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高原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0:36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应用Micaps资料,从500hPa高空环流形势演变特征,结合物理量、卫星云图和常规资料,对2006年7 月21日至25日发生在高原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作了分析,以揭示此类天气的主要特点[1-5],为预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路。

【关键词】环流分析;大到暴雨

1.天气实况

本次高原地区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大;过程降水量大于20毫米的站点主要集中在昌都地区、林芝地区、沿江东段到南部边缘地区;最大降水量为浪卡子和加查两站,分别为71.10毫米、64.70毫米,是本次过程降水的强中心。较强的降水还有定日40.10毫米,聂拉木29.20毫米。

2.500hPa环流背景

欧亚地区500hPa环流:欧亚中高纬主要为二槽一脊型;乌拉尔山西侧为长波槽,乌拉尔山东侧至贝加尔湖附近为高压脊,贝加尔湖以西、我国东北为低压槽,巴湖偏北为一低涡;伊朗高压略偏西,西太平洋高压较强,588线西伸脊点控制在90°E;高原地区受588线控制,90°E以西及北部地区处在低值区。低纬,南部系统活跃,低涡位于孟加拉湾87°E21°N附近。22日中高纬经向环流较为稳定且逐渐缓慢东移,由于乌拉尔山西侧的长波槽东移南压,促使伊朗高压偏南东伸控制到阿里地区西部,西太平洋高压主体已退到105°E附近;而另一小高压单体滞留并控制在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和日喀则地区南部;从昌都地区低涡中可分析出一切变线正好压在沿江一线,造成当晚高原地区东部、沿江一线到南部边缘地区的强降水天气。南部系统,孟加拉湾低涡西移登陆到印度半岛上。23日中高纬环流变化不大,主要是伊朗高压的继续东伸和西太平洋副高的东撤,使得高原地区的天气系统继续东移南压。而控制在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和日喀则地区南部的小高压单体移出高原,南部系统北抬;造成了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南部及沿江的加查地区更强的降水天气。从24日00时500hPa环流分析,伊朗高压已控制高原大部,切变线已南压到高原地区南部边缘地区,从25日00是实况看降水明显减弱。

3.云图分析

由于22、23日两天降水最强,故选取22日15时、22日20时、23日17时FY2-C红外云图,进行分析;从这三副云图可以看出北边的晴空区以及高原地区的东部至沿江一线的切变线云系与高空环流的伊朗高压走向和500hPa环流上的切变线的移向配合很好。另从云图中东边情况看出西太平洋副高是有所减弱,主要是看晴空区里有弱的对流云生成,预示西太平洋副高逐渐减弱东撤。而切变线云系是逐渐东移南压,造成了高原地区一次由北向东向南的强降水天气。

图(a) 7月22日15时FY2红外云

图(b) 7月22日20时FY2红外云

图(c) 7月23日17时FY2红外云

4.物理量条件分析

4.1散度场分析

通过分析22日散度场,在那曲地区到沿江附近为负散度,预示低层那曲地区、沿江附近辐合明显;从23日散度垂场上可以看出负散度中心已东移南移到沿江附近到南部边缘地区和林芝地区;说明,低层辐合区东移南压与22日、23日实况降水落区配合较好。

4.2相对湿度

从500hPa相对湿度场上也同样可以看出22日湿度高值区在高原地区北边,23日,高值区已南压到高原地区的偏南地区;且分为两个高值中心,一个位于日喀则地区南部、另一个位于山南地区南部和林芝地区;22日强降水区在那曲地区和昌都地区,23日强降水区在山南地区和林芝地区。

4.3涡度场分析

从23日08时500hPa涡度场分析,那曲地区南部、拉萨地区、山南地区和林芝地区的中西部为正负涡度区,说明此时上述地区低层正处在气旋强烈发展期。

5.地面要素分析

分析22日14时、20时变温、变压;14时“0”变压线位于藏东南到沿江偏北,那曲地区以南,“0”变压线以北为正变压、以南为负变压;从24小时变温分析,那曲地区、昌都地区负变温较之前几日明显增强,说明冷空气南下已到高原地区北部,且强度较强;到了20时“0”变压线已南压到沿江一线以南,负变温不仅在那曲地区、昌都地区继续加强,且沿江一线负变温也明显增强;故当晚除那曲地区、昌都地区降水较强外,林芝地区、沿江一线也出现了强降水。23日14时“0”变压线维持在南部边缘地区,那曲地区、昌都地区负变温减弱,沿江一线、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负变温增强,说明冷空气逐渐南压,相应23日强降水落区也偏南。

6.小结

(1)伊朗高压东伸,分裂高压单体上高原,使高原腹地多切变和低涡系统活动

(2)低空有利的涡度场、散度场条件造成的的上升运动,是这次沿江一线强降水的主要因素。

(3)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冷暖交汇,是这场强降水过程中的云系特征。

(4)地面要素上,“0”变压线的位置和24小时强负变温,能较好的预示强降水的落区。

【参考文献】

[1]李亚琴.青藏高原年降水的变化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31(3):39-41.

[2]傅云飞,刘奇,自勇等.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8,28(1):8-18.

[3]黄一民,章新平等.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论文.2007:20-42.

[4]李永华,徐海明,白莹莹等. 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J].高原气象,2010,29(2):523-529.

[5]陈兴芳,赵振国.中国汛期降水预测研究及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8-9.

推荐访问:高原 过程 地区 分析 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