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乡镇农村

浅谈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7 08:45:59   浏览次数:

摘要:小麦病虫害是阻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通常我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小麦的不同特性,对病虫害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然后对其相应的病虫害做出有针对性的防治,从而达到制约小麦病虫害扩大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小麦获得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农业种植物的发展加快,郸城县的优质小麦品种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是农民朋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会慢慢的注意到,小麦病虫害是阻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人们在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中,显得十分的必要。通常我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小麦的不同特性,对病虫害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然后对其相应的病虫害做出有针对性的防治,从而达到制约小麦病虫害扩大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小麦获得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一、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播种期是小麦整个生长期的基础,对于小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此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出芽率,为其今后的生长发育提供基础,在小麦播种期间的防控病虫害有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兼控锈病、黑穗病、白粉病、灰飞虱、苗蚜等。

(一)防控策略

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科学应对、应防尽防、应控尽控”的理念,以农业控制为基础,强化植物检疫,加强抗、耐病虫品种推广力度,应用健身栽培技术,扩大统防统治面积,有效地预防前期病虫害,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确保笠年小麦生产安全。

(二)防控主要措施

1、搞好小麦健身栽培,创造良好地生态环境。

小麦健身栽培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提高小麦抵抗病虫侵害和自身补偿的能力,减轻小麦受害程度,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是小麦病虫害科学治理的基础。一要精细整地,科学施肥灌水,提高播种质量。二要适期足墒播种,控制播量和播种深度,避免群体过大和播种过深。三要合理轮作。在全蚀病、胞囊线虫病、小麦吸浆虫、黄花叶病严重发生区,推广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的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其发生危害。四要选择种植适用抗(耐)病虫品种。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可选择种植太空6号、新麦18、新麦19等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同时推广播种后顺垄镇压的控病方法;小麦黄花叶病发生区可种植郑麦9023、郑麦366等较抗品种。

2、加强小麦种子检疫监管力度。

一是要认真做好种子检疫工作,未经检疫的麦种一律不准加工、调运、经营、销售;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种子繁育基地的管理,在疫情发生区,以行政村为单位一律不得安排种子繁育田,种子繁育基地用种在播前必须进行种子精选,同时要选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确保健康种子的生产与供应。

(三)推广以种子包衣(拌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

小麦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是一项简便、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科学包衣(或拌种)不仅可以防治地下害虫和多种土传种传病害,而且可大大降低苗期病虫的发生危害,对保障苗齐苗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及种子药剂处理技术作为今年麦播期病虫防控的重点工作,因地制宜,科学选药,分类指导,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力争包衣(或拌种)全覆盖。

1、全蚀病重发区。整地时每亩使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3公斤加细土20-30公斤,犁后撒施并耙匀;播种前使用杀菌剂12.5%硅噻菌胺(全蚀净)进行拌种;对新病区和零星发生区,整地时要对发病点及其周围土壤使用70%甲基托布津等进行土壤处理,播种前应用40毫升3%的苯醚甲环唑(敌萎丹)加20毫升2.5%咯菌晴(适乐时)拌种10公斤,坚决杜绝白籽下地。

2、我县大部分麦田麦播期主要防控以纹枯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吸浆虫,兼控黑穗病、黄花叶病毒病、灰飞虱、苗蚜、鼠害等。可根据病虫危害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药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并加入适量吡虫啉拌种,能控制秋苗期和早春的麦蚜及灰飞虱,预防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的防控,不但选用辛硫磷、二嗪磷等药剂拌种,而且要使用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要大力推广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肥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

二、小麦返青拔节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主要病虫害有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等地下害虫。近几年来纹枯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是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所以这个时间的重点防治对象就是纹枯病,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如果防治的时间偏晚,就会造成防治效果差,所以防治要把握好时机,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剂技术,实行科学防治。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防控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亩用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72%农用链霉素20克,兑水40公斤对麦茎基部进行喷雾,间隔10-15d再喷1次来防治纹枯病;对于地下害虫的防治通常可以采用40%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40-50mL/亩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亩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ml/亩对水适量,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kg/亩拌细土20kg,均匀撒施于土表。

三、小麦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

孕穗、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也是小麦增加产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此期间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麦蚜和吸浆虫等,一旦病虫大面积的爆发,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这些病虫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那么它将会对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这一时期最经济而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喷雾防治,即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等混配后进行一次性的施药,从而达到防病、防虫和增产的目的。所以在这个时间应积极的对小麦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以确保小麦后期正常的生长发育。通常防治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可以用亩用12.5%烯唑醇50克兑水40公斤叶面喷施;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控时间非常短,要在小麦抽穗达70%至小麦扬花前5天内进行施药。药剂亩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克,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公斤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施。若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要抓住下雨间隙进行喷药防治,并且在首次用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确保防治效果。

药物的使用策略,农民朋友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用合理的药物配比,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地块,同时可加入优质微肥磷酸二氢钾100克/亩,对水40公斤混配成药液进行喷雾。小麦的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生长的中后期了,这时大多数的病虫害主要集中在小麦的头部以上部分,这期间的中下部,根部的病虫害基本没有,所以农民朋友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要针对中上部进行施药,做到有针对性。同时应做到均匀、周到、细致施药。

四、小麦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灌浆期是小麦营养生长的最后时期,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时期,也是最后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麦穗蚜、叶枯病等。

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可以采用“一喷综防”,亩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加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克加优质磷酸二氢钾100克加0.01%芸苔素6克混合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不但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而且又能提高小麦自身的免疫力,防止青枯病,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公斤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一次。

针对小麦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还应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病害情况可能不一样,但小麦各个生长期的大体情况基本一致,所以以上的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可以为农民朋友们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忠方.优质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河南农业,2002,(02).

[2]李小青.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5).

[3]杨文才,杨华宏.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5(8):25.

[4]马丽.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技术.农技服务,2007(2):55.

[5]毛茂才,周云峰.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四川农业科技,2006(10):36-37.

推荐访问:浅谈 小麦 病虫害防治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