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总结

中国漆艺,值得期待的复兴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9 08:43:43   浏览次数:

zoޛ)ji}iMiu5Nu]?i}im4m4iwM?i饨ky工作室里当隐士,与世无争地做着漆艺作品,从来没想过投放市场。2005年,他被请到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漆语”漆画个展,然后中国美院的许江院长请他出山,担任公共艺术学院壁画系漆画中心主任。第一批本科学生只有二十几个,但他甚感欣慰。唐明修这个隐士终于出山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所有学生都是出于爱好和理想选择这个专业的。不过院里油画系、雕塑系的学生自我感觉最好,对他们有点轻慢,称他们为“小漆匠”。漆艺专业的学生接触大漆后,皮肤过敏,臂膀上布满了水泡和红疮,上食堂吃饭,赶快将衣袖放下遮住手臂,贴墙走,头也不敢抬起来。回家也不敢让父母看到。

不过,在理想的召唤下,学生们学得非常认真,一两年后出作品了,还参加了全国美展,入选率很高,并得了奖。唐明修平时是不苟言笑的,但看到学生在昏暗的工作室里埋头创作,心情就非常愉快。

“中国漆文化的根在这里,余杭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第一只漆碗,昭示天下:中国是漆的故乡。现在中国第一个漆艺专业也设在这里,这是一次文化上的回溯。事实上,早在美院创办时,校长林风眠就提及要重视大漆艺术。”唐明修对我说,“日本人一直说他们是最早用漆的国家,历史有8000年,那是伪造历史。不过让我深深刺痛的是,他们用漆的过程没有中断过,而我们中断了,直接导致今天民众对漆的疏隔与轻慢,审美上也严重滞后。所以许院长请我出山,我无法推辞,并迅速转换角色,一切从零开始。”

2010年8月,唐明修曾代表中国去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一个为时三小时的学术报告,专门介绍中国漆文化。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派出专家到日本、韩国和越南等漆文化发达的国家考察,最后选中了中国美院。他们发现中国的漆艺至今仍恪守坚定不移的文化态度与立场,还在用天然大漆创作着精美的作品。

“如果他们选了日本,那么中国漆文化的话语权就旁落了,世界对漆文化就可能误读。所以事实证明,许院长创建中国第一个漆艺专业是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我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言,腰杆是可以挺得很硬的。”唐明修表示,“我还会与世界上十几所一流大学交流、弘扬漆文化,我还要带着学生的作品去展示。”

唐明修认为,中国的三大传媒,除了水墨、陶瓷,就是漆器。恢复了漆器,就等于修复了中国文化的完整性。

当我询问漆艺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时,唐明修表示,立志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必被动地纳入当下的就业套路中,自己的作品过硬了,就不怕没饭吃。优秀艺术家应该靠作品生存,并立身扬名。

据说,现在有不少收藏家想收购美院学生的作品,但唐明修建议他们不要急着向市场靠拢。因为漆艺作品与水墨画不一样,它的创作过程很慢,完成一件作业需要一年多时间,过程很辛苦。所以创作者应该将目光放远,将自己的作品做好,不要受市场趣味的控制。

2009年,中央电视台在福州拍了几个星期,做了一档节目《天趣人意》,专题介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州脱胎漆器,播出后效果很好。有一批收藏家跑到福州来找漆器,价格一下子翻了几倍,早几年贱卖库存的厂家都后悔不迭。

八闽藏宝,但今天看来,也许不再是牛角梳、软木画、宁化八干,甚至也不再是英国女王访问香港时撑过的油纸伞,而是寿山石,十年来涨了几百倍,就因为这种印材与火起来的中国书画艺术有关。那么漆艺,或者是纯粹审美的漆画,或者是时尚的生活器具,也一定有美好的前景。一门艺术,要它火起来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才(创作者),一是市场(消费者)。圈起来,养起来,供起来,按过去的样式复制,这种恢复性保护的效果如何,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漆器的复兴,已经进入当下历史与文化的机遇,艺术家与市场都准备好了吗?

推荐访问:中国 复兴 值得期待