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刘诗英“一剪之巧夺神工”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9 09:47:30   浏览次数:

活动并获奖,有作品入选《中国雪花剪纸作品集》,也有作品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展出,还有作品被中国妇女博物馆收藏,是目前瑞昌传统剪纸的顶尖高手和领军人物。

剪纸,又叫刻纸、剪画或剪花,它以纸为艺术加工对象,运用剪刀、刻刀等不同工具,表现外在形象的美感和作者内在的取意,具有明快、朴实的特点和浓郁的装饰风味,在民间的用途十分广泛。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起源很早,它的产生与古代“镂金剪”的风俗有关,从造纸的历史结合传说资料看,剪纸的雏形当出现于汉朝,南北朝时已经盛行,而在民间得到推广,则是纸张发明以后。

瑞昌自古“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瑞昌剪纸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与整合,既有北方剪纸的大气粗犷、阳刚之美,又有南方剪纸的精雕细刻、阴柔之丽。在选材与布局上多使用阴阳搭配与非对称构图,喜好均衡的单独纹样,以及纹样的S形曲线连接。同时,在造型上不受时空限制,四时景致、南北异物皆可纳入一图一案中,往往产生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而且在表现手法上还经常使用别人不敢使用的“非缕空”剪纸手法,形成瑞昌剪纸新奇的构图式样与纯真的风格特征,备受中国民间艺术界专家学者的推崇。

刘诗英没有读过书,她3岁时给李家做童养媳,大部分时间在山上放牛、扯猪草、砍柴,做一些小孩子能做的农事。十一、二岁时,她见别人鞋上绣了花很好看,也想给自己做一双,便找会剪花的亲戚求花样,可亲戚敷衍说明天帮她剪,但接二连三几天都拿不到花样。刘诗英知道别人看不起她这个做童养媳的,心里很难过,但那些漂亮的花样始终是难舍的诱惑。她在山上放牛,看山上开的花,看天上飞的雁,反复揣摩几近“入魔”,她央求娘家打铁的亲戚帮她打了一把小剪刀,在山上放牛时摘大的树叶当纸剪。不久后她在家找了一张纸剪了一朵花,绣在鞋上穿出去别人看了都说好,问是请谁剪的花样,刘诗英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剪的,告诉别人是表姐帮的忙。以后大家见刘诗英衣服、鞋子上绣的花渐渐地多了,始才知道这些别致的花样是她自己剪的,于是,邻里之间要个花样都来找她要,一来二去,刘诗英便有了一些剪花样的名声。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县电影队下乡放电影,听村里人说刘诗英剪的花好,也找她帮着剪了几个花样,看后赞赏不已,建议她参加县文化馆办的剪纸学习班。刘诗英去了一次后便每年都去参加,她说:“学习班虽然没有专门的人教你怎么剪纸,但十几个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刘诗英爱人是教师,长年在外教书,她要下地种田,上有公婆,下有儿女,忙里忙外很辛苦,但只要有人来找她剪花样、要花样,刘诗英总是很高兴,心里觉得很满足。同时,刘诗英还会忙里偷闲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剪纸表述出来,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就是艺术的创作,却能感觉到这样做能够使自己高兴与快乐。

令人称奇称妙的是,刘诗英只认识自己的名字,但创作出的剪纸作品,对人物、花卉与景致的把握却是极其精到,平凡的生活经过作者丰富的想象、概括与提炼,便能在现实基本规律中凝结成动人的典型形象,再经过夸张、变形等手法的巧妙运用,便使作品中简练的线条蕴含神奇,淳厚的意境中略带稚趣,营造出“大巧若拙”审美意味,令人回味不已。当然,刘诗英的艺术人生离不开瑞昌民间艺术发展的社会基础,也离不开刘诗英那位当初不肯帮她剪花样的亲戚的另类促进,如其不然,瑞昌剪纸会少一些颜色,会少一位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家。

对于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刘诗英剪了一些基本的传统花纹样式,并将其装裱在大相框里,方便别人登门求教。刘诗英说,以前经常有些女孩来家里学剪纸,她的孙女也跟着学,并且剪得也蛮好,但长大后反而不剪了。如今,刘诗英每星期有两个下午在瑞昌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当民间剪纸教师,指导剪纸爱好者的实际操作。她后悔自己不识字,只能剪老的东西,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气息的剪纸作品。然而,如果人们看过她近期创作的剪纸作品,便能感受到:刘诗英在传统的剪纸范畴里,进一步加强了装饰美感,使她的作品在天真浑厚之中又见玲珑剔透的工整与华丽。可以看出:刘诗英生命中的艺术之火仍在熊熊燃烧,她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仍然保持着纯净与纯真的眼睛……

推荐访问:神工 刘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