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论全媒体时代报纸的编辑艺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0 08:57:14   浏览次数:

一、困境重重:全媒体时代报业遭遇强劲对手

“全媒体”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播媒介的应用层面,“全媒体”有以下两种理解:1、意为完备,全面,指尽可能多的单一形式媒介载体的综合体,是包括众多媒体形式的综合“个体”概念;2、意为“整个”,是一个集体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衍生而来的,体现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媒体相互融合,互动趋势。

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介不断重组,整合,改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激烈竞争,媒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相比传统的媒介,尤其是以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介,遭受很大的冲击。甚至很多人认为,网络媒介的发展将导致报纸的消失。

在这样的环境下,报纸流失越来越多的受众,其生存范围越来越小。发展空间受限制。这就决定了报纸必须创新改革,在全媒体环境下寻找新的生存路径,才能屹立于“媒介之林”在此,笔者将在这媒介融合的社会环境下简要讨论报纸编辑艺术的改进和创新。

二、制胜奇招:报纸编辑艺术的创新

作为纸质媒介,报纸运用的主要是文字语言符号和相对较少的静态平面图像,正是这些在符号上、媒介形式上的特点,使报纸形成了不同于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一些特性,而狭义的报纸编辑恰恰是在报纸版面语言上大作文章。在全媒体时代,报纸与电视网络媒介相比,其最大劣势就使缺乏直观性和形象力。要想在媒介竞争中取胜,报纸要在编辑艺术上创新。

(一)电视、网络新闻传播符号运用的“拿来主义”

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符号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两个方面。报纸编辑的艺术也使诉诸于视觉的版面编排等技巧,所以,报纸在编辑中要学会借鉴电视和网络新闻中视觉元素传播符号的运用技巧。

视觉元素包括画面、屏幕文字、图表图形漫画、照片或者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关的实物资料。

在电视、网络新闻中,充分运用画面可以再现现场环境,关键情节,有趣的细节, 增强新闻的形象性。电视、网络新闻中的屏幕文字附属于画面,能有效弥补画面信息传达不足的功能,可以起到提示要点,补充信息和传递新信息的作用。而图表、图形和动画照片的运动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地理位置或者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清楚。

报纸在编辑时同样可以充分调用这些视觉元素,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形态活泼化多样化。如,重大新闻事件或者具有人情味的软新闻可以配上照片,既可以体现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也可将新闻现场带到读者面前,最重要的是新闻照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最大限度吸引读者眼球。

信息社会,物质不是稀缺的,信息也不是稀缺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谁把握了受众的注意力,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新闻照片可以作为图片新闻刊发,也可以作为特写性的新闻摄影报道刊发,或者配合文字稿件刊发。近年来,报纸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专题摄影系列照片和照片专栏以及照片专版。

专题摄影系列照片是指用多幅新闻照片与标题、文字说明相组合,全面深刻地揭示事物。往往围绕一个特定主题选择表现多时空状态下的多个瞬间形象的一组照片进行有机组合,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细节,达到报道的深度和广度。照片专栏是指在版面上位置相对固定、有专有名称的以照片为主、标题文字说明为辅的专栏,以连续、有规律的方式出现,如《人民日报》曾经开设的“立此存照”,《南方周末》文化版的“惊鸿一瞥”。照片专版可以看作照片专栏的扩大,即以整个版面刊登照片,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如《南方周末》曾以“汶川重建”为主题通过照专版的形式报道汶川地震一年后当地群众的生活;《人民日报》2012年5月19日第12版“视觉”以《风雨来袭 同舟共济》为主题,通过照片专栏的形式报道南方暴雨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这些照片新闻的共同特点是以规模化的新闻照片进行新闻传播,有一些带有副刊专刊性的照片专版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副刊。不论何种方式,都使新闻报道更具形象性,尤其满足了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人的阅读习惯。

另外,除了照片,还要多运用示意图,漫画和图表,新闻人物照片。《南方周末》每期的评论版都有两幅漫画评论。这是视觉元素和文字元素巧妙结合的新形式。通过漫画反映舆论,接下来在漫画下面配几行简短的文字说明既是对漫画的解释也是画龙点晴式的“评中评”。《国际先驱导报》每期的特别报道都会在每篇主题报道中插入简单的漫画,通常都是配合新闻主题而作,图文结合,不活泼生动而且版面美观。漫画本身的夸张幽默的特点,可引起读者注意,甚至能培养固定的漫画爱好者为长期读者,也可以深化文字报道的主题思想,渲染报道内容的感情色彩。

示意图包括统计图表和新闻地图。示意图的运用越来越灵活和频繁。不仅仅局限于数字的统计说明,更多的表示事件进展和新闻人物复杂关系的示意图出现在报纸上。

在新闻人物照片的运用上,一些报纸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样式,如《南方周末》经济版每期的深度报道都回邀请专家学者撰稿,在署名栏都会配上作者照片,已渐渐成为一种栏目标记了。同样《人民日报》的特写报道如涉及相关官员意见,专家态度都会以不同形式刊登照片,《国际先驱导报》的《这一周》专版有一个《面孔》专栏,就是以人物照片和文字说明的形式报道各界有影响的人的声音及评论。

视觉元素在电视中运用的惟妙惟肖,在报纸上也可以使用的栩栩如生。关键是编辑要学会变通和创新,将电视网络中视觉元素的特技进行改装以社和报纸的媒介特点,这样同样可以达到吸引读者注意,使新闻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电视新闻专访走下荧屏跃然纸上

电视新闻专题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之一,它是由电视记者(或主持人)对新闻人物(亲历者、目击者)或有关部门权威人士进行专题报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在电视媒介中大部分是以演播室+主持人+嘉宾的形式出现,是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的节目形态,如《面对面》、《高端访问》、《新闻1+1》,《一虎一席谈》等。因其互动性,交流性和深度性,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

在电视、网络新闻中,可以借用特技,在形式上不断丰富,如加入新闻短片,背景信息,双视窗连线以及主持人现场ppt等形式,使得电视新闻更加娱乐化。然而,这种交流互动式的新闻报道方式同样可借鉴运用到报纸上来。

报纸在报道某一主题的新闻时,不一定通过采访后由记者整理采访资料然后写成调查报道或专题报道的形式来刊发。相反我们可以将采访现场直接搬到报纸上来,通过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一问一答来还原采访时的真实情况。当然,必要时可用加文前说明性按语的形式简要介绍记者采访动机和被采访对象身份。还有一些报纸在报道观念性专访时,往往采用新闻背景+报道+评论的形式,如《人民日报》2012年5月20日《议政建言》版专题报道《生态城,绿色生活的理想追求》采用了多种编辑方法,新闻事件照片+新闻人物照片+编者按+加框事实+记者问答+评论,多管齐下,形成报道规模和舆论强势。

本来是电视网络新闻“专利”的新闻采访专题,也可以运用到报纸新闻上来。 这不仅减少了冗长乏味的长篇报道的出现,而且也给记者采访写作减轻了负担,记者不需要绞尽脑汁构思报道主题,安排结构,组织段落,只要将采访调查所得稍加整理提炼即可产生新闻,记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跑新闻抢时效上。同时,读者阅读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的挑选,而不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字地阅读。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充分利用报网互动

报网互动是网络媒体兴起以来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是指传统报纸和所属的新闻网站为了扩大影响力而采取的种种营销活动,如在报纸上开设网络版、在每条新闻后面附加“详情查阅某某网”,在网站开设电子版杂志,并开设记者信箱等现象。报网互动的本质是媒介融合,这意味着不仅报纸和网站可以互动,报纸与手机与广播电视,网络与广播电视都可以互动。

目前很多报纸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络版报,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以及专业的采编力量,相比而言,传统纸质报纸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报网互动对纸媒有很大的冲击,但是,纸媒同样可以利用报网互动的优越技术条件,为自己服务。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利用网媒扩展信息源。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媒介获取受众某一时期的关注焦点和热点,而且可以利用网络媒介匿名性,开放性,时效性的特点,展开网络调查,以获取民众对某些问题的相对的意见倾向。随着微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关注公共事件的有理智有素养的“社会公民”,中国的“公民社会”正在发育中,网络民意成为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信息取材。

如《人民日报》在报道一些问题时,会特别开辟一个“微博之论”等专栏,以摘要,图表或者示意图的形式出现。这样的编辑策划体现了“草根精神”,让“大嘴小嘴都发言”,也是公正平衡原则理念的彰显,也充分运用了报网互动的优势,节省了资源。

网络论坛是很好的新闻源。报纸在策划新闻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论坛或者各种跟帖,以获知群众目前关注的焦点事件,以把握社会舆论走向。另外,根据论坛里的留言或者跟帖,可以直接策划关于事件观点的新闻,将群众的观点直接报道出来,通过把关作用巧妙地表达报纸观点。因为网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众的重要部分,他们的观点可以大体体现目前社会的关注热点,他们对新闻事件越来越有发言权,这不仅能使得报纸与受众互动,也能很好的实现新闻策划的良好传播效果。

三、结语

报纸编辑一种技术,但是更是一门艺术。在电视网络新闻中,对一则新闻进行报道和深入解读,可能需要几个栏目相互配合才可以做到。但是在报纸中,只要安排得当,通过稿件的灵活配置仅需要一个专版就能做到。现代报纸编辑应该坚持“精编,易读”的理念,运用综合编辑方式,通过稿件配置,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不会取代报纸,它们应该是共存共荣的关系。“互联网只不过是一种技术,这个技术可以类似于200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在200年前第一台蒸汽机出现的时候,其实蒸汽机本身对人类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把蒸汽机真正运用到传统工业中去,只有把它看成传统工业的元素的时候,蒸汽机才有意义。比如,把蒸汽机放在马车上,让马车变成了火车;把蒸汽机放在帆船上,把帆船变成了轮船,蒸汽机才有用武之地。同样,我们应该把互联网看成一项技术,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去,才会把进步的东西显现出来。”

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报纸,应该积极应战,从电视,网络中“取经”,只有勇于“触电”,才会面貌一新。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推荐访问:报纸 编辑 媒体 艺术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