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总结报告

河南省灵宝市老鸦岔金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2 08:41:02   浏览次数:

【摘 要】河南省三门峡市河西林场老鸦岔金矿(以下简称老鸦岔金矿)是小秦岭金矿田的中型金矿。1990年建成投产,经过18年强力开采,原探明的资源储量已消耗殆尽。经核实,矿山保有(122b)+(333)金矿石量85481吨,金金属量322kg。尚可服务不足1年。属资源危急矿山。急需寻找接替资源储量,延长矿山寿命,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老鸦岔金矿;资源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区域地质概况

小秦岭金矿田(河南省部分)隶属灵宝县管辖,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10~17千米,面积600余平方千米。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西南缘华熊台隆小秦岭断隆。总体褶皱形态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复背形。老鸦岔矿区位于老鸦岔脑-娘娘山(主)背形南翼近轴部。

1.1 地层

太华群为一套古老的中深变质岩系,大面积分布于小秦岭隆起区,是小秦岭地区地表出露的主要岩石。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下部为一套以变质花岗岩为主的岩石组合,称下基底;其上部为一套副变质表壳岩系,称为上基底。

1.1.1 下基底岩石单位

分布于东木峪-老鸦岔脑。南部庙嘴-北部推车峪等地。根据岩性组合、变形特征可分为三个构造岩石单元:基性喷发表壳岩、杨寨峪灰色片麻岩、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

基性喷发表壳岩(Ar2P)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大多呈包体分布于变质花岗岩中,数量多、面积小,多数不具填图尺度,呈椭圆状、条带状、不规则状产出,成群密集分布,长轴与区域片麻理方向一致,为早期基性火山喷发岩壳的变质产物。该组相当于原蒲峪组。

杨寨峪灰色片麻岩(Ar2q):主要岩性有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状斜长花岗岩等,是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变质产物。该组相当于原枪马峪组。

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Arl)主要岩性为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片麻状角闪花岗岩及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岩貌单一,粒度较粗,发育片麻状构造。原岩为一套以二长花岗岩为代表的岩石组合。该组相当于原闾家峪组。

1.1.2 上基底岩石单位

为一套副变质组合,自下而上划分为观音堂组、焕池峪组。

观音堂组(Ar2g)为一套变粒岩、浅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石英岩组合,部分地段夹层状斜长角闪岩。与下基底变质花岗岩不整合接触。其原岩为一套泥沙质沉积岩,属滨海沙滩相沉积,同时伴基性火山喷发。

焕池峪组(Ar2h):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大理岩、透辉石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夹蛇纹石岩及阳起石岩,大理岩多发育蛭石化、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等蚀变。该组地层整合覆盖于观音堂组之上。原岩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1)熊耳群(Pt2xl)

中元古界熊耳群为一套古老的巨厚层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系,岩性以安山岩-流纹岩为主。根据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划分为许山组、鸡蛋坪组、马家河组。木区出露面积较小,分布于区域东南部,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太华群之上。

2)官道口群 (Pt2g)

中元古界官道口群不整合覆盖在太华群之上,厚度巨大,广泛分布于小秦岭南侧,为区域出露的主要地层之一,区域上从下到上出露有高山河组和龙家园组地层。

高山河组:高山河组为一套滨海-浅海相岩石组合,区域上呈东西向带状展布。主要岩性有中细粒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不整合覆盖于小河岩体之上,部分覆盖于杨寨峪灰色片麻岩之上,底部发育底砾岩,为一套滨海、浅海相沉积。自上而下可分为二段:下段为灰白色中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砂质扳岩及页岩,交错层理及波痕构造发育;上段为一套灰自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夹砂质板岩,顶部夹砂质结晶白云岩。区域上,高山河组厚度有自西向东增大的趋势。高山河组为振荡的滨海相与三角州湘交替沉积。

龙家园组:本组为一套浅海相钙镁质碳酸盐,与上下组间为假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段,三段之间为假整合接触,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下段底部为砂质白云岩或含砾白云岩,中上部为厚层状隧石条纹状细晶白云岩和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偶夹含假鲕粒细晶白云岩。中段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纹层状细晶自云岩和中厚层细晶白云岩,条纹构造密集,底部见一层灰黑色电气石板岩。上段为灰白色-浅灰色硅质条纹细晶白云岩和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局部包心菜叠层石发育,顶部发育一层硅质层。龙家园组为滨海-浅海相硅镁碳酸盐沉积。

1.2 构造

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华熊台隆西段,南临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碰撞造山带——昆仑-秦岭造山带,长期以来受秦岭造山带的明显影响,构造运动多期、多阶段发育,性质多变,变形、变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构造线方向整体上呈近东西向。

1.2.1 褶皱

区域盖层属稳定地台型沉积,变形相对较弱。官道口群处于宽缓的杜关向斜的北翼,该翼呈单斜形式向南低角度产出;结晶基底变质岩系经历了多期强烈的变形,呈复背斜形式山现,构成本区复杂的褶皱形态。目前,小秦岭基底变质岩区从南往北确定有七里坪向形、老鸦岔背形、庙沟向形、上杨寨背形等以老鸦岔背形为主干,组成复背形,褶皱枢纽走向为北西西向,局部产状变化较大。

1.2.2 断裂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分布于隆起区,以近东西向为主,该组断裂也构成了小秦岭隆起与两侧凹陷的边界,对地形地貌具有明显的影响。对区域金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小秦岭地区重要的金矿体大多呈含金石英脉的形式产出于近东西向次级断裂构造中。其申比较重要的有太要断裂、小河断裂、文峪-杨寨峪断裂、老鸦岔断裂。

小秦岭隆起区的现存断裂构造是地壳长朔演化、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最终结果,十分复杂,总的来说有如下特征:

①均呈线状或带状分布,规模大小不同,发育糜棱岩系及碎裂岩系岩石。局部表现为片理、劈理化带,蚀变较强。

②韧性变形标志明显,发育拉伸线理、旋转碎斑系、石香肠等。

③具多期活动,叠加改造现象清楚。

1.3 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各科岩浆岩分布广泛,比较重要约有晚太古代阜平旋回、五台旋回、早元古代中条旋回、中元古代熊耳旋回、古生代加里东旋回、中生代印支旋回、燕山旋回等。其中燕山期花岗岩规模大。范围广,形成巨大的花岗岩基和大量岩脉、岩株,和区域金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面积达100km2,约占区域基岩出露面积的20%,比较重要的有娘娘山岩体和文峪岩体。

2 区域矿化规律及潜力分析

区域矿化具有如下规律性

(1)金矿床的形成和太华群古老结晶基底变质岩系关系密切: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太华群地层中,在其它地层如官道口群、熊耳群地层中出露较少。但古老结晶基底变质岩系的各组成部分对金矿的分布无明显的影响。

(2)金矿床受褶皱构造的明显控制:主要金矿床分布于主背形-老鸦岔背形的轴部、倾伏端及附近,其次分布于次级背形、向形的轴部和翼部,形成四个矿化密集带。矿脉的走向、倾向、倾角与褶皱的走向、倾向、倾角大致一致。老鸦岔背形轴部和附近的矿脉走向近东西向,北翼矿脉北倾、南翼矿脉南倾。

(3)含金石英脉主要产出于不同规模的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中,部分产出于北北西、北北东及近南北向断裂带的控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金矿床的规模和断裂带的规模大小有明显的关系。

(4)金矿床和花岗岩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区域金矿床、矿点及矿化点、化探异常主要围绕文峪、华山、娘娘山等花岗岩体分布,平面距离2~8km。主要金矿床分布于文峪-娘娘山花岗岩带南侧。含金石英脉切穿燕山晚期花岗岩含金石英脉和燕山晚期花岗岩具有空间。时间上的密切关系。花岗岩对区域成矿物质的活化运移、富集成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小秦岭金矿田金矿石以黄铁矿石英脉型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为主,蚀变岩型次之。小秦岭金矿田自1964年发现以来,查明400余条含金石英脉,黄金储量约380t。各矿山在生产探矿过程中,还不断发现隐伏矿脉和隐伏矿体。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用德尔非法和主观概率法预测小秦岭金矿田河南部分资源总量是672.17t和545.72t。总之,小秦岭金矿田成矿条件优越,金矿资源远景可观。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灵宝市老鸦岔金矿资源潜力调查报告[Z].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2014.

[2]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3]国土资源部.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S].2002.

[责任编辑:汤静]

推荐访问:灵宝市 老鸦 河南省 金矿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