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演讲致辞

立足强基工程勇当“制造强国”排头兵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30 08:42:50   浏览次数:

zoޛ)j馟_wm5n^|_iO駽4m5i}?駆应用于港口机械、油井机械、军工、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消费性电子和线路储能等领域,作为基础核心部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工业强基的示范工程,未来需求非常广阔。公司的5年目标是,超级电容产业做到亚太第一,世界前三,“十三五”末产值达30亿元,成为全球超级电容行业领军企业。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可能会提前实现。

以替代进口为目标,循序渐进补齐核心基础零部件短板

轨道交通整车产品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但是制动系统、轴承等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国内生产的部分基础产品可靠性低,性能、质量难满足整机用户需求。轨道交通有九大关键技术,其中核心的是制动系统,就是刹车。2005年以后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制动系统,价格很高。

为了破除“卡脖子”部件,公司组建专家团队研制了升级版DK-2制动系统,并通过对标国外产品、争取出口机车装车试用等方式,打破了制动系统的进口垄断,解决了价格高、交期长等一系列供应问题,补齐制动系统这个核心零部件短板。

公司投资1.2亿元实施“大功率电力机车制动系统产业化项目”,形成了完备的型式试验及基础研究试验能力和年产600台产业化能力,项目入选工信部2014年工业强基示范工程。通过三年的实施,成效非常显著。升级版DK-2制动系统技术和可靠性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唯一具有内燃/电力(货运/客运)机车批量装车资质的制动系统。目前已装车700多台,2015年在国内内燃机车市场份额达60%。随整机出口至伊朗、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与克诺尔、法维莱等制动巨头同台竞技,在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成功实施后,价格只有当初进口的40%,一年节约进口约几个亿。同时,此项技术带动了产品出口,这成为我们突破核心技术替代进口的主要作用。

以转型升级为方向,持续探索先进基础工艺和智能制造技术

近年来,公司以转型升级为方向,先后引入了搅拌摩擦焊、静电喷涂、智能装配等先进技术,并正在开展激光焊接、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等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我们有几项基础工艺非常先进,一是铝合金搅拌,二是静电喷涂,还有一个是智能装配。

2010年,公司首次获得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近40亿元订单,是中国电动车组走出国门的最大订单,制造工艺上遇到了铝合金侧墙焊接变形的难点。国外定单对车体的要求非常苛刻,一般的车体都是铝型材做出来的,而我们当时采用的模块因为温度比较高,变形很厉害。 在北京615所的支持下,公司成功地把航空技术用到了轨道交通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引入航天火箭筒体的搅拌摩擦焊新工艺,攻克侧墙焊接变形工艺难关,公司首个马来西亚项目完美履约。

而且,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把型材降到了1.5毫米,整个车体的减重又带来了新的效益。近年来,公司在马来西亚先后签订了近100亿元订单,占据其85%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行业内率先发展了“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

公司全面实施了“城轨车体搅拌摩擦焊生产线建设项目”,车体质量全面提升。得益于公司产品制造工艺的提升及良好的履约能力,自2012年以来,公司在南非、马其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捷克等地获得近400亿元市场订单。布局智能制造是中国企业赶超国际先进企业的突破口。

株机公司把握绿色智能发展方向,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两化融合”契机,实施“转向架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推动设计、工艺、制造智能化,把底盘的所有制造变成了智能化。通过该项目提高一倍的效率,减少一倍的人工,为先进工艺方法应用提供了制造平台,该项目入选国家“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

以丰富试验验证为指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为整合创新资源,完善轨道交通装备系统集成创新链条,构建先进、完备、系统的轨道电力牵引装备试验验证基地,搭建与整车、关键制造核心技术相匹配的实验室支撑体系,公司投资建设了“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实验室”和“工业工程研究与测试实验中心”。内设系统集成、机械结构、制动系统、高低压电器、工业设计、工艺研究、虚拟现实、金屬材料研究、计量校准等11个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将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奠定坚实基础。

以协同创新为阵地,打好夯实“四基”攻坚战

轨道交通装备是集机械、电子、电气、材料、信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要进一步夯实产业“四基”,提升整机装备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走协同创新之路。运用“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国内磁悬浮都是上海在十几年前引进的德国技术,国内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商业化的运行系统。从2008年开始,我们公司建立了示范线,两年时间内从开工到建设,到通车运行,产学研用的模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这个国内首条商业化运营的长沙磁浮列车项目,就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创新驱动的成功尝试。依托项目,公司掌握了中低速磁浮交通整套技术,配套企业和高校等成功研制了悬浮控制器、牵引系统、供电系统、运控系统等。

湖南株洲是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是全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的试点城市。在株洲田心方圆5公里,可解决90%以上轨道交通配套产品与技术。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一方面为配套供应商提供整车试验验证平台和技术创新支持与指导,另一方面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研发模式,推动核心部件和基础材料向更高水平提升。

我们的技术在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和商业化。公司准备在“十三五”更上一个台阶,进一步集聚行业资源,牵头在湖南株洲筹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开展轨道交通行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公司一直争当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代表;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也必将立足强基工程,勇当“制造强国”的排头兵。

推荐访问:排头兵 强国 立足 制造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