造发动机、制造飞机”,建设空军单靠人家,没有自力更生是办不到的”。进而,他们建议在延安筹建航空学校,党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决定成立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

常乾坤、王弼在陕北的丘陵沟壑中四处奔波勘察,最终把校址选在了安塞县城西的一条山沟里,几排土窑洞就是学校,机场则选在了延安和安塞之间一条平坦开阔的山沟里。选调学员也在同时进行着。当时选拔飞行学员的标准,看上去比现在要简单得多,要求也低得多:中共党员,军龄3年以上,高小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但即便是这样的标准,最终入选者其实也是千里挑一,乃至万里挑一。后来的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传奇的英雄飞行员刘玉堤,就是第一批被选中的学员。

推荐访问:中国空军 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