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麻山苗族防范频发性地质灾害对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2 08:37:39   浏览次数:

摘 要:山体崩落是喀斯特岩溶山区一种习见的地质灾害。由于地处喀斯特石漠化灾变带,麻山地区的山体崩落现象极为频繁,并严重威胁着当地苗族乡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立足于文化适应的理论,长期生息在这里的苗族乡民,理当拥有相应的防范对策。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笔者深入麻山腹地的紫云县宗地乡牛角村等7个村寨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苗族对频发性的地质灾害有着精深的理解,并能作出可靠的预测,同时他们也不乏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频发性;文化适应;麻山苗族

中图分类号:C9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4-0014-06

崩落是指陡峭斜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快速的下移运动。其多发生在45°以上的陡坡上,块石以跳跃滚动的形式运动,或不受地面阻挡,直接坠落[1]。崩落的方式可分为崩塌和落石两种。岩石崩落不仅会阻塞河道、毁坏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破坏农田、房屋,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是我国最为习见的地质灾害之一。长期以来,如何有效防治这种地质灾害都是众多学者、各级政府研究和关注的重点。2011年3月,笔者在贵州麻山腹地的紫云县进行田野调查时偶然发现:这里山体崩落现象极为频繁,并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长期生息在此的苗族乡民却表现得异常镇静与从容,因为他们对此有着精准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文化适应方式和整套的防治对策。为此,笔者将“麻山地区山体崩落有哪些特点?当地苗族乡民是如何认识山体崩落现象的?他们对此有着怎样的文化和现实防范对策?”这三个问题作为调查的重点,对紫云县宗地乡的牛角、竹林等7个村寨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田野调查。期望展现当地苗族乡民防范山体崩落的本土知识和文化,以便为我国相关部门防治山体崩落等频发性地质灾害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宗地乡的岩石崩落现象

宗地乡位于贵州省紫云县境内的东南部,乡政府距离县城45公里。该乡东邻罗甸县,南靠本县大营乡,西与本县水塘镇和猴场镇相连,北与长顺县接壤。境内最高海拔点为1100m,最低海拔点仅710m。整个乡的居民以苗族为主,少数汉族和布依族杂居其中。全乡共有6659户、33251人,其中87%为苗族。由于地质结构使然,地表山脉纵横交错,地表切割强烈。境内多石山、溶洞、地漏斗、盲谷、干沟和溶蚀坑等岩溶山区标识性地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地表基岩出露和砾石覆盖面积超过地表总面积的75%。加之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且降雨集中,并导致山体崩落等地质灾害频发。

在最近20年间,每年都会发生山体崩落而导致田土、房屋、牲畜等财产损失及人们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09年宗地乡就发生了大小崩落事件上千起,几乎每个村寨每个月都有山体崩塌现象发生。典型的地质灾害有如下几次,成灾较为严重。

例如,2003年6月某天晚上两点多的时候,牛角村牛角组寨子后面的山坡上有岩石滚落,大概有1间小房子大的巨石落下。岩石在滚落的过程中裂开,一部分滚到了寨子中间的田土上,一部分则滚进了村民梁小友的家中。滚进家里的石头撞到了灶膛边后再撞到床,把梁小友的妻子和孙子连床带人都给推开了。后来,石头停了下来,并掉入了猪圈,①这里的老式房屋是木头、竹子、草等材料制成,最底层放牲畜,二楼以上住人。将地上砸了一个大坑,现在该坑的痕迹还依然十分清晰。当时他们家的人都很害怕,但幸亏没有人员的伤亡,只是房屋受到一些破坏。到了第二天,人们发现:从岩石原来在坡上的位置来看,本来石头应该是落到山洼中的玉米地,不会落到梁小友家的。但石头好像会走路一样,不知道怎么就拐到了他们家。在这里,房子被石头打到是不吉利的事情。因此,现在梁小友家在修新房子的时候,并不是在原来的位置上重修,而是把房基移到了老房子的旁边。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具体详情如下:

1.1981年,牛角村塘水组的杨老岩的茅草房被房子后面掉下来的大石头砸毁,杨老岩被砸死。后来政府补助了100斤玉米,由他的女儿和女婿进行安葬。

2.1982年,牛角村卡尔组的杨秀珍在上山扯猪草的时候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坏了脚杆,后经村里的罗老石用草药治好。

3.1983年,打郎乡打郎组的梁小妹(宗地乡原副乡长杨光明的老婆,时任打郎乡政府计生信息员)在叫寨砍柴的时候被山上的滚落的石头砸断了一条腿,后在医院救治,但仍落下残疾。

4.1986年6月,牛角村杨小田家有2亩土地被山上的石头掩埋,政府补助了40元。后来,他自己又把石头移走,把土地清理了出来,继续种包谷。

5.1986年7月,牛角村开岩组陈老岩家的1亩土地被石块砸毁,政府补助了40元。他们家将清除了石头,将土地重新整理出来。

6.1986年10月,牛角村牛角组的梁国荣(当时牛角村的支书)在小米地砍柴的时候,被山上掉下来的大石头砸成重伤,不治身亡。

7.1993年8月,牛角组梁小有家的茅草房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坏了屋顶,石头掉下来后又砸坏了灶锅和一张床,政府补助了100元。去年的时候 ,政府又补助了他们家1万元进行危房改造。

8.1997年7月,牛角组陈正学的老婆在山上(牛角同道)找草药的时候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成重伤,在去往医院救治的途中死亡。

9.2004年,牛角小学附近的马头山有岩石滚落,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2005年,牛角组有2次岩石落下来的事情发生。有一次掉落的石头大概有一两万斤,小的也有桌子那么大。另外一次则非常怪异,岩石是从牛角寨子对面的山坡上掉下来的,但直接落到了梁小友家的旁边,但人们在村子中找不到石头滚动的痕迹,好像石头是直接从空中越过半个村寨掉在了那里。

11.2008年,竹林村竹林组一户人家办丧事的时候,突然有石头从房屋后面的滚落下来,当场砸伤了来参加丧事的3个人,房子也受到一定的损坏。

12.2009年7月,宗地乡打豪村石板组有一家人修新房子,晚上的时候有一大块石头(房子那么大)从山坡上掉下来,翻过了新修的房子直接掉在寨子里的山洼地中,同时有小的石块掉在房子上,打伤了男主人的腿。

13.2010年6月,牛角村牛角组牛角井发生岩石垮塌事件。牛角组杨正和、杨正福两家的 4亩地被山上塌下来的石头掩埋。

14.2010年6月,宗地乡打郎村叫寨2里处有岩石崩落事件发生。岩石垮塌后,有面积约20m2的田地被掩埋,此地属于宗地乡毛旺一户人家的耕地。

近几年来,由于石漠化不断加剧,山体崩落的事件则愈演愈烈。据当地乡民回忆,仅2010年上半年牛角村就发生了10多起山体崩落事件,所幸并未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二、苗族乡民眼中的岩石崩落

在宗地,岩石坍塌现象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上面的案例和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宗地的岩石崩落现象有着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从岩石崩落的频率和时间来看,发生的时间一般多集中在雨水较多的4-8月份,且多是发生在晚上;发生的次数极为频繁,几乎每年都有;二是发生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两侧以及人们平常耕作的山坡上。

在调查期间,我们就亲眼目睹了多起岩石滚落的情形。2011年3月20日,我们从牛角村牛角组马头山路边经过时,有大石块突然从山上滚落,直接掉下了路旁的陡坡,幸亏没有人受伤。4月17日,在去往宗地乡赶集的公路上,我们发现下宗地的打梁坳有岩石滚落事件。公路左边的田土中有许多大石块散落,而公路右侧的山坡上明显可以看到有岩石裂开的纹路,显示石块滚落不久。同车的老乡告诉我们,这两天一直下雨,石头是昨天晚上掉下来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紫云通往罗甸的公路上,岩壁峭立,许多岩石已经风化并出现分层,泥土也夹杂其中,很多石块看上去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因此,从打郎村到摆落村不到5公里的公路上,就设置有两处“危石路段,车辆行人禁止停留”的警示牌,提醒人们路过此处时尽快通行,注意安全。

对于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岩石崩落的事件,这里的苗族乡民有着自己的理解。

访谈对象一:杨正学,男,56岁,苗族,原牛角村村委会主任

从小时候到现在,我自己知道的毁坏农田、房屋或者有人员伤亡的岩石崩落事件有30到40起,如果加上落了石头,但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岩石坍塌事件就有上百起,几乎是每年都有。特别是在4月到8月这段时间,到了雨季,山上的石头经过雨水的冲刷很容易滚下来。因为当地夏天的气温比较高,白天很热,到了晚上又很凉快,温差大。再加上雨水的作用,石头很容易裂开。另外,山上的石头滚落有可能是因为人们在种地的时候火烧坡而引起的。1997年以前,牛角这边几乎每家都种小米,而种小米的时候要放火烧坡。在烧坡的时候,由于温度很高,山上的石头也会被火烧炸,这样在轻微的风力或者雨水的冲刷下,石块就很容易开裂并滚下山来,从而砸到人或毁坏田土。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家,而且政府也不允许放火烧坡,寨子里几乎没有人种小米了,山体滚落事件也有所减轻,但至今都没有停歇过。

访谈对象二:杨小华,男,66岁,苗族,原宗地乡纪委书记

除了四季以及昼夜的温差大外,山上的岩石之所以崩落还有着其他的原因。宗地这个地方的山有两个特点:一是坡高;二是坡陡。山上的石头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后很容易开裂,而且有的植物在石缝中生长,会加速岩石缝隙的扩大,这样的岩石很容易打落下来。另外,在下雨后,泥土和石块都比较疏松,雨水冲刷着泥土,岩石本身的重量增加,而与其他的岩石之间的结合部出现松动,滚落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现在,很多山脚附近平地上的石头都是从山上打落下来。

访谈对象三:杨再华,男,70岁,苗族,牛角村牛角组村民

马头山(牛角组附近)那边的石头更容易落下来,而学校(牛角小学)和寨子这边的石头不容易滚落。因为就像人老了要死一样,马头山那边的石头已经老了,所以也就自然会落下来,学校和寨子这边的石头很年轻,就不会落下来。

访谈对象四:杨光珍,女,48岁,苗族,牛角村牛角组村民

下雨多的时候,石头很容易落下来。石头落下来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晚上,白天很少。山上的石头滚落是有鬼在后面推的结果。如果哪一家的房屋或者田土中有石头滚落进来,就表示这一家要有灾祸了。滚落的石头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并请当地的“老魔公”①“老魔公”是当地的宗教人士,类似于汉族的风水先生。当地人认为他可以与鬼神进行沟通,请神驱鬼。做法事,请神镇鬼消灾。而且在山上做活路的时候一定要随时注意周围的动静,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被滚下的石头打到。

在当地苗族乡民看来,岩石崩落既是因为岩石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自然风化而引起的,又是道路建设、火烧坡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岩石地质结构,造成水土流失的结果,二者的共同作用最终引发了这里岩石崩落的频发。而鬼推石的说法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对未知现象的一种附会解释。

三、岩石崩落的防范对策及处理方法

岩石崩落具有突发性、岩石滚落速度快等特点。在岩石滚落时人们经常很难躲避,但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却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因岩石崩落而导致的人员及财产损失。那么如何才能防范岩石崩落带来的危害,就成了当地苗族乡民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和方法。

1.防范对策

一般来说,山上岩石垮下来的速度非常快,人们一般很难躲避,但是可以预防。在山上砍柴或者做农活的时候,如果发现哪块石头与周围的岩石之间有了位移的痕迹,这块石头在下雨或者雨后就很有可能会滚落下来,所以人们在家或坡上干活的时候都十分小心,听到有岩石滚动的声音就及时躲闪。如果在寨子周围或者道路两边山上的石头发现已经有严重的倾斜或者位移的情况,人们就会组织起来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提前把较小的岩石推到山下去,较大的岩石则用石块加固,防止掉落,以确保人们行走的道路和房屋周边的安全。

同时,修建房屋是当地人们的重要活动之一,而房屋修建的好坏则取决于修建地址的选择。因此,在宗地,人们在修建房屋时,宅基地一般会选择在山坡比较平缓的地方,同时也会请风水大师给宅基地看风水。如果宅基地位于山脊上,则表示风水好,家里有人容易当官。选择好宅基地,人们并不会直接在上面修房子,而是在修房子之前,先花1年时间来检查山上的石头,把那些发生位移痕迹或者位于大树前面,容易滚落的石头敲下来或者用炸药炸掉,这样才能保证新修房屋的安全。如果是在老的宅基地上进行重修,则需要保证以前自己的房屋没有被石头毁坏过。如果以前老房子遭到过石头的袭击,人们在修建房屋时就会将屋基向旁边挪移一段距离,以便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再次发生。另外,在修建房屋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上,人们现在已经很少使用木材、茅草等材料修建干栏式的房屋,而是选择修建水泥钢筋式的砖瓦房,这样的房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抵抗较小规模岩石崩落的袭击。

但是,这种钢筋水泥式的房屋虽然坚固,但面对大规模滚落岩石的巨大冲击仍然显得脆弱不堪。其实,在苗族乡民的眼中,最坚固的房屋莫过于天然的溶洞、岩穴。在宗地,天然的溶洞、岩穴众多,是躲避岩石崩落的天然屏障,每一处的溶洞、岩穴的位置,他们都是一清二楚。如果预测到可能会发生岩石崩落的事情时,他们就会及时的躲避到溶洞、岩穴中去,以预防危险。例如,直至现在,紫云县的中洞村仍有人常年居住在洞穴中。这个洞穴位于半山腰上,宽115米,深215米,高50多米,里面住着20多户苗族人家,有70多人。同时,里面还有一个小学,100多个学生。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住在洞穴中?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实际上,在以前,麻山地区的许多人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岩洞中,因为这些岩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确保人们的安全。在这样的岩洞中,山石滚落和猛兽袭击的风险都能降到最低[2]。即令是修建最坚固住房,也比不上住在岩洞中安全,因而他们早年乐于住在岩洞中并不是贫穷,更不是懒于建房屋,而是一种规避自然灾害的明智选择。

上面这些防范岩石崩落的方法是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那么这些经验又是如何传承下来并发挥作用的呢?除了平时父母、亲戚、朋友的言传身教外,学校教育也是传承的重要途径。牛角小学的梁正明老师(男,30岁,苗族)介绍:“现在牛角小学有一到四年级,70多个学生。很多学生每天要走1个多小时的路程来上课,而在上学的途中经常会有岩石崩落,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天放学的时候,学校老师都会让孩子们注意安全。比如说,在大路上走的时候,不要在危险的石头附近逗留、玩耍,及时回家;看到有石头从山上滚落,如果路边有大的岩石,就躲避在岩壁底下;如果在小路上没有大的岩石可以躲避,就先看石头是向前落还是向后落,如果是向人的前面落,就要往后面跑,如果是向后落,就要往前面跑;在下雨天的时候,在路上要特别的警惕,注意山上的动静,听到岩石滚落的声音要及时找地方躲藏。类似的学校教育几乎在宗地的每个学校都会频繁实施,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而且学校和家长要保持密切的联系。”

2.处理方法

对于落下的石头,因落到的地方不同,人们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石头落到了田土中,田土的主人就会请老魔公请神驱鬼,保佑家人平安,同时将石头打碎或者炸碎(对于较大的石块而言),清理出田土,继续耕作。如果石头落到了农户的家中,主人便会将石头敲碎丢入山洞中,以免附着在石头上的鬼怪再危害家人。

案例一:滚落到田土中的石头处理方式。

2009年6月的一天,牛角村牛角组小湾片区的一面坡上有大石头滚落,落下来的石头掉在了罗莉妹家的玉米地中,有小房子那么大,砸毁了一块玉米地。由于石头是晚上掉的,当时并没有人知道,等到第二天人们上坡的时候才发现。在当地人看来,有石块落到自家的田土中是不吉利的事情,预示着有鬼作怪,家里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因此,罗莉妹的儿子就找了雷管、炸药去那里将石块炸碎(现在窝塘内仍有炸碎的石块痕迹),把玉米地块清理了出来。同时,他们家还请了当地的老魔公,带了一只鸡、一壶酒去山上做法事,请神仙来驱除鬼怪,以消除灾祸。

案例二:滚落到家里的石头处理方式。

2003年6月,有大石滚落到牛角村牛角组梁小友的家中,石头砸坏了房屋和灶膛。他们也认为石头滚落到家中是鬼怪作用的结果,因而在处理滚落到家中的大石头时,首先是拿一些鸡蛋、米饭等食品放到石头旁边供着,①其他乡民亦是如此,成本不高,一般不超过五块钱。然后对着石头念念有词,大意为“鬼神快走开,家中好主人”之类的咒语。念完咒语后,便将石头打碎,然后丢到深洞中,②寨子里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是当地向地下暗河消水的地漏斗。意为将作祟的鬼怪打入十八层地狱、永远不能超生,以防止鬼怪再来祸害寨子里的人。同时也希望山上的石头不会再滚落,威胁到寨子的安全。

因石头滚落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有人受伤,人们很少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更多的是请当地的“土医生”③没有正式的行医执照,但懂得一定的医药知识的本地人。采用当地的土法进行治疗。当地人认为,即使被石头砸坏了胳膊或者腿脚,当地的“土医生”找点草药就能治好,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很多,只要1000多元就可以包治好。而西医的价格太高,动则上万元,治疗效果有时并不怎么明显。当地就曾有人被石头砸断了腿脚,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治疗,结果没有治好,反而落下了残疾。如果当时就请当地的“土医生”进行治疗,也许已经治好了。因此,在当地,人们对当地的“土医生”的十分信任,一般生病后都是请“土医生”进行治疗,且效果明显。

四、相关的禁忌和故事

除了上述的防范对策,当地还有许多和岩石有关的故事和禁忌。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鬼怪推落岩石的说法,但当时并不以为然,只是认为那是对岩石滚落现象无法解释的附会说法。但在访谈时,牛角村牛角组的杨再华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试图让我们相信真的有鬼神存在。

访谈对象一:杨再华,男,70岁,牛角村牛角组村民

2003年的一天,我去小湾打猪草,从一块山上滚落的岩石旁经过时,突然就走不动路了,整个脚杆发软,想挣扎着站起来都很难。当时就觉得是被那块石头啃了脚杆和腰杆,所以走不动了。后来,我就在石头旁边休息了一会,才勉强站起来一步步挪回家去。因此,回到家后,我就请了当地的老魔公带着一只鸡和一壶酒去了那块石头旁做法事,用草将落下来的那块石头缠住,④意为将鬼怪绑住,使他不能在作祟。然后就在那里和老魔公一起将鸡和酒吃了。自那以后,走路才像以往那样方便了很多。在这里的苗族看来,在路上走路时碰到石块从山上滚落是不祥的事情。如果石块落在了路人的后面就不会有什么忌讳,如果石块落在了路人的前方就表示家里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会死亡。同时,如果是在去赶场的路上,很多人就会转回家去。要是不转回家去,在场上就会被人骗或者抢,甚至被人打。另外,如果这里有人意外死亡,在丧葬的时候就要杀马。这样,死去的人才能骑着马到老一辈的人那里去。要是没有马骑,他是走不到那里的。

这些故事和禁忌的存在使得当地的人们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鬼神的存在。虽然我们并不相信,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对于鬼神的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对于稳定和安全的渴望。因为如果按照当地人的看法,岩石崩落真是鬼怪作用的结果,那么他们请神驱鬼的对策也就可以起到相应的效果,战胜岩石崩落这种频发性的地质灾害也就是必然的了。同时,我们从村民们对岩石崩落的态度和对策中,也能看到他们对于战胜岩石崩落这种频发性地质灾害的信心和能力。

五、小结

总之,麻山地区特殊的地貌和地质结构以及雨量集中的特点共同造成了这里岩石崩落等地质灾害的频发。对于这种频发的地质灾害,当地的苗族乡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有着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效的防范对策。这种对策既有对鬼怪神灵的信仰,又不乏理智的应对方法。这些都是他们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也是当地苗族乡民们本土生态知识的结晶。这样的本土生态知识不仅在我国的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同时也对我国其他类似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地理学词典编委会.地理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9.

[2] 杜 薇.穴居、悬棺葬、免耕与生态适应[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39-44.

[3] 杨庭硕,田 红.本土生态知识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22.

[责任编辑:蒲 涛]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Miao Area of Mashan

HE Tian-bo1,NONG Ren-fu2,LING Long3

(1.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Qiandongnan, Kaili, Guizhou, 556000, China;2.The Museum of Nanning City, Nanning, Guangxi,530012,China;3.Fuyang municipal offic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Hangzhou,Zhejiang, 311401,China)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mountain avalanches frequently occur in karst areas. In the Miao area of Mashan Mountains, located in cataclysm zone of karst 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such natural disasters can be common, which bring serious threats to the daily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local Miao villagers. In accordance to the theory of cultural adap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iao villagers and their culture should hav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ove this assumption, the authors made a further fieldwork in 3 months in 7 townships of Ziyun Count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Mashan area. The data shows that the Miao villagers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such natural disasters and can foretell their happening. They hav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or mitigate such disasters.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Cultural adaptation; Countermeasures; the Miao Area of Mashan

推荐访问:苗族 频发 地质灾害 防范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