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推进机电产品配套合作促进对俄经济发展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9 09:03:53   浏览次数:

2014年我省对俄贸易值达232亿美元,连续20多年处于全国首位。优势渐趋凸显的同时,出口增长缓慢、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对俄贸易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少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未来中俄合作的整体框架中,加强双方在机电产品配套方面的合作是双方共同的选择,也是繁荣地区经济、深化两国区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一、以机电产业合作为重点,推进产业链配套合作

随着俄罗斯远东开发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俄罗斯周边地缘环境变化复杂,加强与中国机电产品的产业配套合作是俄罗斯未来的重要选择,也是俄罗斯破解贸易出口结构过度依赖能源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可实施生产环节的优化组合。我省从进口俄机电产品到转变为向俄出口机电产品和与俄配套生产,这是市场的根本性转变。我省机电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俄罗斯这个新市场,与西方国家的机电产品竞争,只靠个别企业单打独斗,势单力薄,成效甚微,必须制定完整的营销战略。我省对俄合作不仅具有产业优势,更有技术优势,应发挥各自生产线中的优势和独特技术工艺,实现生产线上各环节相互优化组合。应加强对俄在燃气轮机产业链、电站设备、农机、汽车产业链、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链和煤化石化产业链等方面的合作。其次,可推动产品零部件的成套合作。我省大型的电站设备、燃气轮机等零配件不完全是本地化生产,俄罗斯企业的状况也基本如此,这就为双方机电产品的零配件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由于各零部件厂生产规模过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因而使成本增加,同时,无法投入足够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开发能力难以提高。我省汽车行业、飞机制造业应加强与俄罗斯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引进先进实用技术,为大型企业配套,如中俄联合生产汽车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喷油器和仪器仪表等。再次,可进行专业化生产合作。我省对俄合作经验丰富,具有实现对俄专业化配套合作的稳固基础,中俄双方通过签订长期协作合同保证协作,将有助于合理安排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助于降低成本和防控风险,保证产品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协作的计划性,促进专业化的发展,如在大型轴类锻件和模锻件制造、汽车冲压模板零件的加工等项目中的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以重点机电企业为基础,实现企业之间结伴创新

我省对俄产业合作基础雄厚,拥有哈电机、哈锅炉等国内重点企业。当前,我省与俄罗斯机电产品产业配套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中俄两国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年初以来,俄罗斯相继在远东建立了8个超前经济发展区,为中俄两国加强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与俄罗斯有很大的互补性和依赖性,通过紧密配套合作可以充分释放双方的互补优势,共同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重点产业的发展。首先,要认真优选合作伙伴。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若干家骨干企业,培育区域创新企业。选择俄罗斯相关行业中的重点企业,我省对俄合作企业的选择也要在重点企业中优中选优。在能源装备方面,需要加强与乌克兰燃气轮机厂合作;在电站设备方面,与乌拉尔电力重型能源机械制造股份公司合作,要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效应,先行启动,积累经验。其次,要合资合作开发。我省正在实施“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鼓励我省企业在俄罗斯先行先试投资建厂开展电站、农机、锅炉等项目合资合作,建设生产研发基地。我省的一些企业已经在与俄罗斯技术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天狼星”正在承建的66万千瓦超临界机组项目、哈药集团计划与俄合资建厂、哈尔滨造船厂与阿穆尔航运局已经开展了合作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对俄合作的贸易结构。而且,这些合作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与俄罗斯产品的配套程度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合资合作开发产品是提高我省对俄机电产品出口的迫切需求,也是俄罗斯提高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最佳选择。再次,要建立联合型企业集团。要把双方各自优势的生产要素重新组成新的生产联合体,提升双方产品、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资产重组入手,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上下游产品生产能力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生产辅助设施能力,进行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实现企业在生产、流通、技术开发、资金筹措等方面协调一致,形成紧密的企业集团,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三、以主要机电产品为依托,打造对俄配套加工基地

2013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1.26万亿美元,而我省仅为47.7亿美元,不到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0.4%。2014年我省对俄机电产品配套出口不足出口总额的1%,而服装鞋帽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50%。在增加出口俄罗斯机电产品的同时,应该在产品配套环节上投入更大的精力,采取超常规措施,打造独具特色的机电产品出口配套加工基地。首先,要打造机电产品配套出口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机电工业的存量优势,支持机电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和创新,不断提高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制开发适合俄罗斯市场需求,能与俄罗斯生产的产品相配套的名优机电产品及半成品,培育壮大出口主体。重点推进农业机械、林业机械、建筑机械、包装机械、粮食干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和家电等产品配套出口基地建设,特别是利用两国的项目合作及各种机电产品展销会机会,增加产品配套的比率,争取2020年对俄机电产品配套产品出口占对俄贸易额的一成以上。其次,要打造机电产品配套进口加工基地。利用我省实施“五大规划”战略的有利契机,特别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宝贵时机,在全省范围内,重点选择30家重点企业与俄罗斯全面对接,结伴协同创新,着力打造与俄罗斯合作新经济板块和合作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产品配套合作,尤其是在前苏联援建我省的22个项目中寻找契合点,进一步深化哈汽轮机厂、哈电机厂与俄罗斯圣彼得堡金属工厂、叶片工厂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合力攻关,共同开发,共享利益。

四、以科技合作为核心,扩大高新领域配套合作

2014年前三季度,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5.2亿美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30%,同比下降近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仅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6.3%,其中对俄高新技术出口所占比例更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搭建对外机电产业高新技术合作平台,推进与俄机电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特别是在轻型燃气轮机、工业用燃气轮机设计与制造、余热(废热)锅炉设计与制造、新型电力变压器设计与制造等方面,促进双方机电高新技术资源和产业的深度配套融合。首先,要共同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加强与俄产业关键技术的共同开发,有利于机电产品配套合作。将共同开发技术融入到双方产业合作的链条中来,从而实现加强产业技术共同开发的目的。如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与高尔基机械厂合作,联合生产核电站主泵和上充泵,并有部分产品已经出口到俄罗斯;哈尔滨空调机械厂与西伯利亚动力机械联合公司发展新型高效制冷机和管片式中冷器等项目,提高大型空调机的性能。中俄两国共同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对完善产业链、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要相互借鉴改造经验。双方要相互参与对方的技术改造,而且要相互选择改造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两国煤炭企业的现代化改造,都面临着安全、环保和节能等共性问题,通过双方企业对现代化改造的技术交流,使双方的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再次,要通过合作制定共同标准。随着我省对俄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产业合作必将从简单的垂直分工模式走上协同发展模式。而在产业合作向纵深拓展过程中,影响产业对接的技术标准问题,已成为我省对俄产业合作的瓶颈问题。技术标准对产业发展相当重要,可以说谁先制定行业领域中的产业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领先权和制高点。因此,为优化对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合作制度化与机制化的实现,必须与俄方共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以实现产业合作的有效对接,提高产业本身的竞争力。交换技术、交换专利、合作开发共同制定标准。可以将“中国制造”提升至“中国标准”,形成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新格局。合作生产方式,可以采取相互入股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技术、资金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推荐访问:机电产品 经济发展 配套 推进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