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榆神工业区可持续发展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8 08:44:51   浏览次数:

摘 要: 榆神工业区是陕西省政府为加快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原神府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板块,创新体制,重点推进的新型工业区,也是陕西省目前规划面积最大、投资最为活跃、能源产业特色明显的开发新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榆神工业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001-02

工业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区)接壤地带,规划面积1108平方公里。这里地域广阔,资源富集,交通便利,体制灵活,再加上中省市赋予工业区率先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质大项目入驻,形成了煤电、煤化工、盐化工及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了工业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区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区域,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

一、工业区科学发展成果显著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业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和谐”理念,在国家及陕西省、榆林市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工业区各项事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一)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工业区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一直以来,管委会非常重视工业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 工业区率先突破旧体制的束缚,积极争取省市的重视和支持,不断探索开发区新体制。目前,县区关系基本理顺,管委会部门整合,职能重组基本完成,工业区“自成体系、封闭管理、相对独立、自我发展”的发展模式初步确立,体制运行良好。另外,工业区机构设置比较精简,人员相对精干,办事效率极高,为招商项目提供一条龙、全过程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招商氛围,极大提高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外商投资的成功率。

(二)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依托榆神矿区的资源优势,开发区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三个转化”(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转化),上大项目,大上项目。2010年入区企业达到168户,规模以上企业45户,产值上亿元企业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9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6万元,人均工业增加值29万元,实现税金23.8亿元。

(三)能化工产业实力壮大。工业区立足于工业区及周边丰富的煤炭、岩盐等资源,将原有的以基础原料和初级加工输出形式转换为就地就近深加工,有效延长了能化工产业链和价值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了新型工业化和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工业区以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资源深度转化,三废循环利用,项目配套发展。通过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煤电、煤化工、盐化工、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能源化工产业实力日益壮大。2010年主导产品生产能力:煤炭2000万吨、发电162亿度、煤制甲醇120万吨、聚氯乙烯100万吨、烧碱90万吨、煤焦油50万吨、玻璃225万重量箱。

(四)开放水平持续提高。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紧紧围绕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建设煤化工、煤电、建材、盐化工等几大支柱产业基地为目标,吸引科技含量高,有一定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好,无污染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在“大集团引进,大项目带动”上做文章,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把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知名企业列为重点招商对象,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工业区共引进项目50个,合同引资9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合同引进外资3亿美元。建成了神华国华锦界煤电一体化项目、神华神木化工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陕煤北元化工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陕煤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技改扩建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天元化工50万吨煤焦油轻质化项目、富油能源12万吨/年中低温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兖州煤业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榆树湾煤矿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随着神华陶氏煤制烯烃项目开工,工业区利用外资和增加出口潜力巨大。陶氏煤化工项目投资近200亿美元,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发文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届时将成为陕西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

(五)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工业区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产业,采用国内外最新开发的多种先进技术及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基础上,实现了煤炭的清洁、高效、高附加值转化。先后引进国际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MTO技术。在引进同时,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再提高。区内已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7家,为产业创新转型提供智力支持。累计拥有专利73项,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1.3%,高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6.3%。

(六)基礎设施日益完善。基础设施是投资的硬环境,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为此,工业区管委会一班人始终坚持把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立足之本,竭尽所能抓好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区多方融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投资3.2亿元建成双向八车道的入园景观道路16.8公里,建成日供水18.5万方锦界水厂、日处理2.5万方污水处理厂、年处理20万方垃圾场、110千伏变电站2座、330千伏变电站一座和年转运能力200多万吨的铁路转运网络,高水准、高投入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工业区科学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

(一)工业区实现科学发展,始终坚持思路创新战略

近几年来,工业区坚持科学发展,把思路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超前谋划,深入调研,强化分析,积极推动思路创新战略,把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作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发展之路。总体的发展定位是着力打造“四大示范基地”。一是打造全国煤炭清洁利用、高效利用、能源产业、循环低碳生产的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煤炭高效分质利用,改变传统工艺,走煤炭先提炼焦油和煤气,然后利用余热发电的新路子,使资源吃干榨尽,进而实现煤炭转化的又一重大突破。二是打造全国煤矿采空塌陷区集中治理、村民集中移民安置的实验示范基地,通过对采空区采取复垦或生态治理等办法,有效解决塌陷区治理问题,对当地农民集中安置,形成移民安置新城,通过发展三产业及现代农业解决农民就业。三是打造工业区工农业一体、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和现代特色农业互动,工农业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基地,通过工农业互动,多产联动的办法,形成城中村,村中城,打造现代产业新镇。完善城乡经济体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一二三产配套发展,形成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发展格局。四是打造陕西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稳定低廉的电力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重点研发和生产多晶硅铸锭、单晶硅拉棒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等上中下游太阳能光伏产品,打造西部乃至全国产品种类全、产业规模大、生产效益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成全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二)工业区实现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战略

工业区谋发展,体制机制要创新。工业区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长期困扰工业区的体制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明确市县区关系,特别是与市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关系,落实工业区行政事务和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职能,部门职能得到较好落实。进一步明确管委会各部门的职能职级,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设立开发区金库,实现财税独立。加强管委会创新管理,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等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快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形成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督查有力的工作落实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制度建设,规范和优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三)工业区实现科学发展,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战略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先导,没有科学规划就没有科学发展。工业区立足发展现状,面对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现代化产业新区的目标,积极解放思想,放活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业区发展的先进经验,用百年战略和发展眼光,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来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工业区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园区功能,不惜代价选择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单位和规划专家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多项专业规划,为工业区描绘了经的起时代考验的美好蓝图,对工业区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在发展中,工业区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规划,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务实性正不断得到增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指引性也越来越强,有力地引领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工业区实现科学发展,始终坚持招商引资推动战略

创业初期,面对工业区缺少项目的问题,工业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采取走出去战略,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招商重点定位在引进规模型、科技型和环保型关联度大的项目,在与世界500强和国内百强企业及大、中型周边民营品牌企业的对接上实现了突破,引进了一批重要的国内外煤炭资源深加工大企业,例如,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神华集团、延长石油集团、陕西煤业集团等大型的集团,为工业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对项目投入,对于一些重大产业龙头项目,以大力度的措施和政策争取落地。继续实行管委会领导包抓项目制和项目负责人制,进一步健全项目调度和促进机制,严格兑现项目推进奖罚,对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实行奖励,对项目推进不力的予以处罚。

(五)工业区实现科学发展,始终坚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战略

工业区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创新发展、推动转型的主题,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突出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全面发展、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①建立现代特色农业,对区内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②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增长,加强锦界、榆树湾等现有煤矿的生产管理,使煤炭产业做大做强。③加快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依托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借助煤炭热解技术实现煤炭资源的分质高效循环利用,最大可能的提高资源附加值。④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稳定低廉的电力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品。⑤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煤化工机械、汽车、农业机械、煤炭井下综采设备、新能源设备制造等项目。⑥全面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物流、旅游度假、文化产业、金融、房地产、咨詢业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推动工业区经济实现科学发展。

(六)工业区实现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人才强区战略

对照工业区发展实际,无论是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还是促进新一轮创业创优,工业区都必须依托高素质的人才。①制定好了切实可行又有一定超前性的人才战略规划,围绕园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储备经营管理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②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体系,夯实人力资源基础。③要拓宽引进渠道,配备精兵强将,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④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通过高薪吸引、政策吸引、事业吸引的办法,使更多的人才能够聚集到工业区来,成为开发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启示

工业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明确工业发展思路,得益于改革创新的推进,得益于工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得益于狠抓落实的韧劲。它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发展历程,有这样“六点启示”:

启示一:项目带动是工业区发展的永恒战略。始终坚持抓项目建设,提高工业发展后劲。项目带动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项目又是投资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崛起之要。工业区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区,面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特别在投资环境改善、发展项目的储备、鼓励民间投资、开展各种招商引资活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保持着对工业经济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启示二:投资环境是工业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业区在硬环境建设上,严格执行既定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使工业区的项目承载力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在软环境建设上,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和审批制度的改革,强化服务效能。同时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和生产环境,对已经批准实施的项目、特别是在建项目上,做到了少干扰、少检查,多关心、多服务的目的,切实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启示三:体制机制是工业区发展的首要前提。创新的体制与机制是工业区的根本优势。在政策趋同、区位优势不强的情况下,我们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初步形成了优化结构、统筹兼顾、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优势行政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区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一体制的确立,使工业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证明,体制优势是刺激园区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是支撑园区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启示四:科学发展是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方针。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提高园区的综合竞争力。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松懈。工业区结合我区实际,实施了一系列振兴园区的政策,如“工业立区”战略,产业调整振兴等。这些举措对引导全区工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只有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才能有效地解决工业经济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启示五:创新转型是工业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始终坚持创新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转型是工业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工业区要把创新转型作为“龙头”,坚持以创新引领工业区升级转型,实现由传统的能源化工型园区向科技创造型园区转变,在工业区的升级转型中做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一是着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努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三是重视科技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启示六: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工业区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明确提出:立足煤电优势,着力拓展化工、新材料等煤电延伸产业;主动融入陕北能源经济圈和省会经济圈,大力引进盐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挥政策、土地、资源等优势。通过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培育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形成煤电、高新技术产业、盐化工三足均衡发展的工业强区结构。

推荐访问:神工 全局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