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乡镇农村

陕南剪纸人鱼同体纹样的文化内涵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8 09:43:26   浏览次数:

摘要 陕南民间剪纸是历代劳动妇女们的艺术,它是陕南的乡土瑰宝,经现代文明洗礼,放射出旖旎灿烂的光彩。本文通过对陕南剪纸中比较特别的人鱼同体纹样的涵义分析,了解到陕南人民的朴素而真诚的信仰。剪纸艺人通过人与鱼的结合表达出寻求繁衍生命的希望。总结分析出鱼神的化身、人与鱼合体、“鱼”和“余”谐音、生命灵性的交会等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剪纸 陕南 人面鱼纹 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间剪纸文化中,人们所追寻的永恒不变的主题一直是趋吉避凶的朴实情感的表达。因此,吉祥崇拜的理想寄寓就成了剪纸艺术隐喻的文化内涵。从古到今,中国剪纸民俗文化的生存、繁衍及发展和未来的文化生态结构能够很好地有机合成。因为人类的永恒主题是生存与繁衍,所以剪纸艺人会把对人生的种种精神寄托寄寓在有生命意象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上,通过阴阳结合的平面剪纸符号展现出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陕西一带由于地域复杂而偏僻,伴有秦岭巴山阻隔,造成交通不变,经济较为落后,导致思想上也较为封闭;长期以来剪纸这一瑰宝“藏在深山人未识”。而陕西剪纸艺术伴随着民俗活动使其生命力更加顽强,并涌现出许多闻名中外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在偏远农村,家庭妇女的重任是持家与抚育孩子,她们甘心承受着生活赋予的艰辛,正是这些底层的中国妇女把民间民俗的文化活动作为她们施展技能的平台。在民间民俗活动中,她们默默地将最真实的情感和愿望倾注其中。陕南民间剪纸艺人多为高龄老太,她们也是在这样的经历中走过来,直至今日,无论年长年幼,剪刀在她们的手中变得神奇而灵巧,随便就能剪出各种各样的剪花,而且每一个剪花都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她们都能将作品中的形象所代表的内涵解释得头头是道,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村里这样的女孩子被人们称为心灵手巧的“巧姑娘”,并受到敬重,也会受到许多男子的青睐与爱慕。在陕南剪纸中鱼的纹样有很多种,其中“人”与“鱼”同体的纹样是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将其巧妙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 生殖崇拜的体现

中国剪纸中象征人类生殖崇拜的文化生命体总是人类最核心、最本真的生命主题。中国一代代农村剪纸艺人的作品形式是在民间传统民俗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延续和发展,民间妇女们学习剪纸需要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平日里的劳动场景为剪纸内容提供先天的创作条件,而人们生育繁衍的观念为剪纸艺人提供作品创作的精神蕴含的精神条件,绵绵不断的民族文化血脉,为保证中国民间特色文化提供历史见证,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出许多优秀的剪花娘子,为中国剪纸艺术立下汗马功劳,也造就了中国民间妇女顽强的生命毅力和质朴的剪纸风格,人的精神慰藉和剪纸文化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农村人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繁衍有着强烈的渴望,所以剪纸艺人必定会将这种精神追求在剪纸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由于质朴的人生追求和真诚的信仰,往往通过阴阳组合的平面剪纸符号来寄寓对生命的挚爱之情和寻求繁衍生命的希望。这种民间剪纸文化在原始时期就融入了自然生存的本能,并不断演化为祈求繁衍后代,多子多孙,延续香火的新文化内涵。剪纸艺人为了将自然的物象赋予神的力量,往往把不同类的形象结合为一体,如人鱼合体,人的头部与鱼的身体相连接,形成神奇的、怪异的、新的形象。“人”、“鱼”同体的剪纸形式并不是后人想象出来的,这种形象在半坡氏族社会的彩陶中就已有“人面鱼纹”的组合形式,纹样中人面形象趋近圆形图案,头部两侧与鱼纹的嘴部相连接,两旁画有真实的打鱼网纹。原始人类对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原始人类生殖崇拜以蛙、鱼、鸟等为主,而这些崇拜不断地出现在民间剪纸作品中。“人鱼同体”纹样是最具代表性的繁衍生存的象征纹样,它是剪纸艺人将人面与鱼变形后进行巧妙结合,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寄寓在剪纸中,希望通过剪纸完成意愿或祝福的精神寄托。其中变形的鱼纹被人们视为赋予神奇力量的“鱼神”化身,并将 “鱼” 的生殖繁衍为主题的文化内涵得到升华。

人面鱼纹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陕西一带发现的半坡时期的彩陶盆的主要图案,上面绘有人与鱼结合的图案,代表着图腾崇拜的信仰,说明当时鱼成为他们温饱的先决条件,所以将鱼的形象赋予神奇的力量,而且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与鱼有着血缘关系。在彩陶中将鱼与人结合生成新的形象,被族人视为具有神奇力量的祖先化身,能够保护着自己的族人,它们便将鱼与图腾崇拜结合起来;作为神来供奉,成为图腾崇拜的首要对象。鱼的繁衍能力非常旺盛,族人认为吃鱼能将鱼的力量赋予人类,女人则将鱼的繁衍能力赋予其身体,繁衍子孙便成为女人的首要任务。所以,人面鱼纹是对生存繁衍的体现,也反映了原始先民以渔猎生活为主,所以在创作者手下将鱼赋予力量,将鱼与人结合创造出新的神奇形象。这种人鱼结合的形式影响着陕西剪纸艺术,原始生殖崇拜至今在陕西剪纸纹样中依然清晰可见,还保留着原始生殖崇拜的痕迹。由于大量接触和食用鱼类,长此以往,鱼类在人的物质生活中占据首要地位,成为与人类衣食住行关系密切的精神支柱。所以,剪纸艺人在作品中将精神世界中所追求的子孙繁衍和对幸福胜负的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二 “人”与“鱼”合体,隐喻着男女相合,共生共存

在陕南农村有《娃娃鱼》、《多子鱼》等剪纸纹样是人鱼同体的形式,通过拟人的手法进行结合,将鱼赋予人的功能,正表达了人变成鱼或鱼变成人的神奇现象。变形的鱼纹代表着普通的鱼赋予了神奇的力量,被誉为“鱼神”的形象,因鱼有超凡的繁殖能力,所以鱼被视为母体,成为女性的化身。鱼的生殖繁衍内涵代表着人类精神世界的追求。“人”与“鱼”的形象结合一起,代表着人的能力与鱼的繁殖功能能够相互渗透,共生共存。鱼与人结合其中蕴涵着“男女相合”之义,所以这种构成形式的剪纸应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隐喻内涵。民间至今还存留着鱼的生殖象征民俗,在陕南安康农村就有鱼头形剪纸,有鱼吐物状的剪纸。“鱼”象征着多子多福的祝愿,所以,在民间婚俗剪纸中,多出现阴阳鱼,双鱼娃娃等纹样,正是隐喻着繁衍生存的观念。

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温湿,河湖广布,先民多临水而居,鱼类自然成为重要食物来源。女性迫切希望自己有超凡的繁殖能力,而食用大量的鱼类,希望将鱼的旺盛生殖能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当时半坡氏族有鱼祭,模拟鱼的舞蹈等,所以“鱼”崇拜自然成为先民图腾崇拜的主要对象。

陕南安康的剪纸艺人罗崇珍老人的剪纸作品总是赋予生命的特征,使用阴阳结合的独特造型,成为她剪刀下千变万化,赋予神奇力量的新形象。她的作品选取生活题材,大气质朴,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和独特的风格特征。她的作品正是陕南地域剪纸特色的代表,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生殖繁衍的寄托与期望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三 “鱼”、“余”谐音,喻示富足有余

剪纸是中国现今一直流传的独有的民俗文化形式。它是活态民间生活的体现,剪纸又维系了民间活态传统的持久存在。民间剪纸诞生于农业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古时代,这一时期的剪纸群体尽管还延续着蛮荒时代的文化血脉,但已经能通过语言符号的谐音规则和具象的事物将抽象的吉祥观念巧妙地体现出来,运用新生的民间文化理念与吉祥观念含蓄地表达出强烈的祈求愿望。“鱼”谐“余”音,喻示连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内涵。谐音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剪纸的谐音是利用“音”同字不同的形式,借助发声相似、相近或相同的语言规则,通过构图意象的发声来暗示画外之音,言外之意。将百姓的祝福和愿望寄托在剪纸艺术中的具体形象上。剪纸中的多种形象进行组合是通过语音与意义的联想推理,对剪纸符号中隐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引导暗示,以达到祈福趋吉的目的。在民间剪纸中,一切都以祝福为追求目标,“福”的意愿成为主宰与编织一切民族意象的精神源泉。“鱼”的谐音象征“余”,年年有余,吉庆有余,富足有余之“余”音谐“鱼”,有着必然的历史文化根源。鱼莲组合,更成了民间常见的剪纸纹样,莲花象征女性同鱼互为一体。一种说明鱼化人——从鱼肚里出来的;另一种是人化“鱼”——人像鱼那样匆匆地繁殖。以莲花与鱼合二为一的构图表达一个生殖意象,而这种生殖,不是莲花的生殖,也不是鱼的生殖,是人以他特有的无形意识力量作用于自然事物实际上转移到人的生殖活动。民间剪纸中只要有莲与鱼组合的形象,其中都是隐含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与象征男女恩爱百年的寓意。因为莲花是暗喻女性或母体,寄托着人们期望子孙繁衍,生命不息的理想愿望。剪纸艺术中“鱼”的形象不断塑造了祝福子孙繁衍的独特符号。

四 予鱼以灵性,实现生命灵性的交会沟通

在陕南的农村,人面鱼纹通常被作为传统图案绣在儿童的裹兜或妇女的遮裙带上。这种艺术作品是农村妇女幻想出来的奇异造型,其形象蕴含着神奇的超自然的力量,超自然的物象具有神奇的力量决定了民间艺人采取特殊的造型手法,将客观的自然形态融于一体,重新结构出超越自然界中某些事物的形态。这些重新组合的形态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精神愿望,只要有利于表达精神层面的造型或特征都会被夸张、强化,而无关紧要的特征将会淡化或剔除,更加强调象征和隐喻的文化内涵。在她们的作品中存在着独特的民间祈福文化,它们是在原始信仰和图腾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又蕴含着中古文化的精神层面,剪纸中再造形象大都是对自然物态的直接体现和现实生活的必然引申,蕴含着民间社会对自然物态的直接关照与象征理解。在陕西女人首要的任务是传宗接代,如果女的不生孩子,就剪一些带有鱼形象的剪纸精贴在窑里,以祈求能够繁衍生子。这类剪纸是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与古神话中的半人半兽形象雷同。但从人类所固有的原始心性出发来考虑,这类构图更是人类对万物内在生命关系的至真体验,涵盖着生命内部沟通互化的深层底律。这些生命灵性交会的组合形式昭示出人类与自然生命所固有的生存本性,同时也意味着质朴的民间文化更具备生命体一般的自然和谐。这种艺术想象是按照创作个体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感觉进行无所顾忌的组合分割,想象可以任意将自然界所分不开的东西结合起来,也可以把自然界所结合的东西分开。

五 结语

总之,从分析陕南民间剪纸中的人面鱼纹的文化内涵,得出这种剪纸是对原始生殖崇拜的突出体现。剪纸中的符号形象是艺人将长期传承的剪纸文化投射到人们的视野,给予人类对社会人生的朴素理解,传达他们对理想未来的良好祝愿及子孙繁衍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如今,陕南民间剪纸的寓意内涵已经脱出原始图腾崇拜,主要表现趋吉避凶、人寿年丰、人丁兴旺以及喜庆娱乐的民俗观念追求。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2JK0331。

参考文献:

[1] 乔晓光:《民间剪纸——正在消失的母亲河》,《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 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 靳之林:《抓髻娃娃与人类群体的原始观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 培根:《学术的进步》,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郭秀,安康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陕南 纹样 同体 剪纸 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