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社会团体

人间提问 天上作答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2 08:41:12   浏览次数: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对话——通话的对象,是在距离地球表面300多千米的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克莱顿·安德森。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对话——迄今为止,ARISS进行过310次对话,还从来没有中国人的声音。

8月26日下午5点多,离预定的通话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南京三中的操场上已是人头攒动,应邀前来观摩的嘉宾陆续进场落座,来自国内的数十家媒体的百余名记者,紧张地做着各种采访准备。二百多名学生代表,身着统一标识的白色T恤,整齐地坐在前面。

通话的现场——不算大的操场临时搭建了一个木质大平台,展示台上摆放着超短波通信设备以及七八台电脑,并特地以蓝色灯光作为背景,营造出浓浓的太空神秘感。现场忙碌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调试机器设备,准备通话的20名同学依次坐成三排。

18时整,南京三中学生无线电通联国际空间站正式开始。

“你能从空间站看到中国的长城吗?”

18时11分,ARISS项目主席弗兰克·鲍尔(Frank Bauer)的电话被接通,他在美国向同学们致以问候:“……此时此刻,国际空间站正在南美洲的上空飞行。我敢肯定,与你们通话的航天员克莱顿·安德森(Clayton C. Anderson)已经做好准备,完成和你们的联络,用于ARISS的无线电设备就靠在餐桌旁边,靠着窗户。你们通话的时候,他可以看到中国的大地。”

在逐一介绍了20名参加通话的同学之后,现场安静下来。

“大家注意,离正式通联还有2分钟。”18时48分11秒,当卫星跟踪软件监测到国际空间站即将从南京西北角的地平线上升起时,开始倒计时。

“还有1分12秒。”“还有40秒。”“20秒。”“10秒,请相关系统准备。”

18时50分,预定的通话时间到了,工作人员开始联络,几乎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NAISS(国际空间站业余电台呼号),NAISS,This is BY4RRR(南京三中业余电台呼号)……”南京三中业余电台负责人开始呼叫。

“BY4RRR……”8月26日18时50分11秒,当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业余无线电台的扩音器里传出这一声来自300多千米高空的问候时,现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准备了一年半时间的中国学生和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天地对话”正式开始。

此后,来自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20名学生逐一与安德森对话。

“Can you see the Great Wall from the ISS?(你能从空间站看到中国的长城吗?)”第一个发问的同学是唐洁雯,她的英语流利而清晰。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see the Great Wall yet,but I am looking for it and need to know where to look.(我现在还没看到长城,但是我正在寻找,希望知道在哪里可以看到。)”航天员的声音同样清晰。

“在空间站工作是否会出汗?如果有,如何处理?”“如果在空间站发生泄漏,你们会采取怎样的紧急措施?”……同学们依次用英语发问,航天员认真而流畅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18时59分30秒,20个问题全部问答完毕,前后一共9分19秒,比之前预计的9分41秒短了22秒。

天地对话圆满成功!

“让我们一起向空间站航天员欢呼致意,祝福他们更好地完成下面的科研任务,祝福他们一路平安!”全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这声音,通过电波,传向浩渺的太空。

这是我国中学生(含港澳台地区)第一次通过学校业余电台与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实现直接通话,堪称里程碑式的通联。据ARISS官方网站报道,10个国家共计106个电台对此次通联进行了连接。

艰难的申请之路

ARISS是NASA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项目之一。申请成功后,NASA将安排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抽出时间通过业余无线电和地面上的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参加科技创新的活动

2005年9月,南京三中开始申报ARISS计划的筹备工作。ARISS有个规定,能够进行通联者是要有无线电台执照的,而中小学生并不具有领取执照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ARISS的成员国,没有执照的学生同样可以申请通联,但是中国并不是其成员国。

南京三中的业余无线电台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十多年来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两万多个电台都有联系,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改进了设备并得到欧洲、北美不少电台的支持后,在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的帮助下于2006年6月正式向ARISS的亚太基地日本发出了申请邮件。但是申请发出后,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复,好在南京三中的业余无线电台跟ARISS欧洲和北美方面一直有联系,他们就帮南京三中的业余无线电台向亚太基地核实是否已接到中方的申请。2006年11月,ARISS亚洲管理委员会正式致函南京三中,确认其申请已经获得该组织“教育拓展和学校选择委员会”的批准,并被移交给“操作委员会”。这就意味着该校已被NASA列入与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对话的等待名单中。不久又得到了被批准的消息。

据南京三中的业余无线电台的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全球有310所学校或团体实现了与国际空间站直接或间接的通联!南京三中位列第311位。从开始申请到最终通过,他们先后共发了几百封电子邮件。ARISS计划的目的是促进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上的学校、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及其他相关人士之间的无线电通联,但真正的宗旨则是推进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太空事业。所以,他们在申请时不是简单填表了事,而是制订了详细的申报计划,最终打动了评委。

“奋进”号航天飞机于8月9日升空,完成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安装S5构架组件等工作,于8月21日返回地球。只有在“奋进”号圆满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才可能抽出时间与地面通联。因此,美国方面根据“奋进”号的飞行计划,将通联时间安排在了8月26日。

其实,就在克莱顿·安德森与南京三中的学生对话之前,芭芭拉·摩根也通过业余无线电与爱好者进行了对话,有兴趣的爱好者可以到.cn/qkimages//htyu/htyu200705/htyu20070516-3-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left">

链接

ARISS:

Amateur Radio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即“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由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ARRL)、国际业余卫星组织(AMSAT)、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共同发起。它和著名的“太空微重力实验计划”一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项目之一。

和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对话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验。借助业余无线技术的帮助,NASA希望给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提供机会。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支持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国际业余卫星公司的志愿者提供技术上操作,指导学校通讯计划。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提供空间站业余无线电的信息,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编制和分配国际空间站业余电台的课程计划并向老师们提供资源,成百的业余无线电操作者,包括在约翰逊航天中心(JSC)、戈达德航天中心(GSFC)和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MSFC)等的美国航天中心的业余无线电俱乐部做幕后工作,并提供技术和知识的保障,使这项教育体验成为可能。

该计划要求学生用英语提出关于太空、太空飞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等问题,航天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同时对太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得到批准的学校也将被公布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网站,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的荣誉知名度。

克莱顿·安德森(Clayton C. Anderson)

克莱顿·安德森于1959年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1981年,他获得内布拉斯加哈斯汀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爱荷华州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硕士学位,并开始作为工程师供职于约翰逊航天中心,从事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任务方面的早期研究。1988年前往航天任务操作理事会(MOD)担任飞行设计管理员,领导伽利略行星任务(STS-34)轨道设计小组,并向麦哲伦行星任务(STS-31)提供技术支持。1989年,安德森被选成为航天任务操作理事会主管人,具体负责飞行设计工程办公署、飞行设计和动力学部门。1993年,他被任命为飞行设计分部主管。1998年,被NASA任命为任务专家,成为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2002年11月,安德森完成太空舱外行动(EVA)技巧项目训练,同时他也作为远征12号、13号和14号的后备飞行工程师。

克莱顿·安德森本计划于今年8月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但NASA的任务经理最后一刻做出决定,将安德森调换至6月的“亚特兰蒂斯”号飞行任务,这样,他将替代航天员苏妮塔·威廉姆斯(Sunita Williams)留守空间站。

推荐访问:作答 提问 天上 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