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总结

古代物理的智慧光芒(下篇)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31 08:41:12   浏览次数:

对声学的研究

古代中国对声学的研究成果丰硕。春秋战国时期,《考工记》记载“凫氏为钟……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音调高低(清浊)是由振动情况决定的,振动情况与发声体厚薄有关。我国明代声学家、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比欧洲早52年,比利时皇家乐器博物馆馆长、声学家马隆在1890年见到朱载堉的管径计算方法时,惊讶地说:“管径大小这一点上,中国乐律比我们更进步了,我们在这方面简直一点还没有讲到。”中国古代把声音反射、共鸣现象用于战争侦察和声学建筑。也是历史悠久,成果卓著。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被称为声学一绝,令人赞不绝口。中国古代声学研究和实践,的确属于世界前列。

应用物态变化规律

我国古代很早就发现了物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在公元前250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用火烧岩石,使岩石爆裂,形成了宝瓶口。唐朝中期,我国发明了火药,并且很快就运用于战争武器的制造。公元1040年宋代曾公亮编著《武经总要》,记述了多种火药配方,以及各种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13世纪火药从中国先后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对欧洲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强有力武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明代茅元仪在《武备志》书里记载了“火龙出水”的火箭。这是一种二级火箭。能射击一两千米远的目标,说明当时火箭技术相当先进。

认识磁现象

指南针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它是利用磁铁在地磁场中南北指极性做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公元前4世纪的《鬼谷子·谋篇》记载:“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或也。”这里司南就是古代的指南针。大约在12世纪末,指南针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到欧洲。指南针使人类克服了远洋航行的困难。促进了世界交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随着对指南针研究的加深。宋代沈括注意到在地磁场中磁针“常偏东,不全南”,发现了地磁偏角,这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

为光学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古代人们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色散现象不仅认识早,论述比较全面,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应用。各种球面镜、透镜的制造相当精良,还有透光镜和应声镜的制造,工艺十分惊人。墨家的针孔成像、沈括的测定焦点和赵友钦的“小罅光景”等光学实验,或方法巧妙,或规模巨大,在科学史上都是少见的。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到了公元2世纪,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提高了造纸质量,使造纸术推广到全国。公元7世纪我国造纸术经朝鲜传入日本,8世纪传到阿拉伯,后来才传人欧洲。直到18世纪,我国造纸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约14世纪传人朝鲜和日本,后来传到欧洲。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公元5世纪中叶到公元11世纪初的西方。由于罗马帝国被摧毁,西欧逐渐过渡到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整个社会实行严酷的神学思想统治,抛弃了古西腊的许多有益的知识。圣经的词句具有法律效力,不允许任何异端思想存在,导致欧洲文明严重衰退,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期”。在中国直到公元15。世纪明朝,农业经济文明不断发展,而且宗教始终未成为社会统治力量。尽管封建制度鄙视科技是“雕虫小技”。但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科技知识,以四大发明为标志,我国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世界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责任编辑 程 哲

推荐访问:下篇 光芒 古代 物理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