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乡镇农村

剪一纸春色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8 09:44:17   浏览次数:

一、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目前进行的新课改中的核心概念。由于它是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有利因素,甚至是课程和教学因素的直接来源,因此对于教学的意义非比寻常。

如果按照空间要素划分,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长期以来,校内课程资源因为是“近水楼台”,在传统教学中利用率较高,开发较为完善,而校外课程资源却往往被忽视。

校外课程资源尤其是本土资源有着它独有的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我们应当重视其价值,同时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美术课程资源与其开发

美术课程资源同样可以分为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和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校外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其中就包括了当地文物资源及自然环境资源。我们可以对其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地使其适应自身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活泼生动,多姿多彩。

二、本土民间美术——东北地区满族剪纸

1983年吉林省长白山区的首次挖掘中发现了满族剪纸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经考证,满族剪纸是明代时诞生的,起源于满族萨满教,是巫神文化遗迹。满族“剪纸”早于满族造纸,那时还是剪刻在各种薄片材料——皮革、鱼皮、树皮、麻布上的图案,样式剪技粗犷、朴实。

(一)满族剪纸的应用

满族剪纸其独特的纹样不仅有其艺术价值,在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更是有其应用价值。如遇各种节日,就用剪纸来装饰墙壁和窗户,或剪成辟邪之物;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用非纸质的材质剪出底样、服饰及儿童玩具;如遇婚礼、丧礼等重大礼仪,在婚房中摆放的枕头顶、清明上坟时在坟头插的佛头、丧礼中焚烧的陪葬品等等都用到了剪纸;在民俗信仰中,主要应用于祭祖、招魂。

(二)满族剪纸的特点

1.题材内容与众不同:许多作品剪的就是满族人物,装束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还有的是满族特色的生活习俗场景;还有的表现了满族所生活的长白山区的自然风光;还有的讲述长白山区的童话与传说。

2.造型方式与众不同:一些作品中的满族人物造型酷似远古的岩画,古朴自然;还有的满族人物剪纸,有的可站立,有的部位可弯折,是立体剪纸;还有的剪纸上面有满文,文图结合。

3.剪技方法与众不同:明显与汉族剪纸的技巧不同。如直接用手撕而不用剪刀剪;图案纹样或用香火烧出,或用香头炭黑画出,装饰感强,简约自然;还有的作品是拼贴后再用烟熏,去掉剪纸后,就形成一个整幅的剪纸作品;如有复杂的场面,则不受艺术法则的约束而忽略第三度空间,使人物与背景互不遮挡,淳朴而自然。

三、将满族剪纸这一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教学课程内容

满族剪纸作为就地资源是有其可行性的。在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史料充实,学习满族剪纸,便于调查研究,就地取材,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文化共鸣。满族剪纸是东北地区满族文化历史、人文、艺术的积淀,是满族文化发展历史的记录和见证。土生土长的满族剪纸,是满族劳动人民艺术才能和智慧的成果,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东北人民豪放、善良、淳朴、勤劳的品质,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冲击,使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渐渐暗淡。然而世界是由有着各个不同文化的民族组成的,世界需要民族文化,需要多元文化。中国浩瀚的歷史海洋中,有着数不清的民间美术浪花,它根植于民间,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这是外来文化无法超越的。

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持文化多元性,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族文化的传承体现在教育中,具体就是本土民间美术教育。满族剪纸紧密联系生活生产、民俗风情,通过满族剪纸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懂得民族文化是本民族自由翱翔于世界天空的翅膀,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珍惜民间美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深入探究满族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内涵和价值,使这个国粹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年.

[2]孙希武.关东满族剪纸概说[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7期.

推荐访问:春色 剪一纸


[剪一纸春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